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史上有据可查的黄河夺淮入海一共有几次?

历史上有据可查的黄河夺淮入海一共有几次?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749 更新时间:2023/12/18 16:01:06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黄河从黄土高原裹携大量泥沙,到下游后水势放缓而沉积下来,天长日久淤塞河道而造成黄河频繁决口改道。据文献记载自公元前602年(东周定王五年)始,黄河决口近1600次,较大的改道26次。有史可查的黄河改道入淮河现列举如下:

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132年),黄河在今河南濮阳西南瓠子决口,折向东南经巨野泽,由泗水入淮河。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冬,东京留守杜充“决黄河自酒入淮,以阻金兵。杜充决黄河地点,史无明文,《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定在滑县上游李固渡(今滑县西南沙店集南三里许)以西。决口以下,河水东流,经今滑县南、濮阳、东明之间,再东经鄄城,巨野、嘉祥、金乡一带汇入泗水,经泗水南流,夺淮河入海。

南宋末期元代初年。金国将亡,蒙古军攻归德府(今商丘),在今商丘县西北决黄河,河水夺濉入泗。后又在今开封北决黄河,河水夺涡入淮。

这次改道后不久,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黄河在今原阳、中牟、延津、开封、杞县、睢县、陈留、通许、太康等县15处决口。当时的黄河在原阳县城内分三股:一股经陈留、杞县、睢县等由徐州入泗水;一股在中牟县内折西南流,经尉氏的、洧川、鄢陵、扶沟等县,由安徽北部的颍水入淮;一股在开封境内折而南流,经通许、太康等县,由安徽北部的涡水入淮。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黄河在原武黑羊山决口,东经开封府北五里,折向东南,流经陈州、项城、太和、颜上,在寿州正阳镇入淮。

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黄河先是在新乡八柳树决口,漫过曹州和濮州,冲抵东昌府,过张秋,至张沙湾,破坏运河航道,东流入海。其后又在荥阳孙家渡口,洪水漫流原武,抵开封、祥符、扶沟、通许、洧川、尉氏、临颍、郾城、陈州、商水、西华、太和、沿颍水入淮河。

明景泰六年(1455年)七月,在沙湾黄河改道淤塞,黄河主流复回开封北,沿归德、徐州旧河道,经宿迁、淮阴入淮河。

明隆庆六年(1572年),潘季驯治理黄河,使黄河归为一条河道,由开封、兰阳、归德、城、下徐、邳入淮河(即今明清黄河故道),行水280年。

历史上的黄河水患严重,溃坝现象是家常便饭,严重之时常常会河流改道。千百年来,在北起海河,南到淮河的广阔区域中,黄河多次改道,抢占其他河流的河道入海。黄河的频繁改道不仅为华北平原带来了丰富的泥沙沉积,也让海河与淮河的河道泥沙淤塞,深刻的影响了华北平原的历史发展进程。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为沉积作用形成的高原,土质相对疏松,容易被流水侵蚀。农业社会以后,高强度的农业生产活动让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在流经黄土高原之后含沙量迅速增加。进入下游后随着地势迅速降低,黄河流速降低,中游携带而来的大量泥沙沉积,造成河床的不断抬升,形成地上悬河,水患十分严重。

黄河下游地上河

农业社会里,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面对着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除了不断的加固堤坝之外,没有更好的方法。在国家相对太平的时期,统治阶级会动用人力与物力不断的加固黄河堤坝,控制黄河水患。但是如果遇到战乱的年代,或者水灾比较严重的时期,黄河大坝常常会溃堤,严重之时水往低处流,河道会发生明显的改道。

历史上的黄河改道

在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间,黄河下游决口1590次,大的改道26次(据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河道在海河与淮河之间频繁的改变,大多数的改道都集中在黄河以北,向南改道的次数相对较少。而因为人为的原因,黄河也两次向南改道,淮河甚至因为黄河改道的影响,入海口淤塞一度靠着长江出海。

黄河夺占淮河河道

历史上黄河夺占淮河河道发生了两次,第一次发生在南宋初年。1128年,为了抵御金兵南下,东京守将杜充在滑州人为决开黄河堤防,黄河向南改道,夺占淮河河道入海。其后的几百年里,黄河河道虽有向北改道的现象,但是由于人力的阻挡,基本上维持原状。

清代黄河改道

1855年8月,适逢太平天国运动时期,黄河在河南兰阳(今兰考)北岸铜瓦厢决口。黄水先流向西北,后折转东北,夺山东大清河入渤海。铜瓦厢以东数百里的黄河河道自此断流,原本穿苏北汇入黄海的大河迅即化为遗迹。

抗日战争时期黄河改道1938年,为了阻止日军西侵郑州,蒋介石命令军队扒开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造成洪水以阻隔日军。黄河再次改道向南,夺淮河入海。直到1947年堵复花园口后,黄河才回归北道,自山东垦利县入海,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到目前为止最后一次黄河河道变迁。大片的黄泛区不仅造成了成千上万的灾民,也使得皖北和苏北地区一度土壤泥泞,经济凋零,百姓困苦。

小浪底水利枢纽

新中国成立之后,对于黄河的治理一直都是非常重视的,除了对黄河堤坝进行现代化的加固之外,中上游的水利设施修建和水土流失防治也是工作重心之一,历史上水患不断的黄河从此进入了安定的时期。

(相关图片来源于网络,徽南城意头条号,谈历史地理,说人文教育,看社会百态,聊地方发展,喜欢小编文章的朋友欢迎点赞与关注!)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历史 名人轶事 文化类别 的小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

    梅妻鹤子林逋晚年隐居在杭州西湖小孤山。在山上种了三百六十五棵梅树。平日除草,施肥,辛勤劳作。待到梅子熟时,就有成群小贩前来买他的梅子。他卖梅子不是按斤论两而是根据每树梅子多少毛判判,估价公道。所以商贩们都喜欢买他的梅子,他还准备三百六十五个竹筒,把每棵树卖下的钱分另装入竹筒里编上号。不管有客人、无客

  • 民国书坛中的于右任,他的书法怎么样?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于右任先生行书有很浓的魏碑味,自由奇拙,雍容大气。结构中宫紧密,变化多端。于右任先生草书笔酣墨饱,内含骨力。姿态优美。他还创立了标准草书″,于1932年在上海发起成立草书研究社。集字编了《标准草书千字文》,然后自己手写一遍,再刊印出版发行。今草是在章草基础上演变过渡而形成的,省略了章草中的雁尾″,将

  • 与黄河有关的历史人物故事越短越好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大禹治水: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

  • 关于少数民族中侗族的来历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虽然历史学家们都普遍认为侗族源于古代百越,但具体源于百越中的那一支,侗族母女油画尚无定论。秦、汉时期,在今广东、广西一带聚居着许多部族,统称之为“骆越”(“百越”的一支)。多数学者认为侗族是起源于“骆越”,也有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是起源于“干越”。魏晋以后,这些部族又被泛称为“僚”。明代邝露所著的《赤

  • 有关压岁钱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相关故事和传说故事一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

  • 家住长江边,有哪些令你记忆至今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

    我的家住长江岸边的安庆,家附近有座庙,叫迎江寺,寺庙门口有两个大铁锚。今天就给大家讲讲铁锚的故事。传说,安庆是王母娘娘游东海的一条大船。王母娘娘悠哉哉地游完东海,就回天庭去了,这条大船却被搁在了东海口岸。振风塔是这条大船的桅杆,桅无蓬帆,船自然不会飘走,但是一旦有了蓬帆,说不定哪天这只大船就回被风吹

  • 初学行书,为什么不能从米芾开始?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初学行书为什么不能从米芾开始?”谢谢您的邀请和提问。我觉得学习书法太多的禁忌,那是一种没有根据的说法,这个书法不能开始,那个书法不能初学等等,其实到底从哪个书法开始可以是初学,真的你不好确定。你的问题首先就否定了初学可以学米芾,但是,又没有说出为什么初学就不能学米芾。比如说,有的人说初学不能从欧阳

  • 用青铜、丝绸、秀才、御道、秦腔编一个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有一西安老头坐在电视前看起了电视,电视里正在播放《宰相刘罗锅》。正在演播刘秀才考状员郎那段,老头看的正高兴着呢,两眼直溜溜的瞪着电视,乐呵呵的样子甭提了,看那罗锅子考上状元郎,那样子真的像个贼,罗锅子正在给两个随身说着,考上了绫罗丝绸有你们用的,拯救皇上的圣旨到了,罗锅子跪着接了圣旨。第二天早晨早早

  • 长江流域的崛起:中国的南北差异从何而起?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我们在探讨华夏几千年历史时,总是会从黄河流域谈起,华夏朝代最初的夏商周等,也都以黄河流域(北方)为势力范围,并因此发展出了璀璨文明。反观同时期的长江流域,在华夏历史很长一段时间内,基本没有贡献“文明”,即便前段时间在四川广汉出土了三星堆文明,也无法与北方黄河流域相提并论。但华夏后几个封建王朝,长江流

  • 写字心得作文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写字心得中国字的主要要点就是横平竖直,而横平竖直是立在写好笔画的基础上的。写字就像盖大楼,地基打的牢固才可以盖起插入云霄的大楼,而如果地基打的不牢,还没有盖完就摇摇晃晃的了。练字无捷径可言,只有两个字:多练!只有多练才能练出柔刚相间的笔法!在古代,书法好的人可以直接当官,因为练字能直接影响人的心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