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谁能正确解释古代丝绸之路?为什么中亚欧洲喜欢中国的丝绸?

谁能正确解释古代丝绸之路?为什么中亚欧洲喜欢中国的丝绸?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386 更新时间:2024/1/26 1:16:32

先来回答一下古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以下是为你整理的古丝绸之路的路线,希望能帮到你。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在我国灿烂的文化中,“丝绸之路”绝对是世界著名的,这条路线在今天又重新被提及,是一条世界交往的路线。丝绸之路的路线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是古代最早的商业贸易路线。

丝绸之路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广义的丝绸之路包括两条,一条是陆上丝绸之路,一条是海上丝绸之路。而狭义上的丝绸之路只有一条,就是陆上的丝绸之路。

自两汉时期到大明朝,约一千五百年的岁月里,丝绸之路一直承担着中国内地与西域、欧亚各国间文化和经贸往来的桥梁作用,尤其是在丝绸之路开辟之初的西汉,这条路将世界最强盛的四个文明国度紧密相连,从此,中国、贵霜、安息和罗马唇齿相依,经贸交流达到空前繁荣,这个时期,被称为丝绸之路的通畅期。

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地缘政治呈分裂状态,丝绸之路虽然依然承担着它作为贸易与文化交流国际通道的作用,其政治意义却弱化了许多。所以,政治环境的变迁,无疑是古丝绸之路兴衰的原因之一。

而至盛唐时期,丝绸之路重新繁荣,其辉煌一度达到了巅峰,令当时的长安成为举世瞩目的繁华国际大都会。这盛唐繁荣景象,一直持续到唐代后期,西北地区被少数民族控制,随即五胡乱华烽烟四起,使丝绸之路再次陷入闭塞期,长达四百年之久,直到蒙古草原崛起,横跨欧亚的蒙元帝国轰轰烈烈地登上历史舞台,饱经风霜的丝绸之路才得以再次展现繁荣。

为什么中亚欧洲喜欢中国的丝绸?原因有以下几点?1、舒适感。真丝绸是由蛋白纤维组成的,与人体有极好的生物相容性,加之表面光滑,其对人体的摩擦刺激系数在各类纤维中是最的,仅为7.4%。因此,当我们的娇嫩肌肤与滑爽细腻的丝绸邂逅时,它以其特有的柔顺质感,依着人体的曲线,体贴而又安全地呵护着我们的每一寸肌肤。

2、吸湿性、放湿性好。蚕丝蛋白纤维富集了许多胺基(-CHNH)、氨基(-NH2)等亲水性基因,又由于其多孔性,易于水分子扩散,所以它能在空气中吸引水分或散发水分,并保持一定的水分。在夏季,又可将人体排出的汗水及热量迅速散发,使人感到凉爽无比。正是由于这种性能,使真丝床品更适合于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

3、保暖性。丝绸不仅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还有很好的保暖性。看似实心的蚕丝实际上有38%以上是空心的,在这些空隙中存在着大量的空气,这些空气阻止了热量的散发,使丝绸具有很好的保暖性。

4、抗紫外线。丝蛋白中的色氨酸、酪氨酸能吸收紫外线,因此丝绸具有较好的抗紫外线功能。而紫外线对人体皮肤是十分有害的。

5、吸音、吸尘、耐热性。真丝织物有较高的空隙率,因而具有很好的吸音性与吸气性,所以除制作服装外,还可用于室内装饰,如真丝地毯、挂毯、窗帘、墙布等。用真丝装饰品布置房间,不仅可以使屋子纤尘不染,而且能保持室内安静。由于蚕丝具有吸湿、放湿性能以及保湿性、吸气性和多孔性,还可调节室内温湿度,并能将有害气体、灰尘、微生物吸掉。另外,真丝纤维的热变性小,比较耐热。它在加热到100℃时,只有5~8%左右脆化,而大多数合成纤维的热变度要比真丝大4~5倍。蚕丝的燃烧温度在300~400℃,属难燃纤维,而合成纤维的燃烧温度在200~2600C,即易燃、易熔。因此,采用蚕丝纤维作为室内装饰的原料,不但可以起到吸音、吸尘、保温作用,还有起到阻燃功能。

有更多精彩回答,如:胡雪岩临死前说“白虎勿近”白虎是什么?西游记女儿国真的有吗?青楼女子生活?日本“帝银事件”?阿房宫有多大?“试婚格格”是什么?等有趣的历史问答?请关注@@黑白史,带你了解历史的故事。

“西域”一词,最早见于《汉书西域传》,西汉时期,狭义的西域是指玉门关、阳关(今甘肃敦煌西)以西,葱岭(帕米尔高原)以东,昆仑山以北,巴尔喀什湖以南,即汉代西域都护府的辖地,今天的新疆地区。广义的西域还包括葱岭以西的中亚细亚、西亚、印度、高加索、黑海沿岸等地,包括今阿富汗、伊朗、乌兹别克至地中海、沿岸,甚至达东欧、南欧。

西域以天山为界分为南北两个部分,百姓大都居住在塔里木盆地周围。西汉初年,有“三十六国”:南缘有楼兰(鄯善,在罗布泊附近)、菇羌、且末、于阗(今和田)、莎车等,习称“南道诸国”;北缘有姑师(后分前、后车师,在今吐鲁番)、尉犁、焉耆、龟兹(今库车)、温宿、姑墨(今阿克苏)、疏勒(今喀什)等,习称“北道诸国”。此外,天山北麓有前、后蒲额和东西且弥等。它们面积不大,多数是沙漠绿洲,也有山谷或盆地。

西汉统一西域后,建立了西域都护府。公元前108年,西汉出兵攻破楼兰、车师,打败大宛后,在轮台、渠犁驻兵屯田,建立了“使者校尉”,管理屯田事宜。这是西汉在西域设置的最早的行政机构。公元前68年,西汉派特郎郑吉、校尉司马到渠犁一带屯田。公元64年,任命郑吉为“护鄯善以西使者”,主护南道。公元前60年,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统管南道和北道,都护府设在乌垒城(今轮台东北)。西汉从张骞通西域开始,到郑吉出任西域都护,终于完成了统一西域的大业。护,就是带兵监护;都护,就是总监护。昭宣时期进一步加强了汉王朝同西域诸国的联系。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体现王羲之高尚品格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王羲之吃墨王羲之小的时候,练字十分刻苦。据说他练字用坏的毛笔,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们叫它“笔山”。他家的旁边有一个小水池,他常在这水池里洗毛笔和砚台,后来小水池的水都变黑了,人们就把这个小水池叫做“墨池”。长大以后,王羲之的字写得相当好了,还是坚持每天练字。有一天,他聚精会神地在书房练字,连吃饭

  • 丝绸之路在西汉是“和亲之路”吗?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谢头条!西汉自高祖刘邦开始,直到汉景帝历经六帝对待匈奴一直采取和亲政策,但到了汉武帝刘彻手里,一改以往和亲求和政策,经过精心准备,终于对匈奴发动了一场史无前例、空前绝后的大规模反击作战,先后在河南、河西和漠北战役中大胜匈奴,把曾经祸害中国北方的匈奴人打跑,从此奠定了汉家江山几百年无人敢虎视眈眈的局面

  • 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这是一条遍布戈壁和沙漠的大路,飞扬的尘土和漫漫黄沙遮挡了它的容颜,也阻挡了人们前行的脚步。但在昔日,它却是一条繁华喧闹的贸易之路,来往的使者、商队络绎不绝,热闹非凡。今天,让人流连忘返、啧啧惊叹的名胜古迹,如堪称世界第八奇迹的秦兵马俑、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号称“鸟的王国”的青

  • 世说新语中关于王羲之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世说新语》里有一则关于“书圣”王羲之小时候的故事:右军将军王羲之不满十岁的时候,大将军王敦很喜爱他,常常安排他在自己的床帐中睡觉。有一次王敦先出帐,王羲之还没有起床。一会儿,钱凤进来,屏退手下的人,商议叛乱的计划,一点也没想起羲之还在床上。王羲之醒来,听到了他们的谈论,知道没法活命了,于是抠出口水

  • 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为何不长寿?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公元361年,王羲之去世,享年五十八岁。其死因众说纷纭,至今仍然是一个谜团。书家多长寿,这是医学专家从二十多种使人长寿的职业中研究得出的结论。以下是笔者列出的古今书法家长寿名单:隋唐之际的虞世南终年八十岁;唐代的颜真卿被害时七十九岁;柳公权享寿八十八岁;明代文征明去世时九十岁;董其昌活到八十二岁;翁

  •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在为官方面有何建树?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王谢家族,鼎盛一时。羲之为官而不为官累,崇文重艺,参玄悟道,崇尚自然,为历代官员楷模!书《墨池记》说王羲之。。。(原创)王羲之辞官了,原因是他上司王述是个小人,如此高傲之躯岂能处其之下,饱受委屈,忿忿然。于是乎,羲之便在父母坟前摆下筵席,含泪告示父母,从此不再做官,不寄人篱下,并写下著名的《誓墓文》

  • 王羲之洗笔成墨池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故事: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写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写烂了多多少少的笔头。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这就是人们今天在绍兴看到的传说中的墨池扩展资料:王羲之(30

  •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是怎样成为千古“书圣”的?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谢谢邀请!王羲之究竟是如何成为“书圣”的?那就是和尚的头上爬只苍蝇,明摆着的!其一,得到名师真传。俗话说,名师出高徒。王羲之自幼习书,后拜大书法家卫夫人为师,在卫夫人那里得到了真东西。卫夫人师承钟繇,妙传其法。她擅长隶书和楷书,她的隶书尤为规正,笔法古朴肃穆,体态自然。钟繇也曾称颂卫夫人的书法,说:

  • 古代丝绸之路,为古代中国带来什么?对古代中国有什么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古代丝绸之路对古中国的影响源远流长,随着时代的发展,丝绸之路已经成为了一个统称,是对中西方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的通道的一个总称。据史料记载,丝绸之路不只一条,仅是陆地上的丝绸之路就有三条,分别为西北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和西南丝绸之路,还有一条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可以看出古中国与西方文明交流的轨迹,我认

  • 张骞出使西域的冒险之旅到底有多坎坷?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张骞出使西域,可以说是一次惊世大冒险,也是他在历史上浓墨重彩的高光时刻!正是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自长安经河西走廊到中亚最早的国际大通道,可以说他是古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先行官”。如果从历史的角度看,那只是长河一瞬,但是在张骞个人的感受中,那却是充满艰险和荆棘的冒险之旅!张骞是汉中人,在汉武帝在任时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