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所作,是对白居易的答谢之意,也是对未来期望的描写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所作,是对白居易的答谢之意,也是对未来期望的描写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636 更新时间:2023/12/4 18:16:29

刘禹锡,字梦得,号庐山人,唐朝文学家,被誉为“诗豪”,他的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十分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下面跟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刘禹锡所作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吧。

刘禹锡是洛阳人,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刘禹锡耳濡目染,加上天资聪颖,敏而好学,从小就才学过人,气度非凡,文章写得十分好,还擅长写七律、七绝诗,有些优秀诗作可和李白杜甫相媲美,人称“诗豪”。

“诗豪”这个美名表达了当时人们对刘禹锡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诗豪”这个词,很清楚地说明了刘禹锡写的诗,诗风豪气,雄健,以及他为人的豪气干云。他的豪气广泛存在于他的作品当中,我们阅读他的诗文时,就很容易感受到他的“豪”。

笔下的文字,无论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晴",抑或"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都有一种隽永脱俗的魅力,令人品味再三,百读不厌。如果说,李白的豪气,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狂放之气,那么刘禹锡的豪气,就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昂扬之气。

刘禹锡也积极入世,有兼济天下度苍生的理想,他十九岁游学长安,上书朝廷。贞元九年考取进士,任监察御史等职。由于他对当时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的社会现实极为不满,曾参与了改革运动,但遭遇失败,以致人生坎坷,多次受贬,因此,刘禹锡的一生,很多时候“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若按照贬谪时间来算,大唐第一刺头儿刘禹锡绝对可以上榜。

唐敬宗宝历二年(公元826年),被贬了二十三之久的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相遇。武林高手见面,总免不了切磋武功。这两位大诗人,刘禹锡和白居易,一个是诗豪,一个是诗魔,相隔多年未见的好友,在扬州初逢,往事历历在目,有着类似经历的二人心心相惜,以写诗唱和方式来切磋技艺。

白居易率先作《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意思是:你为我拿过酒杯添满酒同饮共醉,我们一起执著击打盘子唱着歌。虽然你诗才堪称国手,却也只能这般,命运如此也无可奈何。抬头看到的人都风光无限而你却独守这漫长的寂寞,满朝官员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唯独你蹉跎了光阴。我也知晓有才的人必定会被其才气所连累,但是你这二十三年也消损的太多了吧。

白居易的这首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怜惜与同情。如此愤慨的语言深深触动了刘禹锡,于是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回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说,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这首诗的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刘禹锡对自己被贬日子的一个总结,刘禹锡在一个凄凉的巴山楚水之地已经呆了有23年之久了。

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引用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指的是西晋向秀的《思旧赋》,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另外一个就是烂柯人,据《述异记》所载,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到两个仙人下棋,棋局终了时回到村里,发现已经过了百年,物是人非。刘禹锡使用这两个典故,是用来怀念已经离世的友人,同时感叹沧海桑田,人事变幻,恍如隔世,表达了作者沉重的心情。

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但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此两句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坦然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

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则是刘禹锡对白居易的答谢之意,也是对未来期望的描写。

综观刘禹锡的一生,虽然常被贬官,身处逆境,但不哀伤消沉;既有积极进取的锐气,又有开朗豁达的心态。因此,他的血脉中,回响著洛河的涛声;他的脑海中,沉淀著龙门山的厚重。所以,他聪慧、达观、坚忍、豪迈,官场逐猎,诗国驰骋,豪气冲天,行走人间。这一点,值得古代人学习,更值得现代人玩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刘禹锡唐朝

更多文章

  • 《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所作,写出l临别时依依不舍的情绪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柳永,北宋

    柳永,原名三变,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是北宋婉约派词人,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柳永一生放浪形骸,他的词多为市井阶层男女之间的爱情,具有平民化、大众化的特点。下面跟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柳永所作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吧。据宋人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记载:唐玄宗避安史之

  • 王昭君有什么事迹?有哪些歌颂王昭君的诗作?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王昭君,西汉

    历史上有一位弱质女子,她为了民族大义而忍辱负重,后世文人墨客纷纷写下歌颂她事迹的诗篇。下面跟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我们这里要说的弱质女子是王昭君,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历史故事《昭君出塞》的主角,一个为了民族大义而甘于忍辱负重的伟大女性。王昭君,名嫱,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公元前34年,匈奴

  • 三首《春残》诉说着作者不同的恨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春残》,唐朝

    不同诗人创作的三首《春残》,都诉说了刻骨铭心的痛,下面跟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在静谧午夜里徘徊,带着空灵感觉,品味那份寂寥与静好,人活一世,所谓何求?心静若水间借得素笺淡墨,拈一抹幽香墨韵,挥写纯白友色,心语相约,笔痕流行处,真情流露,用心抒写情怀笔调,自觉心如明镜台,人间自是情多。人生痴愚

  •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属于寓言体或比体,婉曲耐味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李贺(790~816),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河南省宜阳县)人,祖籍陇西郡。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与诗仙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后世称李昌谷。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李贺的《马诗二十三

  • 水浒传中的三个未解之谜都是什么?头陀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水浒传,宋朝

    《水浒传》描写的便是在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征四寇,灭叛党,最终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金圣叹点评水浒的时候,提出了其中三个未解之谜:“不曾见栾廷玉如何死,与前文史进寻王进不见,张青店中头陀不知何人,三事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读之而倍感其苦,咏之而更感其心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约1250年-1321年至1324年秋季间),号东篱,大都(今北京,有异议)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散文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戏曲创作方面,马致远在音乐思想上经历了由儒入道的转变,在散曲创作上具有思想内容丰富深邃而艺术技巧高超圆熟的特点,在杂剧创作上具有散曲化的倾向

  • 杜甫《登高》:作者忧国伤时的情操,一下跃然纸上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杜甫,《登高》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

  • 谢灵运《岁暮》:岁暮感怀诗,时间又是在寂静的长夜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谢灵运,《岁暮》

    谢灵运(385年~433年),名公义,字灵运,小名客儿,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东晋至刘宋时期大臣、佛学家、旅行家,山水诗派鼻祖,秘书郎谢瑍之子,母为王羲之的外孙女刘氏。谢灵运年少好学,博览群书,工诗善文。其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是第一位全力创作山水诗的诗人。兼通史学,擅长书法,翻译

  • 李白《冬日归旧山》:有即将告别隐居读书生活的留恋之情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白,《冬日归旧山》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李白的《冬日归旧山》,一起来看看吧!冬日归旧山李白〔唐代

  • 张养浩《一枝花·咏喜雨》:在元代散曲中属于难能可贵的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张养浩,《一枝花·咏喜雨》

    张养浩(1269年-1329年),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唐朝名相张九龄之弟弟张九皋第23代孙,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养浩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其作有《三事忠告》、《归田类稿》、《山坡羊·潼关怀古》等。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张养浩的《一枝花·咏喜雨》,一起来看看吧!一枝花·咏喜雨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