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文峰塔的历史与故事?
文峰塔坐落在徽州城区岩寺的原村口,是徽州水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安徽省级文保单位。建于明嘉靖23年(1544),高67米,六角七层,有旋式梯道,游人可拾级而上,远眺黄山烟云,近瞰古镇全貌。
徽州文化徽州景点徽州石雕徽州历史徽州古城徽州四雕徽州祠堂徽州三绝鲍家花园安庆振风塔简介
此塔为里人郑佐(双溪)倡建。他是明代进士,官至贵州右参政。他为建此塔确实费了心,从设计到落成花费15个春秋,耗资四万多两白银,每一层由哪些人捐献统通铭该立碑。仅塔心木一项,就访遍了全县诸山,最后还是在黟县渔亭大圣山觅得的。这株高13丈的巨材,从伐倒到运来岩寺,百把里地就整整花了三年。为铸造塔顶的葫芦宝瓶,他参考了南京报恩塔、绍兴大禅寺塔以及泗州塔多处图形。以往,特别是清代,每逢农历二月初二,四乡八里的人有游塔惯例。白天游人如织,夜间点燃塔灯,从最高层连珠下垂,倒也五彩缤纷。每逢游塔盛会,塔四周便象北京"天桥"一样热闹,有说大鼓的、玩杂耍的、变戏法的、卖药的、摆摊的、设赌的,五花八门。现在七、八十岁老人,少年时还见过游塔场面,至今记忆犹新。
徽州文化代表?
徽州,一个历史文化气息浓郁的地方,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虽然经历改朝换代,但是徽州地区却相对稳定,保留着自己的特色,形成独特的徽州文化,是中国历史上遗留下来保存完好的近代历史博物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徽州文化的代表吧。
徽州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徽州人在文化领域里建树、创造了许多流派,这些流派几乎涉及当时文化的各个领域,并且都以自己的特色在全国产生极大影响。主要内容有:
理学
这是程朱理学的正宗流派,奠基人程颢、程颐及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祖籍均系徽州篁墩。它从南宋前期到清乾隆年间,在徽州维系了600多年,对徽州社会经济文化都有很大的影响,新安理学核心是伦理常纲,同时也倡导“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的重学思想,“天理为义,人欲为利”,“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理不计其功”的思想和“修内政”,“攘夷狄”的节义思想。
徽菜
南宋年间发端于歙县,是全国八大菜系之一,菜系的形成是经济、文化发达的结果。徽菜重(讲究)油、重色、重火功,而且选料精良,制作考究,尤其注重原料的产地、季节、鲜度、部位、品种等,擅长炒、炸、烧、炖、溜、焖、,加上火腿佐味,冰糖提鲜,料酒除腥引香,使徽菜的风味更加鲜明。名菜有:火腿炖甲鱼、红烧果子狸、清蒸石鸡、臭鳜鱼、虎皮毛豆腐、凤炖牡丹、红烧划水、香菇盒等。一九四九年以前,烹调之乡的绩溪县,到外地开饭店有222家,如上海的大中国、大中华、大富贵,武汉的大中华等皆是。
建筑
它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它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
徽剧
这是徽州艺人在明清时期吸收弋阳腔和西秦腔等的基础上,经过衍变形成的,到清代中期,徽剧风靡全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唱、念做、打并重的完美剧种。“四大徽班”由扬州进京,把徽剧推向顶峰。道光年间,徽剧与汉剧结合,产生了京剧。当时活跃在城乡的徽剧社班有47个,大的社班有艺员180多人,可谓声势浩大,繁荣昌盛。
篆刻
徽派篆刻始于明朝的何震。其后著名的有汪关和以程邃为首的“歙中四子”、以黄士陵为代表的“黟山派”。徽州篆刻讲究用笔运刀,刀随意动,章法整齐活泼,一改当时篆刻庸俗怪异、擅改篆字型义、趋向屈曲乖缪的风格。
古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徽州是时间概念,即从1121年至1911年。徽州这一名称始于宋宣和三年(1121年),方腊起义遭到镇压,改歙州为徽州。从宋置和三年(1121年)一直到清宣统三年(1911年),徽州这一名称一直没有变更,或称路或称府。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留县,徽州这一名称随之也就不复存在。1949年以后设立的徽州专署或仃署,由于管辖范围不同,已不屈于徽州府这一概念。一府六县是地域概念,即原徽州府属歙、黟、婺源、休宁、祁门、绩溪六县。在长达890年的时间里,这六个县一直稳定地隶属于徽州,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徽州文化起源?
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绩溪县是一块人杰地灵的沃土,是古徽州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与古徽州的歙县、黟县、祁门、休宁、婺源一样,是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徽州文化文案?
原古徽州,现梦幻黄山,是中国三大地方选学之一,徽商,徽菜,古城,徽墨,非遗剪纸,毛豆腐,全国唯一的八脚牌坊,世界的黄山,令人向往的地方,欢迎来。
徽州文化的精髓?
徽州文化具体表现为徽商精神。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爱国精神。明朝建立之初,为了防备蒙古残余势力,政府号召商人将粮食运往边境支援守军,政府发给盐引,到内地支盐行销。不少徽州人千里迢迢不辞劳苦,运粮输边,早期的徽商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二是进取精神。徽商绝大多数是小本起家,没有本钱时,他们或则变卖家产,或则多方举债,不少妇女慷慨卖掉自己的嫁妆支持丈夫经商。一个人资本少就合股经商,如徽商程锁在父亲死后,家道中落,为了生存,就邀结本村志同道台者十人合伙在吴兴县的新市经营布业,他们立下誓言:出门步行不坐车,隆冬不喝酒御寒。夏日炎炎,他们躲在车轮后面以挡烈日炙晒,舍不得买一顶草帽,历经艰辛,终于创成大业。
三是审时度势、出奇制胜的竞争精神。明清时期,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自然条件的不同,必然会出现物产此歉彼丰、物价此贵彼贱的现象。徽商正是掌握了这一市场特点,故大多选择了长途贩运的经营方式。他们把苏浙的棉布、丝绸和徽州的茶叶、竹木运销于四面八方,又把长江中上游的木材、粮食运至长江下游销售,还利用运河航道,把北方的棉花、大豆运至江南,再把江南的特产运往北方。就在这种东一西、南一北大规模的双向商品交流中,徽商获取了丰厚的利润。
四是同舟共济、以众帮众的和协精神。“和协”是指处理人际关系所应达到的境界。这种精神不仅表现在一家人或同族人中,也表现在一个个的商业团体中。即便在整个徽州商帮内部,也能做到同舟共济、以众帮众,像遍布各地的徽州会馆、同业公所的建立,就突出体现了这种精神,从而大大强化了徽州商帮内部的凝聚力。
五是不辞劳苦、虽富犹朴的勤俭精神。翻开明清小说,常常见到关于徽商的描写。如在《三刻拍案惊奇》中就讽刺一个在杭州的徽商吴某,“家中颇有数千家事”,“肉却不买四两”,“只是吃些清汤不见米的稀粥”。甚至在明清笑话中也把徽商作为嘲笑对象,明浮白主人《笑林》中写道:“徽人多吝,有客苏州者,制盐豆置瓶中,而以箸下取,每顿自限不过数粒。或谓之曰:‘令郎在某处大阙’。其人大怒,倾瓶中豆一掬,尽纳之口,嚷曰:‘我也败些家当罢’。”实际上这正反映了徽商虽富犹朴的勤俭精神。
即便是在今天,许多很有名的安徽商人也都保持了这样的传统。比亚迪的王传福是中国首富,然而,他和妻子及5岁的孩子依然住在深圳龙岗区葵涌镇上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里,开的是一辆旧凌志。
徽州文化的分布?
徽州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程大位珠算法、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书、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等。
2008年文化部批准设立“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它是我国第一个开展跨省文化生态保护的保护区。保护范围为:安徽省黄山市的全境,安徽省绩溪县,江西省婺源县。
徽州文化代表是什么?
徽州文化是一个地方性文化,同时也是中原文化和当地土著文化的融合,由三次大的人口迁移来的中原贵,士族和山越人共同生活中所产生的精神和物质的总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方言
徽州方言又称徽语,是《中国语言地图集》中新划分出的一种汉语方言,也有学者倾向于将徽语划归到吴语里去。徽州方言是广义上的吴语,可属吴语徽严片。
2、新安画派
明末清初之际,在徽州区域的画家群和当时寓居外地的主要徽籍画家,善用笔墨,貌写家山,借景抒情,表达自己心灵的逸气,画论上提倡画家的人品和气节因素,绘画风格趋于枯淡幽冷,具有鲜明的士人逸品格调,在十七世纪的中国画坛独放异彩。
3、傩舞
傩戏(拼音:nuóxì),也称为傩舞,是我国长江流域流行的一种传统舞蹈,舞者戴着各种质朴而夸张的面具,带有鲜明的巫术色彩,最早是一种祈福和祷告的仪式。
4、生产习俗
徽州旧时各生产行业,如做农、从意、经商等都有各自的行规习俗。农村要祭“五谷神”,祈求庄稼兴旺;天旱常兴“求雨”,素食斋戒,做道场祭拜龙女菩萨;耕牛转让时,买主要带牛绳将旧牛绳换下,叫做“断索”,表示买卖双方均不得反悔。
扩展资料:
徽州的建筑艺术:
1、民居
旧时徽州城乡住宅多为砖木结构的楼房。明代以楼上宽敞为特征。清代以后,多为一明(厅堂)两暗(左右卧室)的三间屋和一明四暗的四合屋。一屋多进。大门饰以山水人物石雕砖刻。
2、牌坊
牌坊是封建社会最高的荣誉象征,是用来标榜功德,宣扬封建礼数的。歙县多牌坊,这与徽商的发展、兴起和程朱理学的发源、影响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以儒学思想为精神世界主要内容的古代徽州人,地少不足以耕的自然条件成为他们向外拓展生存空间的主要动力。歙县人少小离乡背井,外出经商,足迹遍天涯。
3、雕刻
徽州三雕是指在古徽州一府六县(今安徽省的黟县、歙县、祁门、休宁、太平、绩溪和江西省的婺源县)的区域内,具有徽派风格的木雕、石雕、砖雕三种民间雕刻工艺。三雕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世代相传,有完整的工艺流程,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徽州文化区域划分?
以区域划分可为:核心徽州文化圈、亚徽州文化圈、泛徽州文化圈
徽州文化有哪些代表?
徽州文化的主要文化形式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程朱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