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多大年龄是孩子进行书法启蒙的最佳时期?硬笔书法和软笔书法,哪种更适合孩子学习?

多大年龄是孩子进行书法启蒙的最佳时期?硬笔书法和软笔书法,哪种更适合孩子学习?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458 更新时间:2024/1/19 6:22:41

我认为,七岁开始练硬笔,12岁开始练软笔(笔)。

这样效率高,省时省力又易懂。

12岁开始时间这样安排,如果是每天用二小时书法(书学为正确),用法是错误的,为什么不用书法?这法不知害了多少艺术人才。因法(技)而不入道。

二小时学书,可安排30分钟背唐诗,30分钟临帖,30分钟学琴,30分钟欣赏国画,

一直到16至18岁开始。

从16岁开始学写诗,临帖写小楷临唐钟绍京(灵飞经)晋羲之(黄庭经)或魏钟繇(宣示表),等。弹古琴,古筝。并用小楷写诗,写信札。

不可写字而写字,这样时间一长,越走越窄,欣赏就会局限和偏激。

中国艺术,是文化支撑的综合艺术,养心养性,深厚的人文情怀。

到20岁后,多读古典文学,常常手不释卷的一本(古文观止)。

若年后,你随手一抖,你的字充满人文情怀,深情的线条,书香四溢的书卷,这样走出来的路,入道即可矣。

否则,为写字而写字,走不远,一出手一抖,是个生硬的写字匠。

孩子学习书法的最佳时机:5至13岁左右!

此刻,5岁起的孩子,心灵洁白如玉,犹如一张白纸,没有书写习惯,若逢雨露,禾苗根正苗红!

越是大一点的孩子,或多或少的书写习惯会影响与左右了孩子的理性思维,纠正的难度随着年龄的增长,难度会相应增加…

凡事换位思考各有利弊,太小的孩子接受能力差,大孩子理解能力要比小孩子好,所以说利弊各异都是相辅相成的!

兴趣的培养是基础,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是书法历程中的沃土阳光!正确的方法加上大量的书写练习,持之以恒滴水穿石,只要过了这些所谓磨砺过程,我想字就不会难看哦…

贵在坚持,过程非常重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深入其中不能自拔者,真乃可喜可贺的人生乐事哦!

自己一点经验分享,不一定正确,见仁见智,理智对待就好…[作揖][握手][握手]

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习硬笔书法?

文如其人,见字如面。

一、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表达能力。

书法教学的过程就是“观察分析书写”的过程。长此以往,学生的观察、分析、表达能力必定得到发展。

二、通过学习书法,能促进学生养成细致、专注、沉着、持久的学习品质。

正如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的,“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养成这样的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注意力,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行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

书法使人变得细心,容易集中注意力?因为书法是一项十分精细的活动。要想把字写好,须得全神贯注,凝神静气,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并要脑、眼、手相应,准确控制运笔的轻重缓急。久而久之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养成沉着、镇静的习惯。而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品质,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乃至今后的发展都是极有益处的。

三、通过学习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因为汉字是由线条组成的、具有审美价值的方块文字。书法实际上是以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运笔的疾缓来抒发情感和描写意境的。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按正确的笔顺去写,注意笔画间呼应的规律,力求先将字写正确、规范、整洁,美观;通过名贴欣赏和书法技能的指导,让学生逐步感受到汉字的形体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让他们懂得什么是美的,怎样才能更美;用美去感染学生,激发他们追求、创造美的欲望。

四、通过学习书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当前新的教学理念主张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针对这一目标,书法园地将是一块滋润百花齐放的沃土。

因为艺术的生命在于个性,这一领域向来都有接纳各种美。在学着去欣赏、接纳别人心目中的美的同时,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取长补短来滋长你心目中的美;在这一领域一直推崇创新,追求个性化的东西。

有位画家曾经说过:“对待传统要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又要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打进去,是去学别人的,希望能站在巨人的肩上,待到打出来时将是一个全新的自我。一切的创新都始于模仿。所以,书法中的临摹只是学习和继承的手段,这种继承与借鉴就是为了创新。通过临摹,我们在大脑中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的材料,为今后的创作做好了铺垫。每一次创作都是由量到质的飞跃。不管这次创作成功与否,多多少少都隐蕴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因此,在书法教学中从临摹到创作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从模仿走向了创新。

五、汉字是一种文化,因为每一个汉字都积淀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睿智与精髓。

在书法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挖掘教材的潜能,引导学生弄懂美观书写的技巧。在平时的练习中,适当穿插历代书法名家学书的故事,为学生树立榜样,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中国文字不仅积淀了中华民族的睿智,中华民族的文化,更凝聚着一种民族精神。

因此,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文字更是一种凝聚力。教孩子写汉字就是让他们去了解、体验民族的文化、民族的思想和民族的情感,更要了解、体验一种民族精神。

总之,书法能释古通今,陶冶情操。

孩子学习硬笔书法的好处,第一个好处就是能把字写好,学了硬笔书法,他平时就会规范自己的书写,只要养成规范的习惯,就能促进各方面的好习惯的养成,因为规范是一种力量,成为优秀孩子的源动力。我的这位学生,字写的又快又好,文章水平也特别高!这些源于从小就开始的硬笔书法学习!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钢笔、中性笔和键盘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有多久不曾认真的书写了,虽然每天都在与纸笔打交道,数年来不曾有多少变化的程式化的一些文字,字迹潦草,书写出来是应对各种各样的检查,用的是圆珠笔,浪费掉了不少的纸张。最初写钢笔字的时候是上小学的三年级,初写的字没有多少记忆了,书写肯定是不好的,脏乱差,对于作业也常常是不认真应付完了了事,弄得一手一脸的

  • 学硬笔书法的乐趣作文400字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我爱书法书法是中国的四大国粹。同时也是我最喜欢的,汉字可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每个字都有不同的风韵,只要你细细地、认真地、全神贯注地把它们刻化在纸上,是汉字变得生动、形象、富有了生命,使你沉醉在书法之中!我被这文字所沉醉,我爱上了书法,硬笔书法、毛笔书法我样样都很拿手,书法给我带来

  • 黄河文化黄河故事 弘扬黄河文化黄河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1、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我们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2、黄河之水奔流不息,黄河文化的血脉绵延不绝,弘扬黄河文化是时代的召唤,更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山西作为沿黄省份,就应当把这一资源优势用好、用足、用活,深入挖掘黄河文

  • 潦草先生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1)【先生的故事】字钟齐流江硬笔草体写法。2)草书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草书基本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草书是笔画省略,结构简便的书体。二是,草书是以点画作为基本符号来代替偏旁和字的某个部分,是最具有符号化特征的书体。三是,草书的笔划之间字与字之间相互连带呼应,是便于快捷书写和便于表达书者情感

  • 谁能正确解释古代丝绸之路?为什么中亚欧洲喜欢中国的丝绸?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先来回答一下古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以下是为你整理的古丝绸之路的路线,希望能帮到你。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在我国灿烂的文化中,“丝绸之路”绝对是世界著名的,这条路线在今天又重新被提及,是一条世界交往的路线。

  • 体现王羲之高尚品格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王羲之吃墨王羲之小的时候,练字十分刻苦。据说他练字用坏的毛笔,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们叫它“笔山”。他家的旁边有一个小水池,他常在这水池里洗毛笔和砚台,后来小水池的水都变黑了,人们就把这个小水池叫做“墨池”。长大以后,王羲之的字写得相当好了,还是坚持每天练字。有一天,他聚精会神地在书房练字,连吃饭

  • 丝绸之路在西汉是“和亲之路”吗?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谢头条!西汉自高祖刘邦开始,直到汉景帝历经六帝对待匈奴一直采取和亲政策,但到了汉武帝刘彻手里,一改以往和亲求和政策,经过精心准备,终于对匈奴发动了一场史无前例、空前绝后的大规模反击作战,先后在河南、河西和漠北战役中大胜匈奴,把曾经祸害中国北方的匈奴人打跑,从此奠定了汉家江山几百年无人敢虎视眈眈的局面

  • 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这是一条遍布戈壁和沙漠的大路,飞扬的尘土和漫漫黄沙遮挡了它的容颜,也阻挡了人们前行的脚步。但在昔日,它却是一条繁华喧闹的贸易之路,来往的使者、商队络绎不绝,热闹非凡。今天,让人流连忘返、啧啧惊叹的名胜古迹,如堪称世界第八奇迹的秦兵马俑、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号称“鸟的王国”的青

  • 世说新语中关于王羲之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世说新语》里有一则关于“书圣”王羲之小时候的故事:右军将军王羲之不满十岁的时候,大将军王敦很喜爱他,常常安排他在自己的床帐中睡觉。有一次王敦先出帐,王羲之还没有起床。一会儿,钱凤进来,屏退手下的人,商议叛乱的计划,一点也没想起羲之还在床上。王羲之醒来,听到了他们的谈论,知道没法活命了,于是抠出口水

  • 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为何不长寿?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公元361年,王羲之去世,享年五十八岁。其死因众说纷纭,至今仍然是一个谜团。书家多长寿,这是医学专家从二十多种使人长寿的职业中研究得出的结论。以下是笔者列出的古今书法家长寿名单:隋唐之际的虞世南终年八十岁;唐代的颜真卿被害时七十九岁;柳公权享寿八十八岁;明代文征明去世时九十岁;董其昌活到八十二岁;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