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唐柳公权的代表做是什么、他的作品有哪些?

唐柳公权的代表做是什么、他的作品有哪些?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732 更新时间:2024/1/29 1:14:20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唐代著名书法家,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颜,欧之长,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形成了自己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他一生作品很多,主要有《大唐回元观钟楼铭》、《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神策军碑》。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其书结构严谨,笔画锋棱明显,如斩钉截铁,偏重骨力,书风遒媚劲健,可与颜真卿的雄浑雍容书风相媲美,被后人誉为颜筋柳骨。在书法史上具有很大影响。柳公权传世墨迹有《送梨帖题跋》,碑刻有《金刚经碑》、《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德碑》、《平西郡王李晟碑》、《羲阳郡王苻碑》、《魏公先庙碑》、《高元裕碑》、《冯宿碑》、《苏夫人墓志》、《李石神道碑》、《大唐回元观钟楼铭》等。以《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为柳体的典型,声名最为卓著。《神策军碑》至《玄秘塔碑》、《神策军碑》柳体已大成。它一变中唐肥腴之风,用笔骨力深注,爽利快健,以方为主,济之以圆,且在蹲锋与铺毫之间显示瘦硬劲挺之线条,这便是“柳骨”(下文再作阐述)。在笔画之间已有自家面目,横之长者瘦挺舒展,横之短者粗壮有力;竖画较之横画为粗,以为主笔,求其变化;其撇,长者轻,而短者重;其捺必重,显示矫健力度;其钩、踢、挑必顿后回锋迅出。柳体在结字上,也似颜真卿书正面示人,左右较匀衡,但纵长取势,且中密外疏。在整体书风上,柳体如“辕门列兵,森然环卫”(岑宗旦书评):“书家谓惊鸿避弋,饥鹰下(韦),不足喻其鸷急”(王士《池北偶谈》)。柳体法度森严,面目又变颜体之肥,而为清劲挺拔,瘦硬通神,在唐晚期以一种新的书体及其劲媚之美引起了人们对柳体的赞赏。代表作品:《金刚经碑》;《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德碑》等。

柳公权是什么朝代的人和是有什么作品

柳公权(778-865),唐朝最后一位大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宫至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他二十九岁进士及第,在地方担任一个低级官吏,后来偶然被唐穆宗看见他的笔迹,一时机为书法圣品,就被朝廷召到长安,那时,柳公权已四十多岁。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时穆宗荒纵,为之改容,悟其笔谏也。他的字在唐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受重视,他官居侍书,长在朝中,仕途通达。他书法初学王羲之,以后遍阅近代书法,学习颜真卿,溶汇自己新意,然后自成一家,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为后世百代楷模。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书贵瘦硬方通神”他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故有「颜筋柳骨」之称。柳公权享年八十岁,一共臣事七位皇帝,历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唐懿宗咸通六年(公元865年),最后以太子少师死于任上。柳公权的传世作品很多。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其中《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神策军碑》最能代表其楷书风格。柳公权的行草书有《伏审》、《十六日》、《辱向帖》等,他们的风格仍继承王家风格,结体严谨,潇洒自然。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柳公权初学二王,又融汇近代诸家,遂成一格。唐穆宗尝问笔法,答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其书瘦劲清健,沉着痛快。米芾赞曰:修养已成,神气清健,无一点尘俗。柳字避开了颜字肥壮的竖画,把横竖画写得大体均匀而瘦硬。他又吸取了北碑中方笔字斩钉截棱角分明的长处,把点画写得好象刀切一样爽利深挺。他又吸取虞,欧楷书结体上的紧密,颜真卿楷书结体的纵势,写出了独树一帜的柳体。柳公权12岁能辞赋,于宪宗元和初年成进士。穆宗即位,拜右拾遗,充翰林侍书学士,迁右补阙、司封员外郎。文宗朝,迁右司郎中、弘文馆学士,为谏议大夫。文宗喜爱公权的文才,常召入谈论,延至深更,“语犹未尽”。一次,文宗召六学士于便殿谈论,言及汉文帝生活俭朴之美德,其他学士皆称赞文宗俭德,恭维皇帝,唯柳公权不言。文宗不解,留而问之,他趁机进谏说:“皇上应当重用贤良之才,退不肖奸佞,纳诤谏,明赏罚,至于衣着乃为小节。”文宗当面夸他有诤臣风采,翌日降制,命以谏议知大夫制诰。后累迁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河东郡开国公。咸通六年(865)卒,时年88岁。赠太子太师。柳公权初学书法师王羲之父子书体,同时对唐初欧阳询、褚遂良等人的书法作了认真研究,尤对颜真卿的笔法甚为重视,下功夫学习,收欧体之方正,颜体之圆润,经过长期的锤炼,创造了笔划清劲峻拔,骨力遒健的“柳体”书法,自成一派,被世人称赞为“颜筋柳骨”。柳公权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书法真迹碑石,最著名的有《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该碑现存西安碑林。《金刚经碑》兼有钟、王、欧、虞、褚、陆等名家的笔法,他自己认为是得意之作。该碑的拓片流失法国,现存巴黎博物院。柳公权的传世作品很多。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其中《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神策军碑》最能代表其楷书风格。柳公权的行草书有《伏审》、《十六日》、《辱向帖》等,他们的风格仍继承王家风格,结体严谨,潇洒自然。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唐朝著名大书法家,柳公权,他的名言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柳公权在从政方面留下的事迹不是很多,但有一件事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柳公权是科举状元出身,经历了七任皇帝,官做得很大,仕途也很顺利,而且一生都在孜孜于书法。穆宗朝时,有一件关于他的趣事:“穆宗政僻,尝问公权笔何尽善,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上改容,知其笔谏也。”(《旧唐书》)这也就是广为流传的柳公

  • 黄河的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很早很早以前,高高的山上有一个湖,湖里有一条很大很大的鲨鱼,这条鲨鱼很是凶猛,吞吃了不少船只和人。离湖不远,住一户渔民,这渔民用了三年的功夫,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下了满湖的滚钩,才把这条鲨鱼逮住。哪晓得刚把它拖上岸,天上飞来一个大鹏金翅鸟,一下把鲨鱼叼走了。这渔民跟在后头拼命地撵,撵了足有半个月,最后

  • 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河的什么之情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1文化底蕴伟大精神表达对母亲河无限的崇敬、眷恋与热爱之情2一个“望”字从侧面写出了黄河的范围之广,气势之宏大,魅力之无限,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黄河的无限崇敬之情3。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你一泻千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

  • 因一个历史故事而命名的河流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酒泉。霍去病因征伐匈奴有功,武帝遂赏他一坛御酒,以示慰劳。霍去病即将此坛御酒当众打开,倾倒在清洌的泉水中,然后与同他一起浴血奋战的将士们,共饮了带有酒香的泉水,以示与将士们甘苦祸福与共。而今,此泉尚在,它已成为千古名泉。泉侧立有《古汉迹》古碑,泉周风光秀美清嘉。据《酒泉县志》记载:古酒泉原有泉三眼,

  • 关于柳公权的成语?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太多了,光是有关他书法的成语就如下,且这还是冰山一角:如,笔墨横姿、笔力劲挺、笔力险劲、笔酣墨饱、春蚓秋蛇、笔精墨妙、笔走龙蛇、笔底龙蛇、笔底春风、笔扫千军、笔老墨秀、一字见心……碑刻《金刚经碑》《平西郡王李晟碑》《大唐回元观钟楼铭》《冯宿碑》《羲阳郡王苻碑》《玄秘塔碑》《神策军碑》《刘沔碑》《原道

  • "不见黄河不死心"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这是一个典故,话说黄河岸边,有个部族的酋长,这天正好做百岁大寿,儿孙满堂,宾客盈门,设宴庆贺。首桌的上座当然是留给酋长的。这时,有一个陌生的少年,满面春风的进来,竟一屁股坐了上去。众宾客转弯抹角提醒他,可他却毫不在意。“哦,你祖父今年多大岁数?”酋长道:“老朽今年刚满百岁!”“哈哈!原来还是个毛孩子

  • 瓜田不纳履,李不下整冠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成语释疑: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成语出处:《北史袁翻传》:“瓜田李下,古人所慎。”成语示例:只要自己行得正,就是在~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成语故事:唐朝唐文宗时,大书法家柳公权忠良耿直,能言善谏,官职担任工部侍郎。当时有个叫郭宁的官员把两个女儿送进宫中,于是皇帝就派郭宁到邮宁(现在的陕西邮县)做官,

  • 华罗庚的故事20至50左右!!!!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小时候刻苦学习,然而,华罗庚却被叫去看店(卖棉花的铺子)。为了一个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我国数有一次,有个妇女去买棉花,华罗庚正在算一个数学题,那个妇女说要包棉花多少钱?然而勤学的华罗庚却没有听见,就把算的答案答了一遍,那个妇女尖叫起来:“怎么这么贵?”,这时的华罗庚才知道有人来买棉花,就说了价格,那妇女

  • 塞上江南这个地方有什么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从银川乘车赴中卫,途中可参观西夏古塔群青铜峡108塔。中卫县城西20公里的世界闻名的治沙工程沙坡头旅游区,位于腾格里沙漠边缘,濒临黄河。黄河在此一个大拐弯,大沙漠到此伏首黄河岸边,形成一个宽2000米、高200米、坡度60度的大沙坡。沙漠浩瀚,大河涛涛,沙山陡峭,沙海绿洲,景色苍茫壮观。游客可以在滑

  • 关于黄河的一篇小文章(简短)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近10年来,黄河源区河湖附近多年冻土区范围存在大幅度退化现象,局部多年冻土层厚度减薄乃至消失,多年冻土下界上升,且垂直上升幅度大于50米。自1980年以来,季节性冻土最大冻结深度由原来的3.2米渐变为2.8米,出现季节性冻结深度变浅、季节性冻土厚度变薄和冻结期缩短等退化现象。多年冻土退化使赋存于高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