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有哪些比夏朝还早的古城遗址?以及是否有对应的文化区域和文字、字符?

中国有哪些比夏朝还早的古城遗址?以及是否有对应的文化区域和文字、字符?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35 更新时间:2023/12/12 18:55:14

1、良渚古城(浙江杭州余杭区)

距今约5300年-4300年,有高等级墓葬和大量玉器出土,最具代表性的是史前大型水利系统的发现,证实良渚时代具备了等级制和组织大量人力进行重大工程的动员能力。此外还发现了新石器时代刻画字符,属于汉字的早期形态。今年7月6日还被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于所属文化区域,按照上古时期“满天星斗、多点开花”的文明发展形态,良渚显然是我国上古时期东南一带的文明代表。

2、石峁古城(陕西神木县)

距今约4300年-4000年,属于龙山文化向夏文化过渡阶段。出土壁画、祭祀台、等级墓葬,最具代表性的是城址规模庞大,出土大量玉制兵器,很容易将其与“黄帝以玉为兵”的记载联系起来,因而目前很多专家推测石峁可能是黄帝的都城。

3、陶寺古城(山西襄汾县)

距今约4300年-3900年,属于龙山文化向夏文化过渡阶段。出土族墓葬、观象台、祭祀遗址,最具代表性的是圭尺和朱书扁壶上的文字的发现。圭尺是用来测定地中的(即统治区域正中),而扁壶文字则初步释读为“文”,因此部分专家推测这里是尧都。

二里头夏朝被认定为夏朝遗址,为什么只有陕西人不承认?

感谢邀请!这个问题明显是挑起地域纷争的问题,本不想予以回应,但总是害怕“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这样的事情发生,也担心如古时的袁崇焕一样被百姓误解,所以简单说一二。

历史就是历史,它的难处就在于随着科技和考古的不断发展,不断会有新的线索被确定,最后渐渐露出真相,但这个过程一般需要很长时间,它有很简单,简单到我们茶余饭后,树立一个论题,男女老少都可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争的面红耳赤,总不会有结果。

对于第一种,是严谨的科学考究,应当鼓励;至于第二种,如果仅限于小范围,那么大家是个娱乐,当今网络发达,这个范围往往会覆盖全国,结果就出现一个怪异的现象民间的胡言乱语或者武断判断会“绑架”科学考古。甚至来一个“先斩后奏”,管它多不对,只要沾边,就先抢下来,先产生经济效益再说!

毕竟gdp是衡量业绩的重要因素,于是在有意无意,若有若无的“默许下”,整个考古学术环境都会慢慢改变毕竟真正考古清楚还早着呢,趁这个机会先通过它挣一笔再说。

现在说说这个问题,所谓“二里头被认定为夏朝遗址”和“只有陕西人不承认”,这本身就是地域黑的一种惯用论断。即,制造矛盾并先说出去,不断加强二里头是“夏朝遗址”,然后再慢慢从“夏朝遗址”偷换概念到“夏都遗址”,因为国家文物局官方已经认定它为“夏朝遗址”,至于是不是“夏都遗址”,还有待全国其它地方夏朝遗址的发掘情况。当二里头想冠以“夏都遗址”时,国家权威部门明确答复“不允许”。

于是,为了达到“夏朝遗址”到“夏都遗址”的转变,还得采用三步走:

第一步:转移注意力,并强化“二里头”的夏朝唯一性。方法就是从网上先挑起争端,散布一个“只有陕西人不承认二里头夏朝遗址”的论题(其实不光陕西人全过人都承认国家文物局关于二里头夏朝遗址论断的,但不承认它是夏都)这样,陕西和河南网友的争辩就成了万众瞩目的点,热度有了,二里头被炒起来了,谁都知道有二里头了。目前的形势就处于这个状态,否则更早的良渚,时间更早兼规模更大规格高的陕西石峁,山西陶寺怎么没人知道?

第二步:偷换概念,这点和河南的“黄帝庙”向“黄帝故里”转变十分相似。等网友争的你死我活时,开始进行“先斩后奏”,在各种媒体及宣传资料上有意无意渗透“夏都”字样。

第三步:进一步扩大宣传,潜移默化改变事实。做法一般是当大家一提到夏朝就想到二里头,一提到夏都就想到二里头时,策略改变,开始主动攻击具体做法:人造景区,并在优惠政策方面针对“竞争对手”。比如黄帝故里全部免费,就是针对黄帝陵收费而进行可以的宣传。而这时候,因为国外对我国历史的质疑,权威部门对这种“现在后奏”而又十分“坦诚”的行为也就有了“暂且放过,毕竟都是中国”的思想。

这就是最近几年国内被经济绑架的文化认知,这和过程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极富智慧,更是屡试不爽。

至于夏朝的考古,全国很多地方都有,从时间上,比二里头早的有良渚、山西陶寺和陕西石峁。尤其陕西石峁,是近几年才开始发掘的,规模已经是目前最大的了,山西陶寺的发掘也在进行中,文物及遗址也明显大于二里头。这么多的遗址,大家之所以没有炒作和宣传的原因是截止目前为止,还无法确定到底哪个是夏的都城,我们对于夏的了解还很不够,在没有考古证据的情况下,大家都在相互尊重,而不是出来就“抢”。这就是原因。

请大家给考古学家一个安静的环境,学术上的事情,一定要严谨严谨再严谨,毕竟这是关乎中华民族的大事!

衷心肯请朋友今后不要再推送这些无聊的问题,事实总会明朗的。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红山有哪些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红山文化因首次发现于赤峰红山而得名。它以希拉沐沦河、老哈河流域为中心,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为纽带的部落集团。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兼以牧、渔、猎并存。它的遗存以独具特征的彩陶与之字形纹陶

  • 欧洲中世纪的社会经济文化情况?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文化:意大利一直不能统一,罗马教皇为了保持自己的独立地位,建立了教皇国,并且伪造了《君士坦丁赠礼》文件,声称当年君士坦丁大帝把罗马城,拉特兰宫等地交给了教皇。教会统治非常严厉,并且控制了西欧的文化教育。教士不能结婚,主张禁欲,要求人们将一切献给上帝才能死后上天堂,另一方面圣职买卖现象又很严重。宣扬三

  • 爱琴文明大概跟我国哪个历史时期相当?你如何评价?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引言爱琴文明是指位于青铜时期的以克里特岛和希腊地区的迈锡尼为核心的爱琴海地区的西方早期古代文明,时间跨度为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380年。如果对应到华夏文明的话,应该是我国的夏、商时代。分析爱琴文明的四个时期爱琴文明主要分为四个时期:其中前三个时期主要以克里特岛文明为中心,第四个时期主要以迈锡尼

  • 中华文明是从夏朝开始的,那夏朝以前数千年的中国古文明发达到什么程度呢?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部上古时期的部落联盟,尧舜禹时代,再往上,是黄帝,炎帝,蚩尤时代,再往上是部落时代的征战史,再往上是起源地青藏高原的外迁史,从青藏高原,迁徙分化史。1.政治方面:政治上具体表现在周的封分制和宗法制,此时地方权力很大(地方王位可世袭,后期即春秋战国时完全脱离中央控制)。秦吸取教训,建立中央集权封建王朝

  • 为何说陶寺遗址展示了夏朝以前的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不能说陶寺遗址展示了夏朝以前的历史。这是因为,现有考古学证据无法排除陶寺文化(至少是一部分)相当于夏时期、属于夏王朝遗存的可能性。目前对陶寺文化年代的认识是,该文化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为公元前2300-前2100年,中期为公元前2100-前2000年,晚期则为公元前2000-前1900年(何驽:《

  • 石家庄成为河北省会有什么历史渊源?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河北省的省会之前是保定,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省会从保定迁到石家庄。保定已将近三百年的历史,之前天津也隶属于河北,河北的省会就在天津与保定之间来回转换,直至1966年5月1日,河北省省会重新回到保定。然而不幸的是,省会迁回保定还不到一个月,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就爆发了,保定和全国一样,进入了社会动

  • 夏朝有哪些灿烂的历史条件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夏朝从太康到少康,中间经历了大约100年的混战,才恢复过来,历史上称作“少康中兴”,夏朝由此进人了由“治”到“盛”的局面。此时的夏朝有了历法,夏历是按月亮的运行周期制定的,又叫阴历。由于历法中有节气变化和农事安排,所以又称农历。夏朝制定的历法影响深远,至今仍在发挥着作用。夏历对农业生产有着相当准确的

  • 请问夏朝有几代皇帝?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夏朝;(公元前2205年一1783年),传17帝,共422年。一、大禹。二、帝。三、太康。四、仲康。五、帝相。六、少康。七、帝杼。八、帝槐。九、帝芒。十、帝泄。十一、不降。十二、帝扃。十三、帝廑。十四、孔甲。十五、帝。十六、帝发。十七、帝桀。商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它和传说中的第一个朝代夏朝

  • 在古代山西对中原王朝有多重要?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山西的地理位置很重要,这里是山区和平原交替分布、四周又被山脉和大河屏障包围的“天然堡垒”。即便是在抗战时期,日军使用装甲部队和空军力量奋战8年,也未能占领山西全境,这里一直是作战最频繁的战区之一,尤其是我军的敌后战场让日军吃尽苦头,山西的坚持抗战功不可没。而在古代王朝时期,战争是比拼人力物力的冷兵器

  • 夏商时期我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主要表现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夏朝的国家政治制度,主要表现为:世袭制,父权家长制,部落联盟制。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大禹奠基,他的儿子启正式建立。此前中国社会处于部落联盟的组织状态。君主首领的传承制度,通常是禅让制和推举制。夏启即位后,确立“世袭制”。即君王之位只能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从此确立“家天下”。中国历史也开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