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从小受到家族的影响,王献之在书法上,是怎样获得成功的?

从小受到家族的影响,王献之在书法上,是怎样获得成功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782 更新时间:2024/1/2 0:32:59

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世称二王。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东晋书法家,家里排行老七,六个哥哥虽然书法都有成就,但最成功者却是王献之。除了过人的天赋,他靠的更多的是勤奋!十多岁时他的字就写的有板有眼,就去问父亲“我的字再练五年应该可以了吧?”王羲之指着院子里的十八大缸水说,你写完这十八大缸水也许练好了。“用尽三缸水,一点象羲之”,可想他练字有多勤奋!王羲之行书凌空切入,其“骨法用笔”创造行楷体。王献之“骨势不及父,而媚趣过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其笔法上除了父亲的“内”,更多了“外拓”,因而创造了行草体,唐初以前二百年的书坛一哥就是王献之,风头一度盖过其父,可想而知王献之的书法有多成功!

从小受到家族影响王献之在书法艺术如何成功的?

王羲之儿女很多,只有王献之有了继承父亲书墨,有了成功。写的不差于父亲。

从书墨取向豪荡不羁上,胜于父亲。今草的笔连,即王献之影响了以后的今草发展。

献之书墨

唐代书谱作者孙过庭云,王献之不如王羲之。其底蕴有差距,其实在书史评论王献之的书法,仅次于王羲之,成为小书圣之褒赞。

影响了张旭怀素狂草的创作,从草书的意气激荡,笔画驰鹜,皆得与献之之情性。宋代米芾特喜王献之。其中秋贴的临摹达到以假乱真。

取气势者,皆从王献之。写草字者亦乃取其情性,无不学献之的不羁放纵的个性。

虽王献之留世作品少,而对其成就也就寡闻了。

但是王献之具史书记载,率尔师心,冥合天矩,至于行草兴合。若孤峰四绝,迥出天外。

献之乃羲之七子,幼学父字,次习张芝,别创其法。性,高迈不羁,风流冠时。

献之书墨

字,子敬,小字,官奴,徵拜中书令,又称大令。

三四四年生,三八六年卒,寿域末进。大才早殁。遗憾。

王羲之、王献之……琅琊王氏为何几乎每代都有书法家?

谢谢你的提问。琅琊王氏是一个贵族大集团,自汉代以来逐步形成了以宗法为基础的王氏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高度垄断集团。

汉末形成的军阀政治集团和皇权集团,成为社会的主导集团,同时,也以世族为代表的经济、文化门阀集团,与皇权集团,共同构成汉末以来的社会结构。

王羲之家族王荟的书法。琅琊王氏,就是一个显赫的世族集团,到魏晋时期,这个集团与司马氏皇权集团关系密切。是晋代显赫的一个门阀集团。

我们从集团内部来看,也不是因为显赫就不重视文化,恰恰相反这些世族集团,他们必须与皇权集团合作,才能获得更大的利益和更巩固的社会地位。

所以,这些集团内部也是人才辈出的。

王献之的外甥羊欣的书法《闲旷帖》局部。王羲之这个家族,就是非常重视文化的一个家族。书法作为汉字的艺术掌握汉字话语权,也是他们获得社会地位的需要。

王羲之除了把书法传给王羲之和所有的儿子以外。

王羲之儿子王献之的楷书《洛神赋》局部和玉版刻字学习书法,也是王氏集团的共同爱好,例如,王羲之的侄子王也是一位书法家。实际上,当时的上层阶级的书法都非常好。

只是王羲之的文化影响更大,后世的人们也更推崇王羲之的书法。

王羲之的侄子王的《伯远帖》所以,王羲之的书法地位也越来越高。王羲之之后,王献之又成为王氏家族的代表人物,他的书法也在士族有很高的地位,学习王献之书法的人也很多。

王羲之把书法传给了他的外甥羊欣,羊欣又传给了王羲之的五世子孙王僧虔,王僧虔传给了王羲之的七世后代智永。

王的孙子王僧虔的书法。王羲之的后代在唐代武后时期,还有一位叫王方庆的,给武后献出了王氏家族十人的书法作品,这就是著名的《万岁通天帖》。

据说,当代书法家王正良是王羲之的后代。

王羲之家族确实是一个善于书法传统的家族。说到根本上来说,还在于王羲之家族非常庞大,而且重视文化教育,是文化水平较高的家族。

王氏也是中国姓氏最大的一个姓氏集团。目前,中国王姓人数超过一亿,居中国姓氏第一大姓氏人口。

环境影响人!王羲之对书法追求执着,并富有创造力,他的儿子王献之在父亲王羲之的影响下,从小就走上了学书之路,加之母亲的严格要求,最终也成为一个书法大家。书法世家,就这样一代一代的传承着。这就叫环境影响人,这就叫环境造就人!

上图为晋人王羲之的行书《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局部)

今天,先撇开琅琊王氏不表,专说说王羲之和王献之。

据说,王羲之和他的的妻子郗对王献之学习书法要求是极为严格的,有一次,王羲之外出回到家中,看到书桌上王献之没写完的字,就在“大”字底下加了一个点,写成了一个“太”字。当时王献之浑然不知,他玩尽兴后回到家,就把自己写的字让母亲看自己写的字。郗端详了片刻,说王献之写的字的笔力还差火候,唯有“太”字的一笔可以与王羲之的书法媲美。王献之不服,郗遂指着院中的十五只大缸,对王献之说,你父亲写字的奥秘全在这十五只大缸里,你若能将这十五缸水用尽,一定能赶上你父亲。后来,王献之不分寒暑,苦练书法,郗帮他把缸中水一勺一勺舀出研墨。经过苦练,王献之终成与父亲王羲之一样优秀的大书法家。

这虽然是个传说,但是,这个传说告诉了我们什么呢?我们从这个传说是否受到了哪些发呢?

上图为王献之的草书作品《中秋帖》

学习书法,环境影响很重要,兴趣很重要,天赋很重要,勤奋也很重要!王羲之学书法,遇到了一个好老师卫夫人,但这还不够,主要是他有一定的天赋,对书法有极大的兴趣,对书法有极高的追求,加之自己的勤奋、悟性和创造力,最终成为一个卓有成就的书法大家。而王献之正是受到父亲的影响,加上母亲严格要求,最终也成为与父亲一样的书法大家。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王献之的书法风格对后世哪些书法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题主这个问题,是个很有学术味道的问题。就王献之书风对后世的影响,说说我的认识和看法。一,在二王同代的东晋以及之后的南朝宋,齐,梁,陈时期,王献之的创立的“外拓”笔法,就是以圆转为主的,潇洒劲健,纵逸流美书风,被绝大多数书家所钟爱继承。当时著名书家王氏一门中,王徽之,王玄之,王凝之,王操之,王,王志皆

  • 丝绸之路从哪里开始的?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是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公元前13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被匈奴拘禁10年之久,逃离匈奴后,张骞历尽辛苦,来到大夏,与西域各国建立联系。到公元前126年,张骞回到汉朝,完成了第一次出使的任务。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受汉武帝派遣,率领300多人,带着中国的牛羊金帛等大批

  • 277是哪个国家手机号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这个是国内区号:0571,为浙江杭州区号,前面的0在某些号码显示中会默认隐藏的。杭州市,简称杭,浙江省省会,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中国重要的电子商务中心之一。杭州以风景秀丽著称,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

  • 有人说王献之巅覆王羲之,他是如何在父亲的光环下成长起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在书法史上被称为‘’二王‘’。王羲之笔法的特点是内,其代表作是兰亭序,后人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献之用外拓的笔法,其传世名帖是鸭头丸等。他们是魏晋时期书法的代表人物,其奠定的书法审美基础,历代推崇。史有关于王氏父子书法谁更胜一筹的讨论,如唐代书法理论家孙过庭的书谱中,就记载了这么一

  • 是哪个朝代开启的丝绸之路?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是西汉开始的,由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形成从西安(汉京城)经甘肃,大月氏等西域(新疆)各国,中亚,西亚,印度(天竺)等国通商贸易,后由德国人李希霍芬在1877年写中国一书中,从公元前114至127年开辟上述通商之路称为古丝绸之路,并获世界学术界广泛认可而由此命名。此外,秦汉还开辟从沿海至南海的海上丝

  • 为什么总有人对赵孟的书法评价不高?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对赵孟的书法自从傅山的评价之后,于是就争议不断,这里面有好多的原因,我总结了一下,大概是以下三个方面:人云亦云,自以为是不瞒大家,我之前就是这类人。最早开始学书法的时候,一开始买了一些书法方面的书,想看看我应该选哪家的门派来练。本来我一开始是挺喜欢赵孟的书法的,但是就是因为看了一些书法的论著,说赵孟

  • 颜真卿的书法为什么得到这么人的推崇?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鲁公楷书古朴,雄厚,端庄,大气,有筋,有骨。不娇,不媚。你放大缩小来写,都让别的书家汗颜。这就叫万世书表。他楷书正大光明,有个性,行书别具一格(不多见),从《祭侄文稿》过渡到草书,古今受益者很多。颜真卿行书《谢赠祖官表》,乾元元年二月,朝廷追赠真唧祖昭甫华州刺史,真卿特上表致谢,在表中追述了其祖父昭

  • 赵孟的书法技法精湛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赵孟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善长山水画,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为最好。赵孟遍学诸家,苦练书法,曾日书万字,终成一代大家他的字被称为赵体字。赵字曲折优美、点画呼应,于其它字帖相比赵字

  • 书画大家赵孟生平如何?作品怎么样?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宋人首倡书画“尚意”之风,主张不拘常法,追求性灵之意趣,强调自出新意,叛逆传统。但自苏、黄、米、蔡之后,书风渐渐空疏荡逸,直至元代的赵孟\奇峰突起,书法方始进入一个新境界。赵孟\(1254—1322)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十一世孙,他博学多才,善于诗文、考据学,精通音乐,兼工篆刻,以“圆朱文”著称。赵孟

  • 名垂千古的书法大师们,作为父亲是如何将一身绝学传授给儿子的?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父子都是大师情况是的有,但也不是所有大师的儿子都是大师。大师的儿子里有一个能成为大师就是比较幸运的了。和大师在一起生活,可以学到笔法、章法、体会、理论等等。但要成为大师,还要有天赋,这是内在的,是内因,无法通过外因起作用。大师孩子的书法可以很好,但是,要成为大师就难了。小可愚见,请批评指正。在中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