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良渚文化是什么时期的呢

良渚文化是什么时期的呢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114 更新时间:2024/4/21 16:06:32

良渚是一支分布在中国东南地区湖流域的新石器文化类型,代遗址为良渚遗址,距今5300-4500年左右。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在太湖流域,而遗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则在太湖流域的东北部、东部东南部。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钺、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镯、玉管、玉珠、玉坠、柱形玉器、锥形玉器、玉带及环等;另外,陶器也当细致。良渚文化遗址位于杭州城北18里处杭区良渚镇。1936年发现的良渚遗址,实际是余杭县的良渚、瓶窑、安溪三镇之间许多遗址的总称。是石器时代期人类聚居的地方。年代为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000年,是江下游良渚文化的代表性遗址,1959年依照考古惯例按发现地点良渚命名,是为良渚文化。遗址总面积34平方公里。2012年良渚遗址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6年,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周代礼乐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礼乐制是周代维护封建制度而建立起的文化制度。周武王灭商后,西周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建立稳定的政治制度,支撑周朝天下的有四大制度:封建制(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礼乐制。周朝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就连如何称

  • 周代礼乐文化主要包括那些?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礼乐制度”,也就是以“乐”从属于“礼”的思想和制度,这是一种颇为完备的典章制度。乐有“房中”、“雅”、“颂”之分,舞有“大武”、“勺”、“象”之别。礼、乐、刑、政四术是奴隶主阶级统治的重要手段。其中礼、乐是在统治阶级内部所设立的一种等级制度,而刑、政则是对下民的。礼可以区分贵贱等级,乐可以使“人”互

  • 怎样评价西周时期的“礼乐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西周时期,周天子分封天下,所分封的诸侯国林立,为维护其以周天子为中心的有秩序的统治,周文王四子,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开始制礼作乐,将礼乐作为一种维护周天子宗法制度统治的工具。礼乐制度在这一时期得到非常完善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调。因此,是礼为主,乐为辅,来作为维护宗法的手段。西周的礼乐制度就是等

  • 西周的礼乐文化是怎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周的礼乐制度就是等级制度西周春秋时代所讲究的“礼”,是贵族根据原始社会末期父系氏族制阶段的风俗习惯加以发展和改造,用作统治人民和巩固贵族内部关系的一种手段。目的在于维护其宗法制度和君权、族权、夫权、神权,具有维护贵族的世袭制、等级制和加强统治的作用。当时许多经济和政治上的典章制度,常常贯串在各种礼的

  • 关于西周时期的礼乐文明!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

    礼乐文明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明特征,通过制礼作乐,利用“礼”教与“乐”教,形成一套完善的礼乐制度,维护封建等级秩序。对后来历代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种礼乐文明是指“周公之典”。《尚书》曰:“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候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周公制作的礼乐

  • 夏朝的礼仪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夏朝没有文字记载,现在勉强能搞明白夏朝有几个夏王,大部分夏王的历史都是空白,更别说什么礼仪了。周礼,可参考《礼记》。据说《礼记》就是根据周礼编制的,关于朝堂之上的礼仪《礼记》有简单记载。比如:《礼记明堂》中说:过去周公在明堂接受诸侯朝见,其位置是:周公代表天子,背着斧依,面朝南而立。三公在中阶之前站

  • 夏朝的文字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夏朝文字,从目前的考古发掘看,尚未明确证实发现有关夏代的文字资料。但种种迹象表明,夏朝的文字是存在的。国内学者马贺山认为夏朝传世的官方文字是夏篆。这些文字主要以甲骨文的形式存在。商代的甲骨文已是一种相当完备的文字,传统文字学所谓的“六书”在甲骨文中大多具备,是其文字发展进入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文字的

  • 中国夏朝文字(文化)与现代中国水族文字(文化)有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对于所有中国人,特别是历史研究以及爱好者来说,夏朝是否真的存在,确实是一个“一言难尽”的“迷”尽管发现了不少有关“夏朝”的“文化层”(堆土),但是,时至今日,仍然难见有关夏朝的“只言片语”。办案讲究的是证据;历史上的“断代”更应该注重实物证据,“二里头”等等遗址的发掘进行了多年,不过仍然没有确凿的证

  • 隋唐之后中国政治经济中心东移的原因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隋唐以后中国政治经济中心东移的原因分析秦汉以来,中国政治经济中心一直是在长安、洛阳为中心的关中地区。隋唐以后,政治中心、经济中心逐步东移,主要原因分析如下:1、人口增长过快,关中资源无法满足人口需求。国都肯定是大都市,大都市必然是人口大城。查阅有关资料,以长安为例,公元前100年,西汉天汉元年,长安

  • 夏朝有没有文人?他的代表作又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现在没有任何出土的实物证明夏朝存在过,夏朝只存在于文学记载以及民间传说中所以世界历史学并不认可中国存在过“夏”这个朝代中国最早的文明有实物证明的是商朝。而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是商朝的甲骨文。很多.1、大禹2、夏启3、后羿4、少康5、夏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