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关于勤学苦练的故事

关于勤学苦练的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878 更新时间:2024/2/25 13:09:04

刘伯承一生刻苦勤奋孜孜以求,使他不仅走完了从士兵到元帅的进步道路,而且成为无产阶级军事家,被誉为“儒将”。在我军将领之中,刘伯承学习刻苦是出了名的。他从小就崇尚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刻苦精神。读私塾时常最先到校,最后离校,他不仅把课背熟,而且连注释也背下来。到了中学和军校,他更是勤奋刻苦,以致各科成绩都很突出。步入行伍之后,他仍不忘学习。大革命失败之后,党派刘伯承到苏联学习,进苏联红军高级步校时他已经三十六岁了。到了这个年纪再学外文是相当困难的。但他从字母和发音开始,用了两年多的时间竟然攻克了外语关,并获得了俄文和各科成绩优秀的佳绩。毕业时他已经能够准备地翻译俄国的军事理论著作。回国之后,成为我军第一位翻译科长。他借助俄文工具,系统研究了罗马战史、拿破仑战史、日俄战争史等,开阔了军事视野。还系统研究了苏军的条例、条令、作战理论,增长了正规化军队和打现代战争的知识。在革命战争年代,刘伯承的大部分时间在前线度过,他常常在炮火之中细扣兵书,置生死于一旁,而入心思于兵法之中,不绝于耳的枪炮之声时常成为他研读兵书的伴奏曲。比如,1941年八路军总部送来一部《合同战术》的译稿请刘伯承校订。一年后这部译著校订好并复印,刘伯承在评序中写道:“这本书在校正中经过三次反扫荡的作战”。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最残酷的阶段,几乎天天在打仗,左权同志就是在这期间牺牲的。即使如此,刘伯承也不忘校订工作,他把这项工作看作是学习任务。此后《合同战术》下部的译稿又送到刘伯承的手中,校订完成并复印时,刘伯承作序写道:“我在上爱国自卫战争前线时,带上这本《合同战术》及其译稿,才真正开始校正与补译。幸好在敌人飞机大炮坦克的督促与我参谋同志帮助绘定之下,……完成了出征前一切工作”。《人民日报》报道说:“刘伯承将军在戎马倥偬之中完成《合同战术》一书下半部之校译,计十万字。此为一百天来刘将军歼灭蒋军十一个旅之外又一重大贡献。……一百天来,刘将军驰骋于冀鲁豫大平原上,五战五捷,平均每二十天作战一次。”“刘将军在极度繁忙的自卫战争中,稍有空隙立即开始校译。”刘伯承的勤奋好学还在于他对战争经验的总结和思考。他从不放过任一次有影响的战争或战役,认为那里面有鲜血和生命铸成的经验与教育。从南昌起义的失败,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重大战役和战斗,刘伯承常常都有系统的思考与总结。他强调“用兵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刘伯承刻苦学习古今中外的军事理论,认真总结实践经验,使他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军事理论。他提出了生动形象的“五行术”,在“五行术”中把我军看成战争主体,把任务当作中心,把敌情看作前提,把时间和地形看作物质条件。他常说:“五行不定,输得干干净净。”他集毕生的心血形成了系统的军事理论。对刘伯承的刻苦勤奋,朱德称赞道:“刻苦学习,学而不厌。”陈毅元帅则称赞说:“苦学入梦寐,劳生历艰难”。就连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也感慨地称:“刘伯承廉洁虚心,不断求知,与国民党将领比较,诚不谛鹤立鸡群。”。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有关黄河的小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大禹治水的故事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

  • 还有哪些书法家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几把王羲之和他儿子王献之的故事啊:一天,王献之在书房里写字,自己认为写得不错了,于是就拿给他爸爸看看,于是王羲之就在“太”字点上,重新点了一下。献之自讨没趣以后,想到妈妈那里得到一些宽慰,就急匆匆地到妈妈跟前说:“妈妈,我这篇字写得比较好,有几分神似爸爸了,你认为是那些字像呢?”他妈妈看了看,就说:

  • 我想知道古代书法家的故事,如米芾的......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宋代著名画家米芾小时家境不富裕,花学费在私塾学写字三年亦长进不大。一日,他听说有位路过村里的赶考秀才写字好就去请教。秀才翻看了米芾的临帖后说:“想要跟我学写字,有个条件,得买我的纸,可纸贵,五两纹银一张。”米芾心想哪有这样贵的纸,但出于学字心切,米芾一咬牙借来银子交给秀才。秀才递给他一张纸说:“回去

  • 书法家的故事作文我有什么感想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王羲之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据说,在山阴地方有一位道士,想求王羲之给写一本“黄庭经”,他虽然准备好了帛纸,但还是担心王羲之不肯答应,后来,他了解到王羲之平素最喜欢鹅,就特地养了一群白鹅,以便等待时机。有一天,王羲之果然乘船路过那里,看见了一群两掌拨水,昂首前进,羽毛白净,形体优美的白鹅时,很是喜爱,就

  • 我国古代军事战争史上,“十大名关”之潼关是怎样的情况?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我们首先看看潼关的形势:北侧紧靠黄河,河水紧贴塬体而流。(塬黄土高原独特的地貌,是由于水流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台状高地,这种地形顶部非常平坦,而且面积非常大,但是四周因为河水的冲刷而形成了悬崖峭壁。)在东侧有一条望远沟,西侧也有一条禁沟,沟中都有水而且很深。东西两侧在河水的冲刷下也是悬崖峭壁,如刀劈斧削

  • 古代如果黄河结冰那潼关还有意义吗?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古代如果黄河结冰那潼关还有意义吗?针对这个问题我想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第一,潼关的详细介绍和作为古代的战略意义。第二,黄河结冰对潼关有些什么影响。第三,客观的总结。潼关做为关中的东大门,其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险”。潼关紧临黄河,东部是黄河转折之处,西边渭河也冲击而来,北部是中条山,南部是秦岭山脉。西

  • 名人好学的事例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战国时的苏秦,夜以继日地读书,实在太累了,就用锥子刺腿来使头脑清醒;汉代的孙敬,为了防止读书时瞌睡,便用一根绳子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房梁上,只要一打磕睡就会被扯醒。这就是历史上“刺股悬梁”的故事。晋朝的车胤、孙康、匡衡,家里都很穷,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夏天的晚上,车胤用纱布做成一个小口袋,捉一些萤火虫装

  • 为什么现在总有些人说赵孟书法,人品都不行,难道他们自觉比傅山,董其昌还强吗?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说赵孟人品不行书法更不行的人,大多数都是半瓶子不满,十分之一瓶子晃得厉害的那种人。大多数都是道听途说来一点消息,看到点文史小知识,就出来显摆自己懂很多的那种。他们有一种心理,就是如果能挑出成功人的问题,就代表我很成功,也有是为了蹭热度的。很多人对赵孟的看法都来自董其昌和傅山,只是他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 你知道关于潼关的哪些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潼关我去过,那个地方军事重地,易守难攻,安绿山攻潼关,损兵折将。谢邀回答,有关潼关典故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唐太宗在潼关有感而发,所写的一首入潼关的五言诗。《入潼关》唐.~李世民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霜峰直临道,冰河曲绕城。古木参差影,寒猿断续声。冠盖往来合,风尘朝夕惊。高谈先马度,伪晓预鸡鸣。弃

  • 汉后函谷关地位不再重要,为什么不直接攻取函谷关进关中却非要走潼关?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古代函谷关并非固定在一处,古代的潼关也随着朝代的变迁也有变动,根据古代函谷关和潼关遗址考古,函谷关和潼关都有三处遗址,建设在不同的地方。要了解为什么军队不直接攻取函谷关进关中却非要走潼关这一问题,必须了解函谷关和潼关的变迁。函谷关的历史变迁。函谷关现在的遗址有三处,分别是战国时期的函谷关、汉朝函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