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米芾写字为何歪歪扭扭的?

米芾写字为何歪歪扭扭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690 更新时间:2024/2/3 7:04:58

这就是米芾的高明之处!

米芾的字变化万千,鬼神莫测!在一篇作品里,你很难找出两个平行的竖,每一个点与横他都会想着变化!

就像王羲之的《兰亭序》有几十个之字,可是你看不到有任何两个相同的之字,这就是书法的妙处,变化!

变化是书法永恒不变的追求,无论是笔划,还是结体,以至于章法,墨法都需要变化。

单一,简单就是不合书法之道!书法到了宋,这种意识越来越严重,以至于把书法的基本功都忽略了,可见,变化之于书法是何等的重要!

米芾的成功,和所谓歪歪扭扭,正统说法叫欹侧跌宕的字体一样,都是出奇制胜取得成功的。

米芾之前,书法家都是以二王为宗,王羲之书法虽然也有欹侧相宜的字体,但总体来说,还是以不激不厉,风规自远的中和美为特点。

到了唐代书法,以李邕李北海为代表,取法二王笔法,然后进一步提高和突出了欹侧斜势的运用。史上评价右军如龙,北海如象。

只有到了宋代米芾,在熟练的掌握王羲之笔法才有集古字,之后脱胎换骨为之大变,通过刷字,鼓斜与狂逸的大开大合,将欹侧纵横恣意开阖的笔法推向了极致。

其笔法主张“字之八面取锋,则势全备”,中锋运力,侧锋取妍,笔锋应“势”而发,其“刷”式的爽捷运笔,充分体现了古法用笔的力度与宋尚意书风。尤其是以此法作大字,很好地解决了二王书扎写大字笔画易单,薄,柔的难题。

客观说米芾的字体并非一味地歪歪扭扭,而是结构的变化与线条的变化巧妙融合,结体与点画的错位都给人一种简洁、恣肆而又快意的直爽感觉。

歪斜另一个原因是米字结体的变并没有形成死板的程格式化,

因为任何变化一旦经形成固定模式。就会流入俗态,习气的套路。米芾的字的是一定范围随性取势变化多端。

如本文列出图片,米芾书法放大单字,也正也变,各有佳处。

实际上米字是“随心所欲不逾矩”。所有笔法收放自如,有度。一切都是建立在功底的深厚,娴熟的笔法规矩上的。并非一味任性无度乱变

所以说米芾外表看歪歪扭扭,而本质和内功都是来自于而他的变格意识。一,是靠“集古字”练就的娴熟功夫;二,是笔法虽多变,然结构与行笔相互映照,并不显得突兀不协调;三,有正有斜,有变有不变,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独树一帜,千古风流的米式风格。

米芾晚年为何大骂王羲之?

米芾晚年大骂王羲之?是那些不懂书法和书法史的人对米芾的误解。二王一直是米芾的学习对象,而米芾有很多关于书法的论述,都是在抑唐扬晋。但是关于米芾晚年大骂王羲之的说法也并不是无根之水,只不过很多不懂的人理解错了而已。

此《中秋帖》为米芾所书

米芾三十多岁时曾经得到过王献之的《十二月帖》也就是后来的《中秋帖》,他在王羲之与王献之之间,更加喜欢王献之的率意和自然,他觉得跟王献之很对脾气。这中间的原由我想大概是献之能够打破羲之的封锁,又探索出一路新的书风的缘故。米芾是一直是个喜欢标新领异的人,很喜欢彰显自己的个性,不但于书法上是这样,在生活中也处处是这样,因此才被成为“米颠”。借用今天的一句广告语来说,就是米芾“不走寻常路”。

王献之能够在羲之的影响下“不走寻常路”,因此甚得米芾的喜爱。为此他还对李世民“抑献扬羲”的做法非常不满。他以为:“唐太宗书窃类子敬”,“唐太宗力学右军不能至,复学虞行书欲上攀右军,故大骂子敬耳!子敬天真超逸,岂父可比也。”在他的《题唐摹子敬范新妇帖子三首》中,开篇就说:“贞观款书长二纸,不许儿奇专父美。”这里米芾提到王羲之也并不是在反对王羲之,而是反对李世民的做法,为献之打抱不平而已。

而说米芾的晚年骂王羲之,大概是因为他的那句“一洗二王恶札,照耀皇宋万古”吧。还有他在《与魏泰唱和诗》中说过:“老厌奴书不玩鹅”的说法吧。所以很多人会以为说米芾骂王羲之的书法是“恶札”“奴书”,这其中确实是因为没有真正的理解米芾。

米芾在收藏唐摹王献之的《新妇帖》的题跋中就曾经说过一句:“千年谁人能继趾?不自名家殊未智。”米芾看到的是在二王之后的千年里,已经很难有人能真正的再继承到二王的衣钵了,与其这样还不如化古为新,自成一家。

而他说的“老厌奴书不玩鹅”也并不是说王羲之的书法是奴书,而是说自己不再做羲之的奴隶了,不再走二王的老路了,要从二王的窠臼中挣脱出来的意思。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清醒认识,他才能百死不悔的朝着目标前进,所以晚年才敢说:“一洗二王恶札,照耀皇宋万古”的豪言。这里的“恶札”也不是批评王羲之的书法,而是后人学习王羲之的书法,并被束缚的现象。

奉劝大家再不要误会米芾了,虽然他有点个性,但并不是目中无人的人,相反他是非常崇尚二王的。真正的理解米芾,才能深入学习米芾的书法,不然只能得其皮毛。

“王司徒之生平,我素有所知,你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当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三国时,蜀魏两军对阵,诸葛亮就这么几句话,把魏国司徒王朗骂死马下。

古人骂人有水平,很文雅,不像今天开口就是TMD、MMD,如果不注意,还不知道在骂人。还是在三国中,张飞一句“三姓家奴”,骂得吕布直跳脚,四个字,也没脏话,可比现在的C人家祖宗一八代还难听。

说米芾骂王羲之有点过,就是老米一时张狂,说了几句话,若不认真理解,便以为他是在骂人。

一是在绍圣年间(1094--1098),他在《与魏泰唱和诗》写道:

山椒卜筑瞰江波,千里常怀楚制荷。旧怜俊气闲羁马,老厌奴书不玩鹅。真逸岂因明主弃,圣时长和野民歌。一自扣舷惊夏统,洛川云物至今多。

其中“老厌奴书不玩鹅”一句,“玩鹅”的典故出自王羲之,而“奴书”并非指王羲之的书法,而是说自己不愿做书法的奴隶,在前人的窠臼中不能自拔。

二是宋史记载:米元章初见徽宗,命书《周官》篇于御屏。书毕,掷笔于地,大言曰:“一洗二王恶札,照耀皇宋万古。”徽宗潜立于屏风后闻之,不觉步出纵观。

米老怪太聪明了,他一定知道有人偷偷在观察自己,也许他想到了是皇帝老儿,于是写完大叫:我写的真好啊,和我相比,二王那都不是书法。大宋万岁!大宋的书法从此照耀千古!

前一句夸奖自己,抬高自己的身价,后一句拍了个大大的马屁。至于“二王恶札”一说,当不得真。

米老怪相比于苏东坡、黄庭坚,不仅文学水准要略逊一筹,而且在心地的坦诚方面,也比苏黄隐狡狯。

他的书法一开始是从唐入手的,其中颜真卿、欧阳询、沈传师、段季展和褚遂良这5人对他的影响最深,他的标志性的“蟹爪钩”就取自颜真卿。

但是,他这人得了人家的好,反过来要骂人家。比如对颜真卿这位他非常重要的老师,他就说颜是“恶札之祖”,也就是丑书的老祖宗。

少数能逃脱他饥讽的人之一是褚遂良,老米说他的字“如熟驭阵马,举动随人,而别有一种骄色”。

米芾的书法由唐入晋,始于1082年他拜访苏东坡,东坡先生竟然想办法说服他跳出唐法、直取魏晋,从此米老怪算是登堂入室,书风大变。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有据可查的黄河夺淮入海一共有几次?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黄河从黄土高原裹携大量泥沙,到下游后水势放缓而沉积下来,天长日久淤塞河道而造成黄河频繁决口改道。据文献记载自公元前602年(东周定王五年)始,黄河决口近1600次,较大的改道26次。有史可查的黄河改道入淮河现列举如下: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132年),黄河在今

  • 历史 名人轶事 文化类别 的小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

    梅妻鹤子林逋晚年隐居在杭州西湖小孤山。在山上种了三百六十五棵梅树。平日除草,施肥,辛勤劳作。待到梅子熟时,就有成群小贩前来买他的梅子。他卖梅子不是按斤论两而是根据每树梅子多少毛判判,估价公道。所以商贩们都喜欢买他的梅子,他还准备三百六十五个竹筒,把每棵树卖下的钱分另装入竹筒里编上号。不管有客人、无客

  • 民国书坛中的于右任,他的书法怎么样?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于右任先生行书有很浓的魏碑味,自由奇拙,雍容大气。结构中宫紧密,变化多端。于右任先生草书笔酣墨饱,内含骨力。姿态优美。他还创立了标准草书″,于1932年在上海发起成立草书研究社。集字编了《标准草书千字文》,然后自己手写一遍,再刊印出版发行。今草是在章草基础上演变过渡而形成的,省略了章草中的雁尾″,将

  • 与黄河有关的历史人物故事越短越好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大禹治水: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

  • 关于少数民族中侗族的来历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虽然历史学家们都普遍认为侗族源于古代百越,但具体源于百越中的那一支,侗族母女油画尚无定论。秦、汉时期,在今广东、广西一带聚居着许多部族,统称之为“骆越”(“百越”的一支)。多数学者认为侗族是起源于“骆越”,也有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是起源于“干越”。魏晋以后,这些部族又被泛称为“僚”。明代邝露所著的《赤

  • 有关压岁钱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相关故事和传说故事一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

  • 家住长江边,有哪些令你记忆至今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

    我的家住长江岸边的安庆,家附近有座庙,叫迎江寺,寺庙门口有两个大铁锚。今天就给大家讲讲铁锚的故事。传说,安庆是王母娘娘游东海的一条大船。王母娘娘悠哉哉地游完东海,就回天庭去了,这条大船却被搁在了东海口岸。振风塔是这条大船的桅杆,桅无蓬帆,船自然不会飘走,但是一旦有了蓬帆,说不定哪天这只大船就回被风吹

  • 初学行书,为什么不能从米芾开始?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初学行书为什么不能从米芾开始?”谢谢您的邀请和提问。我觉得学习书法太多的禁忌,那是一种没有根据的说法,这个书法不能开始,那个书法不能初学等等,其实到底从哪个书法开始可以是初学,真的你不好确定。你的问题首先就否定了初学可以学米芾,但是,又没有说出为什么初学就不能学米芾。比如说,有的人说初学不能从欧阳

  • 用青铜、丝绸、秀才、御道、秦腔编一个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有一西安老头坐在电视前看起了电视,电视里正在播放《宰相刘罗锅》。正在演播刘秀才考状员郎那段,老头看的正高兴着呢,两眼直溜溜的瞪着电视,乐呵呵的样子甭提了,看那罗锅子考上状元郎,那样子真的像个贼,罗锅子正在给两个随身说着,考上了绫罗丝绸有你们用的,拯救皇上的圣旨到了,罗锅子跪着接了圣旨。第二天早晨早早

  • 长江流域的崛起:中国的南北差异从何而起?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我们在探讨华夏几千年历史时,总是会从黄河流域谈起,华夏朝代最初的夏商周等,也都以黄河流域(北方)为势力范围,并因此发展出了璀璨文明。反观同时期的长江流域,在华夏历史很长一段时间内,基本没有贡献“文明”,即便前段时间在四川广汉出土了三星堆文明,也无法与北方黄河流域相提并论。但华夏后几个封建王朝,长江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