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笔千古不易,我书意造本无法!故得笔法非苏轼不可。
古人书法家大多习学王羲之,比如颜真卿也先学王后来独创一家。我觉得学王最好的应是赵孟,赵孟曾数遍临习《兰亭集序》,赵孟的行草书作品众多,他的行书如《兰亭十三跋》、《归去来辞卷》、《雪晴云散帖》、《赤壁赋》等为其代表作,其中好多笔法皆来自兰亭。
赵孟创建赵体,《胆巴碑》是赵孟晚年楷书作品中的代表作,全碑书法取横势扁方格局,又因字赋形,兼取纵势,纵横相间,匠心独运;字体俊逸秀美,神采焕发,又法度谨严,不逾规矩,于端庄严正中时见潇洒天真的韵致。
在某些方面赵体字甚至已经超越了王字,所以在古人中应是赵孟学王最好!
学书法要长期坚持,还是短期内一次就学好?你希望怎样学书法?
学习书法是一生一世的事情,长期坚持不懈,反复临摹古今大家名帖,博采众长,在此基础上不断学习创作。万万不可急功近利。学习书法没有捷径,建议您做好几点:学习书法理论基础知识,掌握书法演变的历史过程、书法理论及相关知识;楷如站,行如走,草如跑,先学楷书夯实基础,再学行书和草书;深入细致反复研读名家名帖,如颜真卿《勤礼碑》、王羲之《兰亭序》及怀素《自序帖》等,反复临摹,熟练掌握其笔法、墨法和章法;在反复临摹名家名帖的基础上不断创作,形成具有自己个性特征的书法作品;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培养自己坚韧不拔的毅力。
你是不是有特异功能?你信吗?“保你24小时改变字体,一个礼拜写好字”,如果真是这样,那天下的书法家在你面前不得“羞死”!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书法速成班的宣传广告,告诉你如果你来我这里,你就会一夜之间改变你的“丑书”,让你独步青云,一飞冲天,在众人面前能展现你天下无敌的美书。岂非笑谈!
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是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这个几千年以来沉淀下来的中华文字艺术,让我们中国人对她充满了敬畏,其篆、隶、楷、行、草的书法艺术发展,需我们静下心来慢慢体悟,方能得其精华。
书法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重以下几方面:1、体悟书法结构
无论学习谁的书法,在学习一开始,不要急着去临写或描红。首先应该静心地去体悟一下其书法笔画、结构、运笔方式及轻重变化,让自己内心先出现一个字体的形象概念。体悟字体结构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2、临摹或描红
在心里对字体有了一定的概念后,再进行下一步的临摹或描红。临摹和描红过程中,一定要将心中认识的笔势、笔锋慢慢写出,切记不可急功近利,要有一定的耐心,用心习练。如一个整体字不易书写时,可以先将其拆开来,按笔画一一练习后再组合,逐步一点点提高。需要注意的是,练字时最好是将每一个字逐个练习为佳。如全篇习练,对字体的结构把握就不深刻,得到的体悟就会少。
3、脱离临摹,尝试默写。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觉得自己基本能把握字体结构时,一定要进行默写,这样就可以真正体验一下这一阶段书法学习是否已进入一定的独立书写状态,同时还能给自己以自信。但如果默写不成功,也不必气馁,总归是首次尝试,不断总结,反复练习,定能达到预期目标。
4、小试刀,写一个小作品。
在练习到一定程度后,可写一些小品来欣赏一下自己的创作水平。这一阶段是一个瓶颈阶段,因写小品时,是完全脱离字帖而做的练习。很可能会出现自己觉得所写的字“一无是处”,字不是字,结构不是结构。这是一个瓶颈期,也许也是你的一个烦躁期,觉得自己练了这么长时间,写出的字居然是“狗趴趴字、四不像”,恨不能将自己踹两脚,怎么就这样呢?练了好几个月了,居然还不如当初。切莫着急,在这时就需要你更加冷静,稍微放一放写字,重新拿起字帖研读,体悟其内涵。再介入写字时,你就会发现有一种突飞猛进的感觉,字体也灵动自然了。
以上是一个练习书法的一个过程,要想在书法上有一定的进步,能达到一定水平,那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许较长,也许很快,那就看你在这方面的悟性怎样,你是不是功夫下到了。最后,讲一个欧阳询的故事,欧阳询在路边发现西晋书法家索靖写的书法石碑,细心观赏,留恋不舍。离开后,往回走出几里路,觉得没有把握其字的要旨,又返回去席地而坐,体会书法之妙处。回家后,彻夜不眠地回忆、体会。第二天又重返石碑处细心体悟,直到真正悟到其理方才离去。
当然,我们没有必要象欧老先生那样痴迷,但要想做好一件事,就需要这样一种持之以恒,探究不息,努力向上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