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发蒙振落"有什么历史典故吗?"发蒙振落"含义详解

成语"发蒙振落"有什么历史典故吗?"发蒙振落"含义详解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577 更新时间:2024/1/25 1:33:05

还不知道:成语“发蒙振落”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发蒙振落”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发蒙振落】故事的主人公:

汲黯(?-前112年),西汉名臣。字长孺,汉景帝时因为父亲的原因任太子洗马。汉武帝时期,初为谒者,后来为东海太守,有政绩。被召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公孙弘(前200年—前121年),名弘,字季,一字次卿(《西京杂记》记载),为西汉名臣。

【发蒙振落】是什么意思?

蒙:遮盖,指物品上的罩物;振:摇动。把蒙在物体上的东西揭掉,把将要落的树叶摘下来。比喻事情很容易做到。

【发蒙振落】出自哪里?

西汉·司马迁《史记·汲郑列传》:“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

【发蒙振落】词语辨析:

【发蒙振落读音】:fāméngzhènluò

【发蒙振落的近义词】:轻而易举、发蒙振槁

【发蒙振落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

【发蒙振落】典故:

西汉时,掌管封舜事务的主爵都尉汲黯,是位忠正耿直的大臣。他不考虑个人安危,经常向年轻的汉武帝直言进谏。有个名叫董仲舒的读书人向武帝提出建议,将诸子百家的学说作为邪说,予以禁止,独尊孔子及其儒家经典,以通过文化上的统治,达到政治上的统一。这就是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来,武帝采纳这个建议,到处表示要以仁义治天下。

汲黯觉得武帝这种表示是言不由衷的。有一次,他当着许多儒生的面批评武帝说:“陛下内心的欲望很多,嘴上却说要以仁义治天下。这哪里像古代圣贤唐舜的样子呢?”武帝听了无言以答,非常难堪地离去。

有人对汲黯说,你这样当面得罪皇帝,迟早会出事的,汲黯不以为然地说:“皇帝设置百官,难道是为了让他们光说好活,而使皇帝陷入不义的污泥里去吗?”不久,淮南王刘安准备反叛。他对公孙弘并不放在眼里,怕的倒是汲黯。为此,特地告诫手下人千万不要在汲黯那里露了马脚。他说,汲黯此人爱好直言进谏,能为节义而死,很难迷惑他。至于丞相公孙弘,对付他就像揭开蒙盖在眼睛上的障碍,振落树上的枯叶那样容易。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斗粟尺布"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斗粟尺布”?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斗粟尺布【拼音】:dǒusùchǐbù【解释】:比喻兄弟间因利害冲突而不和。【成语故事】:这句成语见于《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民有作歌歌淮南厉王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

  • 成语"见利忘义"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见利忘义”?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见利忘义【拼音】:jiànlìwàngyì【解释】: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成语故事】: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对娘家的人封王封侯,排斥异己,诛杀功臣。不久,吕后也死了,她在遗诏中指定内侄吕产为相

  • 关于肝胆相照有何历史典故?这个典故给予了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肝胆相照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 关于掩鼻之谗有何历史典故?这个典故旨在告诫人们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掩鼻之谗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 如何解释成语"如火如荼"?背后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如火如荼”?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如火如荼【拼音】:rúhuǒrútú【解释】:荼:茅草的白花。象火那样红,象荼那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成语故事】:春秋时代末期,吴国国王夫差连续征服了越

  • 成语"口若悬河"有什么历史典故吗?"口若悬河"是什么意思呢?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口若悬河”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口若悬河”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口若悬河】故事的主人公:郭象,西晋时期玄学家。官至黄门侍郎、太傅主簿。好老庄,善清谈。注《庄子》,别成一书。“儒墨之迹见鄙,道家言遂盛焉”。流传至今。【口若悬河】是什么意思

  • 成语"木梗之患"是什么意思?"木梗之患"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木梗之患”的历史典故是什么?“木梗之患”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木梗之患】故事的主人公:苏秦(?-前284年),字季子,雒阳(今河南洛阳)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孟尝君(?—公元前279年),妫姓,田氏,名文,战国时期“四公

  • 成语"残杯冷炙"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残杯冷炙”?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残杯冷炙【拼音】:cánbēilěngzhì【解释】:残:剩余;杯:指酒;炙:烤肉。指吃剩的饭菜。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成语故事】:“残杯冷炙”这则成语的意思的“炙”是烤。原意是吃剩的酒食,现指

  • 历史文化探索: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成语典故

    英雄无用武之地,汉语成语。释义:比喻有才能却没地方或机会施展。出自西晋·陈寿·《三国志》卷35蜀书5《诸葛亮传》:先主至于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於孙将军。”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亮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

  • 成语"卧薪尝胆"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卧薪尝胆”?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卧薪尝胆【拼音】:wòxīnchángdǎn【解释】: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凭着自己国力强大,领兵攻打越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