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米芾是如何处理重复字的?

米芾是如何处理重复字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036 更新时间:2024/2/3 7:05:56

书法创作过程中,如何避免字形与笔画雷同,是体现一位书家高超技巧的重要方面。通常碰到的问题就是在同一幅作品之中,出现相同的汉字怎么处理?这方面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的行书中有很多经典的处理方式,我总结了以下四种,供大家参考:

1、改变字形要领:同一个汉字在行书中可以有不同写法,在出现重复字的时候使用不同写法即可,如米芾《从天竺归隐溪之南冈诗》中的两个“人”字:

2、轻重对比要领:同一作品中的重复字,也可以通过笔画的轻重、字形的清浊来进行对比,以避免雷同,如米芾《从天竺归隐溪之南冈诗》中的两个“溪”字:

3、简省笔画要领:同一作品中的重复字,可以通过适度的简省笔画来改变,但是不要影响阅读,以避免雷同;如米芾《大伊尚书帖》中的“顿首”的“首”字:

4、借用草书要领:这也是一条非常使用的技巧,可以将重复字一个写行书,一个写草书,如米芾《从天竺归隐溪之南冈诗》中的两个“从”字:

米芾使用的上述四种技巧非常实用,可以直接拿来借鉴。处理重复字,还有很多其他技巧,欢迎读者朋友留言交流。

更多书法技巧文章,欢迎关注【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

这个问题有点难度。

第一,米南宫生于宋代距今己有近干年,

对干他当年的创作环境,用纸用墨等是

不得而知的。

第二,在书法练到一定的时侯,也就是

炉火纯清时,创作才能得心应手,比如

晋时王右军酒后一挥而就的《兰亭序》

作品就有二十余个之字不尽雷以致使唐

李世民爱不释手死后成了陪葬品(现存

范都是冯承素等了双钩填写善本)。

第三,就米南宫就如何处理重复字的,并

且说出一,二,来那就是他的《德忱贴》

能找出几个来,林,海,寺,等。都有重

字,不过历代大家对于他的创作处理给予

很高的评价,并传流至今。

第一个是林字看上去有点慵懒,书写时慢

不经心,最后一个长点和君字有笔承连接

气势铺张,气势十足。

第二,个是寺字。前者书写硬性,后者二,

三划连结时用下钩承接锋力感得到提升。

第三,海字。前者每字向右倾斜用饱满

后者用略细每字向左倾斜,并且每字露

出坚钩上宽下紧。很好地运用了笔技巧使

整篇作品得到气势连贯,相得益彰,使人

看了耳目以新,充满精气神。

第四,本人愚见如有不对之处,肯请业内

人士批评指正,。

)

米芾的书法理想“晋人格”是什么,如何临学王献之“一笔书”?

米芾书法理想的晋人格是:平淡天真,高古自然。他认为晋人格最高的一位是谢安

(谢安书谢万帖)

谢安东晋名士、政治家。米芾称赞他的书法山林妙寄,岩廊英举,不繇不羲,自发淡古。″

(谢安中郎帖)

晋人格″出自米芾《论草书》: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辙,徒成下品,张颠俗子,变乱古法,惊诸凡夫,自有识者。怀素少加平淡,稍到天成,而时代压之,不能高古。高闲而下,但可悬之酒肆,光犹可憎恶也。″这则书论米芾写有关于晋人格定义的几个关键词:平淡、天成、高古。

(米芾书复官帖)

当然,晋人尚韵还讲究洒脱飘逸的风度、个性率真的情趣,超然物外的精神。

(米芾书复官帖)

在米芾书法作品中,对二王用笔、结构、章法都有借鉴,有飘逸萧朗风气,有晋人格。

他为了得二王笔意,用功尤深。《宋史》上称他妙于翰墨,沉着飞翥,得王献之笔意,尤工临移,至乱真,不可辨。″

米芾书《复官帖》写于1104年五月。作品文后有米友仁、郭天锡、成亲王等人的题跋。

(米芾书复官帖)

这件作品章法横无行、纵无列,行轴线自然摆动,字组的疏密轻中有变化,不正中求正,无法中求法,无序中求序。对立矛盾中求和谐。用墨枯湿浓淡变化自然。字的造型左摇右摆,大小错落,一任自然。

(米芾书复官帖)

如何临学王献之一笔书?

王献之《中秋帖》,明董其昌跋云:大令此帖,米老以为天下第一。″临此帖时注意:虽线条提按动作变化不大。但笔势连绵,行气贯通。用笔中锋侧锋兼用。写时突出速度感。一气呵成。有雄强豪迈之气。

(王献之书中秋帖)

释文: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

(王献之书中秋帖)

晋人书法其书风飘逸,运笔有一定的特点,是按毛笔结构来运笔,入优美,回峰无做作。尤其是兰亭集序的每一个字,以笔峰顺应,手感好把握,字以露峰入笔为多,连笔畅快,当然不是所有晋人书法都好。这就是书法之真性,名曰真书。

米芾的字就是入笔随意,而具美感,有八面出锋之谈,八面出锋是运腕灵活,任何方向都可入峰,可出锋,出其不意。是毛在纸上的动感强,结体美观大方,这就是晋人风格的升级,至于一笔书,我暂不提倡,把握不好则乱,笔断而意连才是最高境界。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王献之有哪些真实故事 300字左右,拜托。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十八口大缸》的故事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父亲很高兴,夸赞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小献之听后心中沾沾自喜

  • 关于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王羲之写染一池水王羲之小的时候,练字十分刻苦。据说他练字用坏的毛笔,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们叫它“笔山”。他家的旁边有一个小水池,他常在这水池里洗毛笔和砚台,后来小水池的水都变黑了,人们就把这个小水池叫做“墨池”。蘸墨水吃馒头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小的时候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孩子,每天都带着自己

  • 王羲之怎样刻苦学习书法的?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入木三分晋代王羲之,字逸少,是世上难得的才子。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时在父亲的枕中看到古代的《笔说》,就偷来读。父亲(发现后)问:“你为什么偷我秘籍?”王羲之笑而不答。母亲说:“你看《笔说》。”父亲见他小,怕他不能守住秘密。就对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后,我再传授给你。”王羲之诚恳的请求父亲:“现在

  • 你知道庆阳有哪些历史故事和名人轶事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庆阳是地级市,名人不少。今天介绍几位甘肃庆阳籍的解放军将军,他们是:△陈秀,甘肃庆阳人,解放军中将。1940年7月出生,1958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新疆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兰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部长、兰州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务,1997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王建民,甘肃庆阳人,解放军中将军衔

  • 请概述一个有关黄河的民间古事或神话传说或历史人物故事。(50字左右)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龙门--流传“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就源于此。这里水流湍急,相传鲤鱼如果能跳过龙门就可成龙。这个传说表达了人们对付出艰苦努力后到达理想境界的美好愿望,也激励着中华儿女顽强拼搏,奋斗不息。这里相传是大禹治水所凿开的一条峡口,因而又称禹门口。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他听说人

  • 杭州丝绸府的丝绸这么样?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不知道,苏杭的丝绸知道个羿唐丝绸,买过他家的,原创老牌子,图案设计别具一格。在苏州有好多家店铺的,苏州和杭州的丝绸不分伯仲应该,所以你也可以去看看羿唐丝绸他家的杭嘉湖平原雨水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合种桑养蚕。近代商品经济发展,沿海又是延长江,交通水运发达,有利于商品的流通。还有江南自古富庶,有购

  • 黄河历史人物以及故事名称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最著名的莫过于“黄帝”,原始社会末期,黄帝部落就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后来与炎帝部落联合打败了想称霸中原的蚩尤部落,再后来又打败了炎帝部落,确立了他中原天子的地位,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逐渐的融合了在一起,史称“炎黄部落”,今天我们自称“炎黄子孙”也就是那时候传下来的。。。。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创造发明了

  • 欧阳询有哪些草书作品?如何评价?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欧阳询书法多以楷书传世,为唐代“楷书四大家”之一。史书记载欧阳询书法初学王羲之。他传世的《草书千字文》“晋味”十足,超出世俗,书写矫健而灵活多变,飘若浮云,矫如惊龙,可见其在草书方面亦是实力不俗。欧阳询,楷书大家,被誉为楷书第一人,法度之严谨,笔画之险绝,让人惊叹。我们平时见到他的最多的作品就是楷书

  • 文学家司马光小楷书法,水平怎样?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司马光是北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他的小楷书法,结字严谨,用笔精到,拙朴方正,有晋人风韵,古雅而不失灵动,书卷气浓厚,非常有欣赏价值和艺术的学术研究价值。是文人气极具代表的一种书风。可供学书者临摹,也是学习的好典范。司马光是北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书法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广为流传,还有

  • 书法家刻苦练字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我说一下,你自己总结,,王羲之的爸爸给王羲之准备了10个大缸,里面都是墨汁,让王羲之吧十缸墨汁都用完就可以变成书法家,等王羲之用完了,他真的成为了大书法家的故事在家里的赏鱼池里洗墨砚,时间一长,鱼池变成了墨池,传为一段佳话。和尚怀素,为练书法,亲手种植10万株芭蕉树,砍叶子为纸练习书法。以上两位,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