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大物博,民间风俗丰富多彩,民间文化源远流长,民间手艺博大精深,不同地域、不同时代都有不同的民间手艺传承。在我们这里,过去农村手艺人就有“三缝”、“九佬”、“十八匠”之说。
三缝大体是指蓑衣缝、鲜猪缝、肉缝。
九佬大体是指杀猪佬、渡船佬、修脚佬、摸鱼佬、剃头佬、阉猪佬、钻磨佬、补锅佬、打枪佬。
十八匠大体是指分别专业从事金银铜铁锡、木瓦窑石漆、弹篾染画、雕茅皮的匠人。
三缝、九佬、十八匠是中华民间文化集大成者,也是民间传统文化技艺的传承人。里面凝聚了许许多多的民间文化故事、传说和绝技。尽管今天很多都已经不再发挥作用了,但其物质形态、非物质文化却是难得的民间艺术瑰宝。好好整理和挖掘,好好发扬光大,意义重大。你还知道有哪几种手艺人?
过去农村传统手艺,的确是五花八门,而且是代代有继承人。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替代、失传的手艺,还有新产生的手艺活,由手艺人掌握的同时,向跨行业延伸。以下谈谈认识,仅供参考。
第一,在农村传统手艺被替代、失传,年轻人对过去传统手艺历史了解得不太多。一般农村手艺人,做出一番成绩,与一代代传统手艺文化有紧密的联系,做出成绩是巨大的。每个村庄手艺具有传帮带特色,比如说甲村庄木匠多,去细心观察老一代木匠就多,而且手艺比较精明,后面年青一代若遇场合干活,简单的木工活当场入伙都会干,意味着有传帮带风格在起作用。像这样有特色的村庄比较多,比如说铁匠、毡匠等都是类似情况,在农村比较多见。随着时代的发展,匠人活被先进的科学技术被替代,比如说自从有了电,随后就有电力替代的机器出现,原有木工手艺工具,手工操作的木工活被机器所替代,而且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干出的活精制美观,可是年青一代就不了解过去这段历史。
第二,在农村新产生手艺,如火如荼到处可见。过去农村裁缝手艺很吃香,有裁缝手艺人,可以养活一家人不成问题。过去农民有每年换一套新衣服的习惯,进入冬季农忙季节基本结束,有空闲时间着手做新衣服,裁缝匠人进入一个村庄,分户轮流做衣服,一个冬季基本在外村干活,还有平时在家上门的顾客不少,只投入时间成本,获得收入可观。可是自从经营土地承包到户后,当地匠人干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是裁缝手艺活变化较快。外地裁缝匠人大量进入本地,收费低干活精制有新样式,深受大家喜爱,就地裁缝处于冷落状态之中。二是自从九十年代开始,农村盖新房逐渐兴起,新样式层出不穷,通用不变的是,玻璃窗代替了原有的木制花窗,人们习惯称为铝合金门窗,统一定做一点木料都不用。起初外地人干,随后当地人也会干,并且逐渐延伸到房子装潢行业中去。可见,时代的发展,带来无声的变化,只有年龄大的老人,看到前后之间的变化速度之快,年青人体会少一些。
曾经服务于农村的手艺人都有哪些?你还记得几个?
曾经服务于农村的手艺人,我还记得有这么一些人:
1掌罗匠。在六七十年代,他们有的肩挑担子有的用架子车,拿一串铁板做成的家什,用手一晃发出哗哗的响声,长辈们听到这种声音,就拿起需要修理的面罗子和簸箕交给他。修好后的收费也不高,一般两三毛钱,高的两三元钱。
(这是那时农民家里必不可缺的生活用具,掌罗匠维修的对象)
2锅碗匠。他们进村的的方式也是肩挑手推,没有固定的音响做本行业的标识,只是用近乎沙哑的声音喊出“锔盆子锔碗锔大缸了”!村民们听到他们的喊声,会拿出家里已经磕碰坏的铁锅、盘子、碗盆、或是放粮食的大缸小缸交给他们修理。他们的所用的工具在当时的农村很先进,钢制的大小不等的钻头,有秩序的摆满工具箱,用于转动钻头的大小钻杆儿和弓弦七八个。收费也不高,碗盆从几分钱到几角钱不等,铁锅和大缸的收费要多一些,两三元吧?
(带铁铆钉的碗锅很难见到了,只能用一张编条排的图辅佐说明)
3打铁匠。这是一个由两三人或三四人组成的群体,一般以血缘关系为主,他们来到村里要住上几个月或是一两年,一般租住在生产队或是社员的家里,专门从事打造农民的各种工具铁锹、铁镐、菜刀、斧头、镰刀等工具,生产队用的各种套具牛马骡驴的铁掌和掌钉等等。他们的生产量很大,收入颇高。有时为了完成铁活,除休息外要白天黑夜加班。天不亮就生火,伴着叮铛的响声火星四溅给寂静的村庄,添加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这是人工打造的铁镐)
(骡马车的套具和铁蹄都是铁匠们手工打制)
4铁壶匠(也叫焊洋铁壶的)。此种匠人以修理打制铁壶铁盆和铁皮烟囱为主。他们的主要工具是两三把铁剪子和一个小火炉,鼓风机是脚踏的,火力很旺。〈林海雪原〉的土匪“小炉匠”,应该就是以这个职业做掩护的。
(现在的铁皮壶也少了,发一张石碾的照片帮大家不忘老物件)
5染布匠(染缸房)。此种职业以生产队集体承办为主,收布人穿着很讲究,赶一辆马车或是驴车,手举一个较大的博浪鼓,在村中摇得叮咚响,很有节奏感。主要给家织的土布染色,按量收费,以黑、绿、紫、土花等为主。人们经常讲的“染缸房里拿不出白布来”就是以这个行业做的比喻吧!
(乡村是美好的,五颜六色装点了大自然,也装点了人们的服装)
此外,还有说书匠(唱乐亭大鼓的)、卖货郎、风箱匠、石匠(加工翻新碾磨的)、修鞋匠、算命先生等。这些工匠人才来自方方面面,五花八门,各有所长,不再一一列举。这些手工匠人属自由职业者,他们在当时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是当时社会底层民众中收入最佳者,他们靠自己的手工劳作吃饭,讲诚信不欺诈,为那时的农村百姓生活提供了便利。也推动了农村的发展。
今天,我们不应该忘记那段历史。
(这是长城脚下的一个小山村,历经沧桑,工匠们消失了,可村庄的发展越来越好。)
(本文所有照片均为笔者拍摄)
答,我是黄土高坡人,老区人民,农村使用的都是原始社会的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