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书名一样,《万物有意思》是一本有意思的历史书,本书介绍了很多趣味历史小知识,内容通俗易懂、妙趣横生。
汉朝就有年终奖,你知道吗?
中国的休假制度起源于秦汉时期;唐朝就有离婚协议书;现在颇为流行的饺子是医圣张仲景发明的……
书名:《万物有意思:中国篇》
作者:北京日报《万物》编写组
出版社:北京日报出版社
豆瓣评分:7.0分
一,书信传递:从邮驿到邮局
如果古人穿越到现代,估计要感叹如今高科技之发达,微信上发个消息,对方立刻能收到。
而在古代,信息的传递主要靠书信,唐朝时全国有1000多所邮驿可供传递公文,仅限官方使用;明朝时出现了民信局,顾名思义,帮普通老百姓传递书信。
鸦片战争时期,西方列强入侵中国,邮局也是从这时候进入中国。
二,汉代就有年终奖?
辛苦工作一年,每到年底,打工人都开始暗戳戳思量,今年能发多少年终奖。
其实,早在汉代就有年终奖。
东汉时期给官员的年终奖包括金钱,也有物质奖励,如牛肉、粳米;宋朝时的年终奖有羊、米面等物。
由此可见,年终奖发实物是有历史渊源的,当然,打工人还是更爱发钱,有钱了想买啥买啥。
三,休假始于秦汉
呜呜呜,中国的法定假日实在太少了,每次放假还要调休,太可恶。
中国的休假制度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汉律》规定:“吏员五日一休沐。”每工作5天,可以休息一天。
到了唐朝,就从5日一休改为10日一休,算下来,一个月总共放假3天,这也太惨了吧。
四,中国古代临时工称“白役”
现在的公务员队伍,编制有限,所以会招聘很多没有编制的合同工干活,古代也是如此。
以清朝为例,衙役编制有限,事情太多又做不完怎么办?那就招聘临时工,临时工不发工资,但仍然有很多人挤破头想去干。
当官府的临时工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免除徭役,二就是背靠政府,可以有灰色收入。
五,和离:一纸管窥唐人离婚
唐朝时的“放妻书”是迄今为止,最早的离婚协议书。
“一别两宽,各生欢喜。”好聚好散,祝愿彼此都有美好未来。
现在离婚之所以麻烦,有个核心因素就是双方的财产问题。
早在汉朝时,离婚后的财产分配已写进律例,汉律规定:“弃妻,畀所赍”,意思是离婚时,女方可带回陪嫁物,但不能参加对男方家财的分割。
六,地图:从古到今的“神器”
从古到今,地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比如团子,路痴一个,出门全靠高德地图的语音导航,没有地图我就如睁眼瞎。
我们看古装电视剧时,尤其涉及打仗的场景,就少不了地图的存在,有了地图,排兵布阵才能更加得心应手。
七,弓箭:从狩猎战争到竞技健身
弓箭在古代主要有三个用途,一是狩猎,二是打仗时射杀敌人,三是娱乐方式。
最早的弓箭出现在28000年前,原始社会时期,光靠人类的双手狩猎,不能获得足够多的食物,弓箭就应运而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西周春秋时期,弓箭成为战场上的重要武器,很多贵族学校里也开始教授射箭。
这一时期,也兴起礼射之风,不同于战场上的厮杀,官员们举行活动时的射箭,更像是一种娱乐方式。
现代,也有射箭馆,有兴趣的话,可以抽空去试试。
八,饺子历史可溯千年
关于饺子的起源,各种说法五花八门,公众接受度比较高的说法是,饺子是由医圣张仲景发明的。
这里面有个小故事,东汉建安初年,张仲景辞官告老回乡,此时正值冬天,回乡路上,他看到很多老百姓耳朵都冻烂了,心里很难受。
张仲景在南阳东关空地上搭棚架锅,羊肉、药材一起煮,然后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的娇耳,煮熟分给穷人。
所以,吃饺子不冻耳朵的习俗就来源于这个故事。
读完这本书,奇奇怪怪的历史知识又了解了不少,作为一本历史科普读物,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