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过桥抽板"有什么典故吗?"过桥抽板"意思详解

成语"过桥抽板"有什么典故吗?"过桥抽板"意思详解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354 更新时间:2023/12/17 17:00:33

成语“过桥抽板”有什么典故吗?成语“过桥抽板”是什么意思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过桥抽板】故事的主人公:

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

【过桥抽板】是什么意思?

自己过了河,便把桥拆掉。比喻一个人达到目的后,想独享胜利成果,把过去同甘共苦的战友一脚踢开。

【过桥抽板】出自哪里?

清·曾朴《孽海花》第31回:“只要你不要过桥抽板,我马上去找他们,一定有个办法,明天来回复你。”

【过桥抽板】词语辨析:

【过桥抽板读音】:guòqiáochōubǎn

【过桥抽板的近义词】:过河拆桥

【过桥抽板的反义词】:没齿不忘

【过桥抽板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同“过河拆桥”

【过桥抽板】典故:

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后夺得帝位,任用赵普为枢密直学士,凡国家大事都与他商量。当时,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都是赵匡胤的亲信,是在“陈桥兵变”中拥立赵匡胤称帝的人,在军队中有很大的势力。

赵匡胤曾经问赵普说:“唐末以来,几十年换了若干姓皇帝,天下不安,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欲使国家长治久安,卿又有何良策呢?”赵普回答说:“天下不安的原因是将权重而君权轻。欲长治久安,就要夺其权,收其兵,控其钱谷??”心有灵犀一点通。赵普的话未说完,赵匡胤便止住了他。就在这年秋天的一个傍晚,赵匡胤准备了丰盛的筵席,特邀石守信、王审琦等人宴饮,酒至半酣,赵匡胤突然感叹说:“我不是靠着诸位的力量就没有今天,但是,做皇帝也难啊!反倒不如做个节度使快活。自从当了皇帝,我没有哪一个晚上睡安稳过!”

石守信等人听了急忙追问是为什么。赵匡胤回答说:“你们想想看,皇帝的位置谁不想要呢?我时时刻刻担心着有人夺取帝位,能睡得安稳吗?”石守信等人连忙说:“皇上怎么这样说呢?现在天下已定,谁敢图谋不轨,自取灭亡呢?”赵匡胤冷冷一笑说:“你们几位当然不会。但是,假如你们的部属硬要把黄袍加在你们的身上,逼你们造反,就像你们当初对我那样,那恐怕就由不得你们了罢!”石守信等人慌忙起身叩头,说:“臣等愚昧,不曾想到这么远,还望皇上看在多年追随的情份上,给我们指一条生路吧。”

赵匡胤满心欢喜,嘴上却只是缓一缓气说:“唉,人生短促,不如及时行乐。我是没有办法的了,生就一世受苦的命,可你们还来得及。你们也算是功成名就了,何不放下兵权,选择藩镇大邑去多置田产,安享富贵。这样既可以使子孙后代无贫乏之忧,又可以使君臣之间无猜忌之疑,上下相安,那该有多好啊!”石守信等人听到这里,心头都明白了是为什么,不管乐意不乐意,都只好下跪谢恩说:“皇上关心臣等到这个程度,真是生死骨肉之情啊!我们还有什么好说的呢?”第二天,石守信等人便当朝请病假请求免去军职。赵匡胤一一批准,个个给予重金赏赐。于是,封石守信为天平节度使,王审琦为忠正节度使,高怀德为归德节度使,张令铎为镇宁节度使,一律出守外地。当时,地方的军权都归各州统辖,节度使不过是无权的虚衔罢了。

作为“唐宗宋祖”的宋祖,赵匡胤的确算得上是一个老谋深算的奸雄!当年“陈桥兵变”时他就作了一系列的导演,摆出一副百般不情愿,而被黄袍硬加身的姿态,不得已而做了皇帝。现在他要过桥抽板,却又不想学汉高祖那样“免死狗烹”,落下个残害忠良的恶名。于是便导演了这一出著名的“杯酒释兵权”的滑稽戏。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如何理解成语"探骊得珠"?背后有何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探骊得珠”?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探骊得珠【拼音】:tànlídézhū【解释】:骊:古指黑龙。在骊龙的颔下取得宝珠。原指冒大险得大利。后常比喻文章含义深刻,措辞扼要,得到要领。【成语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户人家住在黄河边上,

  • 成语"偃旗息鼓"是什么意思?"偃旗息鼓"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偃旗息鼓”是什么意思?成语“偃旗息鼓”出自于哪里?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偃旗息鼓】故事的主人公: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偃旗息鼓】是什么意思

  • 关于亲尝汤药有何历史典故?这个典故旨在告诫人们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亲尝汤药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 成语"一身是胆"有什么历史典故吗?"一身是胆"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一身是胆”是什么意思?“一身是胆”出自于哪里?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东汉末年,蜀国大将赵云带领几十名骑兵去救援被曹操军队围攻的黄忠。他们在杀死了很多敌人后冲出了曹营,曹军紧迫不舍。等赵云回到自己营寨时,敌人的大队人马已经追到了门前。

  • 成语"信誓旦旦"有哪些故事?又该怎样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信誓旦旦【拼音】:xìnshìdàndàn【解释】:信誓:表示诚意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说得真实可信。【成语故事】:一位美丽、温和而多情的女子,跟一个男子(诗中的“氓”)从小就相识,他虚情假意,甜言蜜语,骗取了姑娘纯真的爱情,可是在姑娘带着她的嫁妆,满怀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嫁到他家

  • "令人发指"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成语典故

    “令人发指”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这个成语是形容一个人的行动,让一些人非常的愤怒和痛恨,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令人发指”的典故,出自《史记·刺客列传》,主人公说的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刺客荆轲。《史记·刺客列传》中,是这样记载的: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

  • 历史文化探索:感戴二天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感戴二天,拼音是gǎndàièrtiān,意思是得到别人太大的帮助,如同天日一般。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毌丘俭传》。那么成语感戴二天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成语故事】:汉朝时代,有一个叫做苏章的人,做到刺史;刺史,是监察检举地方的官吏的长官,权力很人。

  • 历史文化探索:天真烂漫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成语典故

    天真烂漫,意思是指人心地单纯,坦率自然,也用来比喻青少年或儿童思想单纯、活泼可爱,没有做作和虚伪。出自《高马小儿图》。那么成语天真烂漫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南宋末年,有位姓郑的画家曾以太学生的资格,参加博学词科考试。后来北方蒙古贵族南侵,他向朝廷上书主张抵抗

  • 如何理解成语"羽毛未丰"?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羽毛未丰”?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羽毛未丰【拼音】:yǔmáowèifēng【解释】:丰:丰满。指小鸟没长成,身上的毛还很稀疏。比喻年纪轻,经历少,不成熟或力量还不够强大。【成语故事】:战国时洛阳人苏秦,年青时曾师从智者鬼

  • 成语"言人人殊"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言人人殊”?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言人人殊【拼音】:yánrénrénshū【解释】:殊:不同。说的话个个不同。指各人有各人的意见。【成语故事】:曹参,沛县(今江苏徐州西北)人,秦始皇时曾主管沛县监狱,是萧何的同事,与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