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61年,王羲之去世,享年五十八岁。其死因众说纷纭,至今仍然是一个谜团。
书家多长寿,这是医学专家从二十多种使人长寿的职业中研究得出的结论。以下是笔者列出的古今书法家长寿名单:
隋唐之际的虞世南终年八十岁;
唐代的颜真卿被害时七十九岁;
柳公权享寿八十八岁;
明代文征明去世时九十岁;
董其昌活到八十二岁;
翁方纲寿八十五岁;
包世臣寿八十一岁;
吴昌硕寿八十四岁;
现代书法界名人齐白石、黄宾虹、何香凝、章士钊、郭绍虞、萧龙士、萧娴、启功、舒同都享九十高寿;
百岁以上的有朱屺瞻、苏局仙、孙墨佛。
那么为何“书圣”王羲之没有步入长寿书者的行列呢?笔者认为这应该和其清高自傲的性格大有关系!
王羲之晚年誓墓不仕,隐退山林,坚决不再当官了。身体无恙,又没犯错误,突然辞官,是什么原因呢?说起来让人有点想不到,这一切主要还是为了赌气。六朝名流都清高,越清高,越容易意气用事。据史料记载,当时王羲之最看不起的一个人叫王述,因为袭爵蓝田侯,人称王蓝田。就是《世说新语》中,那个有点傻气吃鸡蛋的家伙。偏偏就是这个让他最讨厌最看不上的人,却升任扬州刺史,这相当于今天的省长,王羲之当时主管会稽郡,相当于今天的市里领导,他听说王蓝田升官了,要求朝廷将自己的会稽升为越州,也提升到省级。派去的人偏偏是个不会说话的家伙,结果官没有升,反而遭到了大家的讥笑,导致王羲之羞恼交加,“遂称病去郡,以愤慨致终”。一代伟大的书法家,就这样以狭隘心气而英年早逝。虽然在《兰亭集序》里,那么有气量有涵养,那么高瞻远瞩,内心的真实世界却达不到那个超然境界。
感谢邀请:
书法与长寿,历来是被大家认为是密切联系的,是锦上添花的两样幸事。而对于王羲之个人的寿命,我们要对他生活的那个年代的环境、生活条件以及王羲之个人本身的情况来进行考察他是否达到长寿。
一般来说,书法家多数是长寿的。从古到今可以举出来一长串的长寿书法大家。那么为什么有些书法大家却不长寿呢。了解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就能很好理解这个问题了。人是否长寿,也是有多方面的因素构成的。象心情、疾病、养生、生活习惯、天灾人祸等等。
写字能够让人长寿,这是大家的共识。写字可以静心、凝神、调息、忘忧,这对人养生是有很大益处的。但如何写好字,写字时不能提高很快,遇到写字的瓶颈期带来的烦恼得不到平复,也是一个很有难度的问题。我想,那些大书法家都能克服在书法中遇到的困难,集各家所长,终成大家,也正是因为能够在心胸,气量、养生和等诸多方面修炼得比较好的结果;另有就是一生的境遇也很重要。
近年来,在养生学方面,有养生学家和医学专家对长寿的人特点进行了深入详细的研究,在排名20个长寿职业中,把书法列为榜首,这不能不让我们更进一步感到书法的保健作用是无可质疑的了。
据有人统计,三国两晋时人均寿命35-45岁。唐朝人均寿命55岁左右。明代人均寿命4656,清代清前期人均寿命4551岁清后期人均寿命3134岁。隋唐虞世南终年八十岁;唐代颜真卿被害时七十九岁;柳公权享寿八十八岁;明代文征明去世时九十岁;董其昌活到八十二岁;翁方纲寿八十五岁;包世臣寿八十一岁;吴昌硕寿八十四岁。这样看,王羲之生活在动荡混乱的东晋时期,他活到了59岁,比当时平均人的寿命也还是高出了一倍的年龄,寿命还算是高寿的。但比起来历代书法家的寿命,还是短的。如果从王羲之生活的年代和他的人生经历来看,他活到近60年,也实属不易。在王羲之《丧乱帖》中,我们也能体会到王羲之在战乱时的悲苦郁闷的心境。而让王羲之高兴的事只是看到了一场雪就让他畅快不已,就能让我们看到王羲之哪有什么能让他心情愉悦的心情呀!偶尔参加了一次春游,就让他兴奋不已,豪情大发,感慨万千,也就成就了千古名帖《兰亭序》。虽然我们看到《兰亭序》字体神采飞扬是借助于作者感受到了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但他感悟世事沧桑人生无常的内心还是苦楚和无奈的。
人的寿命实在是多元素构成的。平时的养生还是一个重要方面。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的文徵明活到了90岁。这在他同时代的书画家中,文徵明是最高寿的一位。他的长寿,除了来自于书法艺术的滋养,还与他善于养生不无关系。清静无为的心境下的文大师,在生活上饮食清淡,养成了他极简单的生活方式,一日三餐都是蔬菜豆薯,而且还限量饮食,偶尔小酌也是为了活血健身。知天命之年以后就清心寡欲了。起居极有规律,象钟摆一样。清朝的皇帝乾隆,活了88岁(1711年~1799年)除了爱好书法,所以长寿,也得益于他三字养生口诀:齿常叩,津常咽,鼻常揉,腿常运,面常擦,足常摩,腹常旋,腰常伸,肛常提,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这也就是中医上所说的“九常”养生法。赵朴初是卓越的佛教领袖、杰出的书法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与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也是一位长寿老人。赵朴初老先生的养生之道一是蔬食,二是按摩,三是“梦想”。这三条中,精神是最重要的。一个人没有“梦想”,精神就振作不起来,就谈不上健康长寿了。
我是站着练习书法的,而且是把纸挂起来写,这样就有了一个活动的过程,而且在习书时,注意集中精力,凝神静气,心清气爽,呼吸舒愉,动静结合,笔下生力。特别是在写到较低的位置时,半蹲着写,扎起了马步,开始时有些吃力,现在也能坚持写几个字了。这样在练习书法时,人进入一种超脱的境界,通过屈臂伸手,肩肘运动,增加腿部力量,就可得到柔和的全身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