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见利忘义"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成语"见利忘义"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531 更新时间:2023/12/26 4:46:22

如何解释成语“见利忘义”?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见利忘义

【拼音】:jiànlìwàngyì

【解释】: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

【成语故事】:

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对娘家的人封王封侯,排斥异己,诛杀功臣。不久,吕后也死了,她在遗诏中指定内侄吕产为相国,吕禄统领京都禁卫军。吕氏家族掌权,激起一批功臣不满,太尉周勃与丞相陈平密议对策。他们巧使妙计,把吕党要人郦寄争取过来,由他去说服吕禄,把兵权还给周勃。

这时,大将军灌婴联合齐王刘襄等刘家军,回京师欲诛吕氏家族。郦寄与吕禄本是知交,吕禄听了郦寄的话,终于把北军归周勃指挥。前相国曹参的儿子曹窋又配合朱虚侯刘章控制了南军,在未央宫杀死了吕产。其余吕氏大官,也都被周勃派人抓获,一一斩首。吕氏势力全被消灭后,周勃、陈平等大臣迎立代王刘恒为帝,就是汉文帝。在诛吕这场斗争中,郦寄也出了力,所以袭父爵为曲周侯,但舆论说他出卖朋友。

《汉书》记载说: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作者班固认为郦寄不属于见利忘义。

成语见利忘义,指看到有利可图就忘掉了道义。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关于肝胆相照有何历史典故?这个典故给予了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肝胆相照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 关于掩鼻之谗有何历史典故?这个典故旨在告诫人们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掩鼻之谗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 如何解释成语"如火如荼"?背后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如火如荼”?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如火如荼【拼音】:rúhuǒrútú【解释】:荼:茅草的白花。象火那样红,象荼那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成语故事】:春秋时代末期,吴国国王夫差连续征服了越

  • 成语"口若悬河"有什么历史典故吗?"口若悬河"是什么意思呢?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口若悬河”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口若悬河”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口若悬河】故事的主人公:郭象,西晋时期玄学家。官至黄门侍郎、太傅主簿。好老庄,善清谈。注《庄子》,别成一书。“儒墨之迹见鄙,道家言遂盛焉”。流传至今。【口若悬河】是什么意思

  • 成语"木梗之患"是什么意思?"木梗之患"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木梗之患”的历史典故是什么?“木梗之患”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木梗之患】故事的主人公:苏秦(?-前284年),字季子,雒阳(今河南洛阳)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孟尝君(?—公元前279年),妫姓,田氏,名文,战国时期“四公

  • 成语"残杯冷炙"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残杯冷炙”?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残杯冷炙【拼音】:cánbēilěngzhì【解释】:残:剩余;杯:指酒;炙:烤肉。指吃剩的饭菜。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成语故事】:“残杯冷炙”这则成语的意思的“炙”是烤。原意是吃剩的酒食,现指

  • 历史文化探索: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成语典故

    英雄无用武之地,汉语成语。释义:比喻有才能却没地方或机会施展。出自西晋·陈寿·《三国志》卷35蜀书5《诸葛亮传》:先主至于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於孙将军。”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亮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

  • 成语"卧薪尝胆"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卧薪尝胆”?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卧薪尝胆【拼音】:wòxīnchángdǎn【解释】: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凭着自己国力强大,领兵攻打越国。结果

  • 成语"察言观色"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吗?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察言观色”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吗?这个成语的意思就揣摩对方说的话,观察对方的脸色表情,以便摸清对方的真正意图。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察言观色”是一个成语,同时也是一个典故。那“察言观色”的典故出自哪里呢?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提到“察言观色”,就要说说孔子

  • 成语"路不拾遗"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个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路不拾遗”?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路不拾遗【拼音】:lùbùshíyí【解释】: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社会风气好。【成语故事】: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做买卖的人途经武阳(今邯郸大名、馆陶一带),不小心把一件心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