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小学生廉洁文化小故事(小学生廉洁文化小故事简短)

小学生廉洁文化小故事(小学生廉洁文化小故事简短)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657 更新时间:2024/3/6 8:10:45

廉洁小故事200字?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人上山采食时踩到一块宝玉,他担心别人会来抢,想拿出去卖,又怕被商人占了便宜。

想来想去,他决定把这块宝玉送给京城的大官,于是他带着宝玉来到京城,掌管工程的大官府中,大官觉得很奇怪,便问到我和你素不相识,你为什么要献宝玉给我?我可从来不收别人任何礼物的。那人以为大关,怀疑这是一块假玉,就达到这块玉,我请遇见看过,确实是一块真玉,价值连城,所以我才送给你的。大关说我把不贪的品质当做珍宝,你把这块玉石当做珍宝,如果你把玉给了我,我们两人都丧失了珍宝,不如你,我还是各自保存自己的珍宝吧。那人跪下恳求道,我们小百姓拿着这样珍贵的东西是不敢出门的,我把它献给您,是为了免于祸害。大官说就让那人把玉暂时留下,请玉匠把那块宝玉卖掉,把所有的钱全部交给那人,并派人送他回家。

这个故事见于《左传襄公15年》,后来人们就用不贪为宝这句成语来形容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

廉洁小故事20字?

东汉杨震对送礼人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

廉洁小故事50字?

一、以廉为宝

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吧。

解读:这个故事可以告诉我们见得到的宝物可以被称作宝物,但是看不见的廉洁也可以被称为宝物,要摆正心态,固收高洁的心态。

二、俸银八两

汤斌为官一生,除著书立说,发展理学学说外,几乎所有精力都集中在河务和漕运的治理上。“永不加赋”是他的理念,其为官清廉,至死仅遗俸银八两,连买棺材的钱都不够,真正可谓是一代廉洁好官。

解读:清廉是古代仁人志士的应有之义,值得效仿学习。

三、八十贯绞

海瑞生活的年代,正是明王朝由盛及衰的转折时期。他为匡正时弊,严肃法纪,主持制定了贪污满“八十贯绞”等严刑。他铁面无私,对一直有恩于他的老丞相徐阶也毫不留情,将徐家仗势多占的40万亩良田退还原主,将欺压良民的徐阶的两个儿子及20多个家人依律问罪。

解读:海瑞充分重视法律的作用并且执法不阿,作为一个在圣经贤传培养下成长的文官,始终重视伦理道德的指导作用,值得我们学习。

四、两袖清风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中体现的是刚烈之气。

解读:两袖清风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踏踏实实,不要以为金钱就可以代替一切。

五、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有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解读:一个清廉的人必然有清廉的家风,陶侃就是由于受到母亲的教育才感到了羞愧。

六、悬鱼太守

羊续是东汉时期大臣、廉吏,历任扬州庐江郡太守、荆州南阳郡太守。当时人称“悬鱼太守”。一次,有个府丞听说羊续爱吃鲜鱼,便送他两条大鲤鱼,羊续婉言辞谢。府丞把鱼往案上一搁,转身就走。于是,羊续把那府丞送来的鱼高悬于官衙中,以示拒贿。

解读: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被金钱名利收买的,要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境界,做一个不忘初心、坚持清廉的人。

七、范仲淹教子节俭

范仲淹的儿子范纯仁在结婚前夕对婚礼大操大办不敢妄想,他最后决定只买两件稍微好些的衣服,这样于父亲妻子两边都能说得过去。于是,范纯仁壮着胆子交给父亲审定。范仲淹立即板起了面孔,说道:“婚姻自然是人生大事,但这与节俭有什么矛盾?我又怎能用公家财产去满足私欲的?”范纯仁满面羞愧,立马向父亲道歉。

解读:公家的财产不是可以随便被个人使用的,公家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小学生一定要从小明白这个道理。

八、杨继宗拒绝行贿

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有一次,一名太监经过这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不过你要给我领取金的官府印券。”太监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

解读:古人云:”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杨继宗就是这样的民之表率。

九、包拯打击贪污

包拯是历史上最有名的清官。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开始立志要为国家出力,“竭忠死义”。他一生严于律己,身体力行,他在端州任知州,整顿吏治,打击贪污,深受百姓欢迎,离任时当地精制一好砚相送,他都婉言谢绝,“不持一砚归”;他一生铁面无私,不避权贵,执法如山。对皇亲国戚、宦官权贵的不法行为,一律极力主张绳之以法。大力平反冤狱,是包拯生前与死后深为百姓所赞扬和称颂的主要内容。

解读:包拯不但个人清廉,还重压打击贪污犯罪,为社会的公正廉洁贡献了极大的力量,我们要向包青天学习。

十、孙叔敖清正贤能

孙叔敖,他以清正、贤能而受到百姓的爱戴,为当时社会中清官的典型代表。在朝为官的数十年中,能够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禅定心态。作为一位位高权重的宰相,生活中极其朴实,甚至家中家徒四壁,连棺材都没有准备,妻儿都吃穿简朴,着实令人钦佩。

解读:孙叔敖的这种精神着实令人敬佩,有利于塑造小学生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陕西廉洁小故事简短?

杨震(?124年),字伯起。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东汉时期名臣,他通晓经籍、博览群书,有“关西孔子杨伯起”之称;他为官正直,不屈权贵,又屡次上疏直言时政之弊。

杨震被举荐入仕后,品行端正、声名清廉,几年内已历经数次升迁,东莱太守是他即将担任的新职务。夜幕降临,昌邑县令王密来到了馆驿,他是杨震在荆州刺史任上举荐的人才。故旧相见,自然格外亲切。一番寒暄过后,王密从随身携带的行囊里,拿出一包东西,递到了杨震面前,里面是沉甸甸的一份厚礼。对此,《后汉书杨震列传》里这样写道:“怀金十斤以遗震”。得知包裹里放的是一份厚礼,杨震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王密见此急忙解释:“我是趁夜晚时分前来拜访的,这件事情绝不会有人知道。”王密以为,经过这一番解释,杨震自然就会消除顾虑。出乎他的意料,杨震却做出了振聋发聩的一番回答:“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这句话让王密羞愧难当,更成为传颂千古的名言。随后,“四知”一词作为颂扬官员高洁品行的代名词被广泛运用。

杨震的儿子杨秉先后出任豫、荆、徐、兖四州刺史,向来“计日受奉,余禄不入私门”。从杨震到儿子杨秉、孙子杨赐、曾孙杨彪,家族四代人一直清白为官,并都位列“三公”高位。唐代大诗人李白写诗赞叹:“关西杨伯起,汉日旧称贤。四代三公族,清风播人天。

三朝元老孙丕扬

孙丕扬(1531~1613年),字叔孝,陕西富平人。明代“三朝元老”,曾任大理丞、吏部尚书等职,一生任职长达五、六十年,直到81岁拜疏归家。

《明史列传第一百十二》记载,孙丕扬嘉靖三十五年考中进士。被提拔为御史。依次巡视京都附近、淮、扬等地,强劲坚决很有风度神采。

隆庆年间被提拔为大理丞,因为曾经弹劾高拱,高拱的门徒给事中程文诬陷并弹劾孙丕扬,孙丕扬被革职等候查办。高拱被罢免,事情水落石出,孙丕扬被起用任原官。

万历元年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巡察保定各府。他采用严厉手段治理政事,下属官吏都很惴惴不安。巡视关隘,增设御敌的城楼三百多所。衡量其功勋,升任右副都御史。宦官冯保的家在京城附近,张居正嘱咐孙丕扬替冯保修建牌坊,孙丕扬拒不答应。

万历十五年,黄河以北大闹饥荒。孙丕扬的故乡和邻县蒲城、同官的百姓到了采石作为食物的地步。孙丕扬感到哀伤,把数升石头进献给皇帝,趁机对皇帝说:“应该减轻赋税,节省开支,罢除那些额外的收税派捐项目和不紧急的事务,减少官方收益而增加百姓的收益,来保护百姓性命。”皇帝被他的话感动,很多赋税被减轻或罢除了。

担任刑部尚书,请敕令全国的巡抚巡按官,让监司巡视州县,审查囚徒,按察使则审查省会的囚徒。流刑和徒刑以下的,由抚按官送交朝廷,罪轻的人马上遣送,罪重的人仍然听候刑部裁决,每年如此。神宗答复同意。他逐条陈述了减少刑罚和三十二件事。皇帝称好,下优诏褒奖,从此刑狱大为减少。有宫中小内臣杀了人,逃避到皇宫。孙丕扬上奏要求逮捕,最终判其发配边关之罪。

改任左都御史,他陈述三条台规,请求专管印玺、重视巡查、长期巡城,这被确定为法令。他又称:“乡里百姓的疾苦只有郡邑官员才能解决,郡邑的吏治只有抚按监司才能清正。请求订立条文颁布全国,奖励清廉,抑制贪赃,共同遵循官箴。”神宗都下优诏答复可行。

万历二十二年,他担任吏部尚书。孙丕扬刚直不屈,众官不敢用私事来求他,只担心宫中太监来拜访。于是他创立抽签法,大选,急选,都听凭选人自己抽签,请托属意之事无法施行,一时间选人盛赞他无私。万历二十三年冬,神宗因为军政事务,贬责了两京三十多名言官。孙丕扬还在休假,就与九卿极力劝谏,神宗没接纳。又上奏劝谏,神宗更加愤怒,把他们全都除名。当初,皇帝虽然因为孙丕扬一向有声望而任用了他,但对他并不很信任。孙丕扬认为自己以白首之躯回朝视事,不举荐贤才无以报效国家。推举隐居的贤人像吕坤等人,皇帝内心一向不录用旧臣,全部压下没有批复。孙丕扬虽然年迈,神宗看重他老练清廉,对他眷念更深。他在家居住两年后去世,享年八十三岁,谥号恭介。

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鼎(1768~1842年),字定九,号省崖,陕西蒲城县人。曾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侍讲学士、侍读学士、礼、户、吏、工、刑等部侍朗、户部尚书、河南巡抚、直隶总督、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曾改革河务、盐政、平反冤狱,颇有政绩。他为官一生,正直清廉,爱国爱民,坚决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投降派,是一位著名的爱国主义者。

王鼎幼年家贫,刻苦读书,为人谦恭,清操绝俗,不受人请托,亦不请托于人。他赴京应试时,同乡王杰已位居大学士,意欲提携他,他却有意回避。他办事公正廉明,不徇私情,在户部十多年,库、账钱物出入数字清楚,熟知下情,属员不能欺。主管刑部时间较长,曾出巡9省,查办了三十多起重大案件,无隐情,受吏民称颂。他两次主考浙江乡试,4次主持顺天乡试,3次主持全国会试,以才取士,公正无私。道光十年,他赴江淮查办盐务,“就旧章大加厘剔,使射利者无可借端,欠课者无可借口”。他根据实际情况,果断提出改革办法,建议朝廷撤消两淮盐政,改归两江总督兼办,“淮纲自此渐振,鼎之力也”。【注:见《清史稿王鼎传》。】

道光二十一年(1841)夏,黄河在祥符(即今河南开封市)决口,王鼎奉旨前往救灾和治理,任东河河道总督。当时朝廷有一部分人认为水势泛滥,不宜抢修,主张迁移省府,放弃开封。王鼎爱国爱民,不愿让灾区百姓忍受家破人亡之苦,力主动员国库财力,组织民夫抢修河堤,控制洪水。他不顾身家性命之忧,立下“军令状”,声言如不能按期完工,愿受制裁。当时正值爱国名将林则徐受贬赴伊犁途中,王鼎一贯支持林则徐禁烟抗英的爱国行动,对林遭革职和遣戍愤慨不平。他不愿让林则徐身陷边地,远离朝廷,使林则徐能有机会再起,挽救国家危局,便以林熟知水利为由,保荐林协办河工。

爱国者志同道合,林则徐随王鼎治河如愿以偿。他俩住宿在工地,躬率吏卒昼夜巡护,督促民工抢救河堤,保全了开封城,六个月完成了全部修复工程,又节省了费用。工程完成后,王鼎立即上奏道光帝,说林则徐襄办河工有功,可以重新起用。但道光帝被投降派所包围,急于与英国媾和,仍命将林则徐发往伊犁。

王鼎因治河劳累患病,朝廷以功晋升他为太子太师。但王鼎以保荐林则徐为先,不顾疾病,赶回北京,面见道光帝,慷慨陈辞,坚决反对与英国议和,要求惩办投降派,力保林则徐可用。但道光帝决意向帝国主义屈服,重用投降派,对王鼎的意见不加理睬。这年(道光二十二)四月三十日,王鼎拟就了弹劾大学士穆彰阿误国、劝道光帝放弃议和的遗疏,闭门自缢,为国捐躯,企图以尸谏来挽救危局。时年75岁。

王鼎勤奋好学,兼长书画,仕途50年,清正廉洁,个人生活俭朴,死时“廪无余粟,无新衣”,【注:见《清史稿王鼎传》。】不愧为一位正直清廉的爱国者。

廉洁教育小故事80多字?

孙中山遗嘱儿女当自爱

孙中山曾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等职,可谓官高权重。然而,他为公而忘私,一生清廉,临终时只留下自己用过的一些衣物以及2000本书籍和一所住宅。住宅还是旅居加拿大的华侨为他募捐购买的。人留下的《家属遗嘱》中说:“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

毛主席留给我们的

在京参观毛主席的衬衣、床单和拖鞋,都补丁摞补丁;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毛主席带头不吃肉;让儿子岸英入朝鲜参战,直到牺牲等等。看到这些,我和讲解员一起流泪,内心的震撼无以伦比。毛主席没有钱吃穿吗?论功劳,谁能功盖毛泽东;论权力,中国何人至上?所以党的领导干部是不是廉洁从业,只要看看他的衣食住行和对亲属的安排就一目了然了。

30字的廉洁小故事?

陶母退鱼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

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

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

”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廉洁小故事(150字以内)?

周总理的一件睡衣穿了二十多年,破了补,补了再补(有许多补丁),已经磨得没有绒了仍舍不得丢弃。一件衬衣已经旧得换了袖口领子,一件衣服补得颜色已经不一了,他还在穿,当别人要求他换新的时候,他总是说:“旧的还可以再穿。”

“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当年在国务院会议厅入口处,有一块镌刻着“艰苦朴素”四个大字的木屏风,这是总理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的写照。在国务院的会议厅,人们不止一次地听到总理拒绝装修会议厅的建议,总理说:“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

国外的廉洁的小故事?

居里不幸逝世之后,居里夫人没有退缩,她谢绝法国教育部以居里遗孀身份领取国家抚恤金的友好建议,却当仁不让地承担起丈夫留下的职务,同时奉养丈夫高龄的父亲,抚育两个幼小的女儿。

每天早晨,她先是安排好家务,然后匆匆赶火车上班,为节省乘车费用,她总是乘坐设备简陋的二等车厢。晚上,她在极度的疲劳中返回家中照料老小。等到老小安睡,她又开始阅读、研究和写作,往往坚持到翌晨两三点钟。如果说居里夫人的才智是第一流的,那么她的顽强和毅力则是超一流的。居里夫人的成就就是用这种舍弃一切个人物质享受的代价换取的。

白居易廉洁小故事主要情节?

白居易怒打行贿人!

衙役取来鲤鱼和西瓜,当众抖出银子,听审者一片哗然。白居易厉声喝道:“大胆刁民,胆敢公然贿赂本官,按大唐律法各打40大板!至于这些贿银,就用来救济贫苦百姓吧。”赵乡绅和李财主吓得瘫倒在地,衙役们把他们拖到一边狠狠打了起来,众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简短廉洁小故事文言文?

1,《卜居》先秦:屈原

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楹乎?

白话文释义:是宁愿凭力气除草耕作呢,还是游说于达官贵人之中来成就名声呢?是宁愿直言不讳来使自身危殆呢,还是跟从习俗和富贵者来偷生呢?是宁愿超然脱俗来保全纯真呢,还是阿谀逢迎战战兢兢,咿咿喔喔(语无伦次地谄言献媚)来巴结妇人呢?是宁愿廉洁正直来使自己清白呢,还是圆滑求全,像脂肪如熟皮,来谄媚阿谀呢?

2,《招魂》先秦:屈原

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

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

上无所考此盛德兮,长离殃而愁苦。

白话文释义:我年幼时秉赋清廉的德行,献身于道义而不稍微减轻。具有如此盛大的美德,被世俗牵累横加秽名。君王不考察这盛大的美德,长期受难而愁苦不尽。

3,《庄子刻意》春秋:庄子

众人重利。廉士重名。

贤士尚志。圣人贵精。

白话文释义:普通大众以财利为重,廉洁之士以名誉为重,贤能之人以志向为崇尚对象,圣明之人以精神为珍贵之物。

4,《训简示康》宋司马光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简素为美。

白话文释义:世人都以奢侈奢靡为荣耀,而我的心却以简单朴素为美德。

5,《曾文正公全集》清曾国藩

勤、廉二字看似平浅,实则获上在此,信友在此,服民亦在此,舍此二字,上司即偶然表盼,亦不能久。

白话文释义:勤、廉二字看起来平浅,实则在这中间收货良多,忠诚的朋友由此,信服的臣民也在此,舍掉这二字,即使上司偶尔有表彰你,也不能长久。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企业文化分享小故事意义(企业文化分享小故事意义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从前,赵国有个人家里老鼠多得成灾,他就到中山国去要猫,中山国的人给了他一只猫。这只猫不仅善于捕捉老鼠,也善于吃鸡。一个多月后,他家的老鼠被捉干净了,鸡也被吃了个精光。他的儿子不解:“为什么不把这只馋猫赶走呢?”父亲告诉他:“我们的祸患是老鼠,而不是鸡。假如家里有老鼠,它就会偷吃我们的粮食,毁坏我们的

  • 企业文化分享小故事怎么写(企业文化分享小故事怎么写范文)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从前,赵国有个人家里老鼠多得成灾,他就到中山国去要猫,中山国的人给了他一只猫。这只猫不仅善于捕捉老鼠,也善于吃鸡。一个多月后,他家的老鼠被捉干净了,鸡也被吃了个精光。他的儿子不解:“为什么不把这只馋猫赶走呢?”父亲告诉他:“我们的祸患是老鼠,而不是鸡。假如家里有老鼠,它就会偷吃我们的粮食,毁坏我们的

  • 企业文化分享小故事范文(企业文化分享小故事范文怎么写)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

    从前,赵国有个人家里老鼠多得成灾,他就到中山国去要猫,中山国的人给了他一只猫。这只猫不仅善于捕捉老鼠,也善于吃鸡。一个多月后,他家的老鼠被捉干净了,鸡也被吃了个精光。他的儿子不解:“为什么不把这只馋猫赶走呢?”父亲告诉他:“我们的祸患是老鼠,而不是鸡。假如家里有老鼠,它就会偷吃我们的粮食,毁坏我们的

  • 企业文化分享小故事简短(企业文化分享小故事简短范文)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企业化的故事1联想创业之初,许多创业者都把柳传志叫做“柳”、“传志”。领导者的威信是由权、威严与尊重这三部分构成,如果这样称呼,领导者的威信如何能树起来,如何能开展业务呢?所以,联想许多的同志都经历过个改称谓的过程,最后柳传志终于被称为了“柳总”。当杨元庆任联想电脑总裁的时候,已经很有规则的联想,将

  • 分享企业文化的故事(分享企业文化的故事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炎热的夏季都会自带水壶解渴(大葡萄糖玻璃瓶居多)。好心的我从家里拿上糖精给大家分享,同学们一字排好,每个瓶里放一两粒,喝的时候那叫一个甜爽啊。有分享不到的某同学,把事情告知了父母。晚上心情忐忑,还是免不了父亲的教育(败家子),结果屁股开花一星期,至今记忆犹新,后来在学校和同学分享基

  • 企业文化小故事范文(企业文化小故事范文100字左右)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牛郎织女这是一个厉史优久的民间故事,如果把这个故事列出小标题可以列出以下几段:第一段,暗恋:七仙女在天宫看到人间的放牛郎被他的淳厚朴实所吸引,又对丧父的遭遇感到同情。第二段,相爱:七仙女在姐妹的帮助下下凡来以大柳树为好早嫁给牛郎并生育一双儿女。等三段,离别:七仙女被王押回天宫划银河隔离牛郎织女。我们

  • 企业文化讲故事(企业文化讲故事心得体会)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一、让你的故事有情节,带感情切忌,流水帐不是故事,好的故事必须要具备以下几点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冲突,结局,最好带上自己的体会,升华,乔布斯就善于讲故事,他的演讲中,都会先出现坏蛋,让观众觉得这个坏蛋坏到极点,需要一个英雄挺身而出,这个时候,苹果就代表英雄出场,大败了坏蛋,因此大家记住了英雄,这

  • 企业文化故事心得分享(企业文化故事心得分享怎么写)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客户为本团队共进开放创新追求卓越客户为本:客户是联通生存发展,实现企业价值持续增长的唯一源泉。“以客户为本,首先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回归到“一切为了客户,一切为了一线,一切为了市场”的企业经营管理的本真上来;以客户为本,要求我们在深刻理解客户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基础之上,围绕客户

  • 企业文化故事集(企业文化故事集读后感)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企业化的故事1联想创业之初,许多创业者都把柳传志叫做“柳”、“传志”。领导者的威信是由权、威严与尊重这三部分构成,如果这样称呼,领导者的威信如何能树起来,如何能开展业务呢?所以,联想许多的同志都经历过个改称谓的过程,最后柳传志终于被称为了“柳总”。当杨元庆任联想电脑总裁的时候,已经很有规则的联想,将

  • 新郑历史文化故事有哪些地方(新郑历史文化故事有哪些地方的)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山海经》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现存于世的十八篇里,有两篇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和黄河相关。第一个故事,就是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大禹治水”。《山海经》里说大禹是黄帝的后代。在三皇五帝时期,黄河发大洪水,禹的爸爸鲧受命于尧,专门负责治水。鲧从天帝那里偷来息壤,随着水位的升高而生长,水一直涨,“息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