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故事?
著名的抗日英雄、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杨靖宇牺牲后,当残忍的日军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也无不为之震惊.杨靖宇,1905年生于河南省确山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4月参与领导确山农民暴动,同年5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组织确山起义,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1928年后,在河南、东北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年秋被派往南满,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任政治委员,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1933年9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1934年4月联合17支抗日武装成立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任总指挥.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率部长期转战东南满大地,威震东北,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曾致电向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日武装表示慰问,赞之为“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他与魏拯民等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自己率警卫旅转战于蒙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黄继光,1930年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大量征兵.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黄继光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1941年8月,华北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调集10万余兵力,对晋察冀边区北岳、平西根据地实行“大扫荡”,而狼牙山是日军扫荡的一个重要目标.狼牙山是晋察冀边区东大门,因其峰峦状似狼牙而得名,有5坨36峰,远远望去,群峰突兀连绵、壁若刀劈斧凿.它不仅在军事上占重要地位,而且是抗日根据地的武器装备库.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军主力部队调到边区领导机关周围担任警卫任务.狼牙山地区只留下七连六班坚持斗争,掩护部队和群众突围.9月24日,敌人开始行动了.两架飞机狂轰滥炸,日军蚂蚁般往山上涌来.六班战士将敌人引上狼牙山,并打退他们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突然,子弹打光了!怎么办?大家不知哪来那么大的力气,搬起一块块大石头,举过头顶,狠狠地向最前面的鬼子砸去.鬼子立刻像被击中的乌鸦,飘飘摇摇掉进了深谷.敌人慢慢逼近了,而山头能摔的石头都扔完了.五壮士没有丝毫畏惧,共同吐出一个声音:“宁死不投降!”纷纷砸烂手中的枪,跳崖而死.永远的丰碑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生辰:1929年10月15日祭日:1948年5月25日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潮州革命遗址革命故事?
“茂芝会议“为潮州革命遗址较有名气之一的革命遗址。“茂芝会议”旧址位于饶平县上饶镇茂芝社区原全德小学。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我党发动“南昌起义“,后来起义队伍退出,在朱德.陈毅等的带领下,退至大埔三河坝后转向饶平茂芝进行休整。期间,在全德小学内召开会议,根据当时潮汕的形势,已无法南下,会议决定“穿山西进,直插湘南“的正确决定,为后来的中国工农红军保存了有生力量及我军大量的军事干部。“茂芝会议“..为我党建军史上的重要转折的一次会议。
徐志摩革命故事?
早在辛亥革命爆发时,徐志摩就被梁启超的学识、文采和思想所折服,赴美留学前,又成了梁启超的弟子。
“梁启超主导的大部分文学活动,都可以说是有政治意味的,他也如此影响着徐志摩。”韩石山解释,“梁启超召唤徐志摩回国参与的‘中国的文艺复兴’,就是一个振兴中国文化的计划。”
徐志摩回国后不久,就搬到了北平石虎胡同7号,负责处理北京大学图书馆和新月社的英文信件。工作之余,他就带着皮包四处投稿,逐渐在新文化运动后群雄割据的格局中打出一方属于自己的天地。
批判社会的勇气
1922年5月,蔡元培、胡适、梁漱溟等人提出要建立由知识分子中的“好人”组成的“好人政府”。于是在吴佩孚的支持下,法学家王宠惠、北大教授罗文干等人入阁,但财政总长罗文干的被捕让“好人政府”如昙花一现。
这激起了知识界的强烈不满。北大校长蔡元培提出辞呈,声援罗文干。初回国的徐志摩,带着满腔理想主义的勇气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写下了《就使打破了头,也还要保持我灵魂的自由》,并发出了“无理想的民族必亡”的呐喊。
“徐志摩不是一个纯粹的诗人。回国后的两三年间,在建树诗人声望的同时,他更多的是以时政评论家的身份说话。他的散文中最精彩的也是这类文字。”韩石山说。早期徐志摩发声往往是寄文章去各种报纸杂志,在接办《晨报副刊》后,那里成了他的阵地。
革命故事背景?
辛亥革命历史背景
1、清朝衰落
1898年原辅仁文社领导人谢缵泰所绘时局图以清道光二十年到二十二年(18401842)的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历史进入了近代,也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鸦片战争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订立,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开始丧失了政治上的独立地位。
辛酉政变后,随着太平天国的失败,清廷政局逐渐稳定下来,慈禧太后的统治地位也日趋巩固。1895年中日战争后,英、俄、美、日、法、德等国争先恐后地夺取侵华权益,迅速形成了瓜分中国的局势。
2、
革命党反清运动
伦敦蒙难时康德黎交给警探辨认孙中山的照片1894年11月(光绪二十年十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1895年2月,孙中山在香港建立兴中会总部,规定誓词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鲜明地提出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第一个纲领。
3、
立宪运动
1906年,改良派代表人物梁启超与家人在东京虽然早在戊戌变法期间及之前,魏源、洪仁、王韬、郑观应、康有为等人就先后提出过立宪,但立宪真正为中国官僚、士绅等广泛关注还是在20世纪初。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原维新派领袖、后来的立宪派首领梁启超便曾发表《立宪法议》一文,鼓吹君主立宪制。
革命故事题目?
《红楼梦》中的革命故事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其中蕴含着许多革命故事。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贾宝玉的“荣辱观”转变。贾宝玉原本是一个纨绔子弟,对荣华富贵十分向往,但在与林黛玉、薛宝钗等女子的交往中,他逐渐认识到了人生的真谛,明白了“荣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道理。他放弃了对权势和财富的追求,选择了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此外,《红楼梦》中还有许多其他的革命故事,如贾母的“仁爱之心”、林黛玉的“自由之志”、薛宝钗的“独立之气”等等。这些故事都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探索,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启示意义。
苏联革命故事?
体现苏联革命的有卓娅的故事,卓娅生于1923年,1941年,正在读高中的卓娅自愿加入游击队,和她的战友们一起爬冰卧雪,顽强地坚持斗争。1941年11月26日深夜,在执行焚烧德寇后勤基地的战斗任务时,卓娅不幸被捕。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卓娅想起了那位英勇就义的乡村女教师,于是自称“丹娘”,拒绝回答德寇的问题,没有泄露游击队的任何秘密。德寇使出了令人难以启齿的酷刑,也没有让这位年轻的女游击队员开口。
29日,德国法西斯架起了绞刑架。无所畏惧的女英雄站在架前大声疾呼:同志们!你们为什么愁苦地看着呀?你们壮起胆子来,奋斗吧,打击法西斯,放火烧他们,用毒药毒他们吧!”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卓娅用尽全力呼喊:“永别了,同志们!奋斗吧,不要怕……”
德国法西斯对卓娅的残酷迫害,激起苏联人民的无比愤恨和更大的斗争热情。有这样一种无从考证的说法:二战后期,斯大林曾签署过命令,拒绝参加绞死卓娅的德军第197步兵师有关分队任何官兵的投降,他们的下场只有被枪毙一种选择。
1942年1月27日,即卓娅牺牲地佩得里谢沃村解放的当天,苏联《真理报》和《共青团真理报》刊登题为《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丹娘!》的文章,详细介绍了卓娅的英勇事迹。1942年2月16日,苏联政府追授她苏联英雄光荣称号,卓娅成为获得这一称号的首位苏联女性。广大苏联青年在卓娅英勇事迹的鼓舞下拿起武器奔向前线,其中包括卓娅的胞弟舒拉。舒拉在即将取得战争胜利的前夕,牺牲在自己的指挥岗位上。1945年5月5日,即卫国战争胜利前四天,舒拉与卓娅一起被安葬在莫斯科的新圣女公墓。
60年过去了,卓娅仍然留在人们的记忆里。纪念馆馆长介绍说,“苏联时期,每年平均有16万人前来凭吊英雄,如今虽然只有大约1万人来,但大部分都是自愿来的
革命故事摘抄?
1935年2月,红三军团第十二团政委钟赤兵,在夺取娄山关的战斗中,右腿骨头被打断。直到再占遵义后,才做了截肢手术。腿伤还未愈合,部队又要出发了。他坚决要求跟着部队走,表示就是爬也决不离开红军。长途行军对于一个健康人来说都非常艰难,而他刚锯掉一条腿,更是难上加难。
走平路时,战士们就用担架抬着他,遇到悬崖峭壁,他就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前进。每迈动一步,伤口便剧烈地疼痛,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掉,有时实在难以拄拐通过,他就在地上爬着走。红军经过腊子口时,他的伤口又发炎了,整个人还发起高烧。但当他得知另一个战友也在发高烧时,便毅然把抬着自己的担架让给战友。就这样,钟赤兵靠着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拖着一条腿走完了长征路。
如何继承革命文化?
传承红色革命文化:一是加大红色历史的传承和挖掘,通过原始档案研究整理、走访老革命等获得鲜活素材,增强红色文化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二是通过入团入党宣誓、祭扫烈士陵园、参观红色旧址等活动加强红色精神信念的培树。
三是以本职岗位为载体,通过红旗岗位、做义工等活动将红色精神指导自己具体实际生活工作中,四是通过交流学习提高学习质量。
革命文化有哪些?
(1)党的三大作风教育,即教育人们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要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关心群众疾苦,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在党内和人民内部本着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2)教育人们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特别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这新的形势下,我们更要发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教育人们学习革命先辈们不为名,不为利,不怕苦,不怕死,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的崇高品德。
(4)教育人们,特别是干部、党员,要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养成民主作风,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5)教育人们继续发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政治优势,结合新形势和新特点,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冰心的革命故事?
冰心的生平事迹
冰心是从五四时期开始写作的,先是作为女学生联合会宣传股之一员,些写宣传文章,发表宣传文章,这时奔腾澎湃的中国青年爱国运动,文化革新运动这些时代思潮,把她卷进了狭小的家庭和学校的门槛,使她慢慢地看出了她周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在他们的日常生活里,处处都有使人窒息的社会问题.她开始写了一些问题小说,用“冰心”的笔名发表了。后来写得滑了一手,就一直写作下去,理科的功课拉下了很多,她就索性转了系,改了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