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记录中国古代文化名人的历史书有哪些?

记录中国古代文化名人的历史书有哪些?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597 更新时间:2023/12/11 9:11:47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这是我们过去常听到的关于孔子的一句话。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孔子,几千年来,对于国家,对于民族,对于我们每个人的精神成长,真有那么重要吗?在他的一生中,凭着他的阅历,智慧和知识,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究竟注入了什么?这精神的力量,文化的力量,道的力量,人格的力量,为何竟如此强大,如此足以改变一切,承载一切,化育一切,一直令人心折?

话题得从孔子的诞生说起。

据历史史料记载,二千五百多年前,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重要支撑和主宰的圣人孔子,约于公元前551年(鲁昭公22年)9月28日,出生在当时的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尼山附近)。这里说到孔子的出生,也就要说到孔子的先祖。据有人考证,孔子的祖先,其最远可追溯至商朝的第二代国君帝乙。周武王灭商以后,周公把商纣的同母兄长、帝乙的长子微子封于宋,微子成了宋国的开国国君。到了孔子六祖孔父嘉,其家族门第改姓孔。到了他的下一辈子孔父嘉的儿子木金父为逃避由母亲容貌之美引起的家族奇祸,逃奔到鲁国,其后一直在鲁国住了下来。

再说孔子的父亲,名叫叔梁纥,身材高大魁伟,孔武有力,担任过陬邑县宰,六十六岁时与当时只有十五岁的颜征在“野合”而生下孔子。传说孔子刚降生时,其头顶颇似其父叔梁纥和其母颜征在“野合”之地尼丘山的形状,顶心低,四面高,故后来父亲便把他的名字叫(孔)丘,又是第二个孩子,故字仲尼。

又据考,孔子出生时,叔梁纥已六十七岁。孔子三岁父卒,因为跟随母亲在原来住的地方无法继续生活下去,便跟随母亲搬到了曲阜城内,住进一条叫厥里的小巷内。其时,孤儿寡母,日子过得异常艰苦,所以孔子很小时就不得不向人学习各种谋生的技艺,以帮助母亲维持生计。

孔子十七岁时,母亲颜征在死了,他想方设法找到父亲的坟茔,将母亲和父亲合葬到一起。因为他当时只有十七岁,继承家族“士”的身份得不到鲁国执政者季氏的承认,所以十九岁时服母丧期,便打点行装,仗剑去国,来到祖居之地宋国,与宋国亓官氏的一个女子结婚,婚后不久,又回到了鲁国。

孔子婚后第二年,儿子孔鲤降生。鲁昭公听说孔子生了儿子,马上派人给他送来了一条大鲤鱼,以示祝贺。孔子想起几年前,他应季氏之招,去参加季氏的家庭宴会,结果被季氏的家臣阳货挡在门外,不许他进入。现在儿子出世,国君都给他送来了礼物。这说明这些年来他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已经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一高兴,就决定按照鲁昭公派人给他送来的礼物大鲤鱼的吉祥之意,把儿子叫做鲤,字伯鱼。

要问,短短几年时间,孔子为什么很快就能受到了鲁昭公的尊敬和看重呢?原来这和他这几年学到了六种专门技艺--“六艺”有关。

“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的总称,礼即周礼,乐即跟礼有关的各种音乐,射即射箭,御即驾车,书为写字,数为算数。

孔子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七八上十岁时就不得不外出谋生,干些“鄙事”。年龄又稍大一些,便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六艺”的掌握和研究上。由于天份高,学的又十分努力认真,所以不长时间,他就学有所成,成了“六艺”方面的卓有成就和颇有名气的专家。一时间,在众人眼里,孔子成了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曾经有一个人十分感叹地说:“孔子真伟大呀,知识和学问太渊博了,都不知道他究竟擅长什么专业了!”孔子谦地说:“我哪里谈得上渊博呢,不过就是会射射箭,赶赶车子吗?”

孔子的名气越来越大,鲁昭公赐鱼不久,他当上了鲁国执政上卿季平子的委吏(仓库管理员),第二年做了季氏的乘田(管理牧场)。这些工作虽然很平凡,但他干得非常投入,非常称职,季氏对他十分意。

可是孔子有更大的追求,他不足就这样做一个专业性和技术性的“儒”,而立志要做个“君子儒”。什么叫做“君子儒”呢?君子儒就是在做“六艺”这些具体实事的同时,也要努力修行品德,学习知识和做人,从而使自己具有常人所没有的大胸怀、大眼光、大境界。为社会立德,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就叫做“君子不器”。

因此之故,自孔子之后,“儒”就由原来的职业技术群体,一变而为以学术研究为主,同时兼具一定社会功能和政治色彩的流派。是道而不是器,是形而上,而不再是形而下。故孔子讲“君子不器”,从而对儒赋予了更新更深的精神文化道德的内涵和意义。这就从根本上奠定了儒在社会政治、道伦理以及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极重要、极崇高的作用和地位。于此同时,儒士的责任与使命也就随之相应的更加重大了,正如曾子在《论语泰伯》中所言:士担任着崇道宏德的重大责任,故“士不可以不宏毅,任重而道远”。

不学无以益智,不学无以增仁,不学无以广道。儒士的理想高于天,儒士的责任重于山。故君子要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儒”,首先必须敬学。只有广闻博学,才能不断丰富自己,提升自己。只有敬学好学,才能成就理想,使自己成为众人学习的楷模和榜样。对此,孔子曾这样评价自己:“十室之内,必有忠信如丘者也,不如丘之好学也,”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在学习方面,孔子终生严肃、认真、恭敬侍奉的老师,就有老子、蘧伯玉、晏子老莱子、子产、孟公绰等人。他于平时,除恭恭敬敬地向这些学有专长的老师学习,也十分注意和乐于向普通人学习。哪怕是一个很平常的人,“可与言而不与之言”,便认为这是“失人”,感到异常可惜。因为他认为这样就有可能会失去了向这个人学习而得到有益知识的机会。为了能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加强学习,广德宏道,提升知识,30岁前,孔子毅然退出仕途,而创办起私学。

办私学,有许多问题要解决,首先工资从哪里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在那个时代,很多人家里穷,孩子读不起书,他就定了一个最低的上学学费的标准几条干肉,谓之“束”。那时节,树林里野兽多,只要不偷懒,走进树林,随时随地都可以猎获一两只兔子或射一只野鹿回来,剥下皮,用盐一搓,晒干后带几条给老师,学费问题就解决了。孔子收学生不挑肥拣瘦,不论家里是穷是富,这个学生是聪明还是愚笨,只要真心向学,哪怕犯过法,行过窃,干过错事,现在愿意改正,都照收不误,丝毫不加歧视,这就叫“有教无类”。在一个屯子里,大家都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

孔子的教育方法也跟别人不一样,“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不复”;“不愤不悱,不不发……”。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不能根据桌子的一个角推出其他三个角来,就让你想,不再教了。一直到你抓耳挠腮,急切地想知道问题的答案时,才去跟你讲答案。

在教学方法上,他既重书本,亦重实践,因材施教。在教学内容上,他教学生怎样学会做人,什么是“君子之道”,怎样才算“好学”,为什么要“慎于言”;他还对学生讲“人性”和“人欲”的区别,以及人为什么要讲“仁义廉耻”,以及要孝敬父母,怎样才算孝敬父母。

怎样才算孝敬父母呢?孔子认为,孝敬父母不应该只停留在“能养(活)”上,因为禽兽有时对父母也能做到“能养”。在父母面前始终保持和颜悦色的态度才最难能可贵,是之谓“色难”。当然,要孝敬父母,也不应该过分和刻意。

他的弟子曾参是个大孝子,有次他在瓜地里除草,一不小心把瓜苗的根锄断了,父亲曾大怒,绰起一根大棒,狠狠揍他。曾参倒在地上,昏死过去,很久才苏醒过来。醒来后,他马上高高兴兴地站起来,上前对父亲说:“刚才我得罪了父亲大人,父亲大人用木棒来教训我,木棒太重了,你老人家没累着吧?”

曾参回到自己的房子后,还拿起琴边弹边唱,想让父亲知道,他身体没事,好让父亲放心,宽心。

孔子听了这件事,十分生气,他告诉弟子们说:“曾参来时,不准他来见我。”

平时,孔子和弟子们在一起,谈的都是事关天下黎民百姓的大事。有一次,他让弟子们各自谈谈各自的志向,子路问他道德的起点是什么,孔子说:“修己以敬。”意思是修养自己,用一颗恭敬的心来面对世界。孔子说,一个人对世界万物有无一颗恭敬的心非常重要。“敬”是一种气质,一种心灵的状态。我们有了恭敬心,对谁都会有一种敬意。看到一朵花在那个地方开放,我们就不会随便把它摘下来;我们看到花上有只蝴蝶,也不要打扰它,而要让它继续做它的梦。这就是“敬”。它标志你是个文明人,已经达到了一层境界。人怀恭敬之心,是谦的表现,是有礼貌、尊重人的表现。

孔子用他的行动说明了什么是“敬”。敬的表现有时是拘谨,拘束自己,恭谨待人。有些场合,适度的紧张和拘谨,说明了自己对别人的恭谨敬畏之心,反而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而显得过于成熟老练、口若悬河,从容不迫,只适合某些斗智斗勇的场面。

孔子待人处世的原则、态度和方法,与此相联系的还有“忠恕”二字。提到“忠恕”,孔子对这两个字的解释是:“忠即是真心实意地帮助别人,却不把自己想做的强加于别人。

“恕”也是一样。凡事要替对方设想,对己严,待人宽,不涉及大是大非、原则问题,即使别人有错误有缺点,也不当面揭短,更不提名道姓在公众场合加以宣传,无关原则大是大非问题,能隐瞒的就替他隐瞒一下,这就是孔子的恕道。

孔子还反对有些人总喜欢把事情做得过了头,主张“适度”和“适可而止”。比方说要是在大路和大街上,见了自己的老师,问声好,行个礼就行了;如果这时你一定要趴下来磕头,那就不合适了,人家可能会认为这人一定是个二百五,或者是神经病。伯鱼的母亲死了,好长时间还很痛苦,不住哭泣。孔子听到了,问是谁在那儿哀哭。别人说:“是伯鱼,他很想念他的母亲”。孔子说:“行了,行了,这样太过分了。老是这样哭哭啼啼,究竟是怎么回事?”伯鱼便不哭了。子路的父亲死了,好长时间他还穿着父亲的孝服,孔子也不赞成,劝他赶快下来。人生于世,难免有亲人离去,应伤有度,哀有节,过了丧期,就要恢复正常人的生活,即使哀痛,此时也要深藏于内,这才是君子的作为和风度。

修心起于“敬”,修己终为人。儒家培养自己的崇高德行,最终是为了安定百姓。正是抱着这样一种信念,孔子办了一段私学以后,又产生了“从政”的念头。

据史载,孔子从三十七岁至五十岁,在这十四年间,殚精竭虑地投身于私人办学,带出了一大批像颜回、子路、子贡、子张、子游、曾参这样的优秀学生。于此同时,由于努力进取,积极修为,自己的道德学问和各种境界,也在不断上升,--先有“小成”,后有“大成”,终被称为在教学领域独一无二的“大成至圣先师”,成为了当时社会和人们中间的精神道的偶像和楷模。

说起此后孔子的从政之路,却是个悲剧。自从“堕三都”失败以后,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向沿路各国播撒宣扬“仁义”和真理的种子,颠沛流离,吃尽苦头,但他却一直无怨无悔。

孔子晚年回国,被鲁哀公和季康子尊为“国老”。

孔子三十岁以前就创办了私学,此时孔子的私学发展已达于极盛,学生除了颜回、子路、子贡、冉求等之外,一批更为年轻的弟子也开始脱颖而出。孔子71岁时,颜回死了。孔子仰天叹息说:“天灭我啊,天灭我啊!”在孔子的弟子中,颜回是他最喜欢的学生。颜回不仅学习刻苦,“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而且悟性高,有志向,对孔子思想的理解最为深刻。

就在颜回去世的这年春天,叔孙氏狩猎,捕获到一只怪兽,弄断了它的前左腿。叔孙氏看着这个怪模怪样的野兽,以为不祥,就把它在城外,然后派人来告诉孔子。孔子听了描述,心头一惊,赶快到城外去观看这头奄奄一息的动物。一看,孔子的眼泪就下来了,说:“这是麒麟啊,它为什么要跑出来啊,为什么它要跑出来呢?”

孔子泣不成声,用袖子擦着眼泪,袖子全湿了。

据说,从此以后,孔子辍笔,不再著述。

不用说,颜回是孔子最好的学生,子路则是他最亲近的学生,可遗憾的是,就在颜回去世的这一年,子路因得罪了季康子,离开鲁国,来到卫国,结果因事被卫国蒯的两个武士给砍死了,直到被砍成肉酱。孔子得知消息,伤心欲绝,赶快叫人把自己正在吃着的肉酱端下去,从此不再吃肉。

子路的死,最终击垮了孔子。几个月后,他勉强撑过年关,第二年二月又病倒了。

上天先收回了颜回、子路,留下子贡,让他陪伴自己的老师走完人生最后的光阴。

孔子生前,由于子贡的天分和能力,有人说他超过孔子。子贡坚决驳回了这样的说法。他说:“我怎么敢和老师相比呢?我的老师就是天上的太阳和月亮,德比天地!”

孔子死后,子贡为孔子守孝六年!

孔子临终之前,心连广宇,给我们唱了最后一首歌:

泰山坏乎,

梁柱摧乎,

哲人萎乎!

这首歌虽然只有短短几句,但惊天地,泣鬼神。这位伟大的东方哲人,用他一生不懈的追求和努力,把他的思想和悲悯情怀留于后世,让世界永远慈善,光明!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文化故事作文600字怎么写(深处作文600字怎么写啊啊啊啊?)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超简短:中国历史朝代歌,好像是现代汉语词典后边的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自此完。长一点的版本炎黄虞夏商,周到战国亡,秦朝并六国,赢政称始皇。楚汉鸿沟界,最后属刘邦,西汉孕新莽,东汉迁洛阳。末年黄巾出,三国各称王,

  • 抖音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文案?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我不要月亮奔我而来,她要永远清冷,她要永远高悬,她要映在满地的六便士上,要千万个终于倒下的身体逐渐冷冰,而最后一眼是看向她。这张照片是初恋在图书馆给我拍的。它背后隐藏的是四年温馨明媚的大学时光,是初次心动的刻骨铭心,是爱意绵延的生动剪影。看到这张照片,就想起曾经一起去图书馆看书,一起自习,一起上课,

  • 30个有意思的历史典故(有哪些有意思的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韦睿一次胜仗后和曹景宗一起樗蒲赌钱,曹掷出”雉”采,而韦睿之后掷出“卢”采,为胜过“雉”的头采。韦睿马上取反一子,犯规落败。其人不夺人之美如此,大将之风。中学课本提到南霁云说过的“将以有为也”,本以为是励志的句子。后来才知道这位名将随张巡守城抵抗安史之乱,被围到城里人吃人的地步,南突围请援,友军见死

  • 有什么适合四五年级孩子看的传记?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文|弥小木跨界学习者方军,曾经在他的《穿透式学习》中提到过,茨威格写的《麦哲伦传》,是他最喜欢的书之一。遇到周期漫长,特别困难的工作时,方军会反复阅读《麦哲伦传》,将书中的内容和他当时做的事,联系起来,《麦哲伦传》给了他很多启发。我们读历史真实人物故事,在其中会得到很多的精神食粮,具体得到什么,看个

  • 历史上有哪些如神一般存在的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资治通鉴上记载了很多神人,有些有名字,有些连名字都没留下,但留下了很多故事,这是本遍地都是智慧的书,是想上进之人取之不尽的智慧源泉。在古代,这书是给皇帝看的。主编是丞相司马光。普通人看,一样会受益匪浅。千百年来,斗转星移,科技爆炸,唯一不变的是人性。看资治通鉴就是了解人性,这世界由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组

  • 历史人物故事800字(有哪些有趣的历史小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历史……秦武王,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其名赢荡……身高体壮,孔武好战,尤其喜好比武角力。在位第四年,与臣下比赛举鼎,结果大鼎脱手,砸断胫骨,当夜气绝而亡。年仅二十三岁,谥号为“烈”……1.苏秦与前倨后卑《战国策》记载,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金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归之家,妻不

  • 有哪些历史人物可以作为作文素材?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纸条君的口袋里有满满的历史人物故事呐与大家分享一些不落俗套的素材收好啦(~ ̄ ̄)~如果说柳永的词像白雾里远在天边的星星和月亮,让人仰望,那么他的仕途之路便是地上坑洼不平的石子路,甚至还被当时的皇帝拉入黑名单。柳永的仕途之路并不顺遂,青年时期的柳永,有着一腔热血、满怀抱负,曾经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期望在

  • 起名字要避开取著名历史人物的名字吗?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写在前面。之前对我说他名字蛮不错的我班上一个人叫李隆基,嗯没错,李隆基,完了之后老师问问题,经常点到他(同情):来皇上,您来说这个应该怎么写!有一次基哥(我们喜欢这样叫)上课睡着了,老师看到了之后就说:(小声)皇上就寝了,咱们小点声~(全班大笑)有一次历史老师讲到李隆基,就让基哥来讲下感触,重点吧基

  • 煮豆燃萁历史人物的名字?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曹操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曹植。曹丕即位后,忌曹植之才,曹植从一个养尊处优的贵公子,变成了处则谨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有一次,曹丕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作不成就将行以大法(处死)。曹植才思敏捷,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吟出一首“孙空基煮豆燃萁”的《七步诗》。曹丕听后,勾起手足之情,深感羞愧,最终

  • 中国历史故事视频讲解大全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数据告诉你哪些是高质量的历史纪录片。我爬取了B站2020年最新的所有历史纪录片,一共734部,整理成了excel,来看看哪些是你值得看的纪录片吧。排名分四个维度进行,分别是:播放量、投币数、弹幕数、评价人数每个维度取前50部纪录片一、播放量前50的历史纪录片二、投币数前50的历史纪录片三、弹幕数前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