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创作过程中,如何避免字形与笔画雷同,是体现一位书家高超技巧的重要方面。通常碰到的问题就是在同一幅作品之中,出现相同的汉字怎么处理?这方面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的行书中有很多经典的处理方式,我总结了以下四种,供大家参考:
1、改变字形要领:同一个汉字在行书中可以有不同写法,在出现重复字的时候使用不同写法即可,如米芾《从天竺归隐溪之南冈诗》中的两个“人”字:
2、轻重对比要领:同一作品中的重复字,也可以通过笔画的轻重、字形的清浊来进行对比,以避免雷同,如米芾《从天竺归隐溪之南冈诗》中的两个“溪”字:
3、简省笔画要领:同一作品中的重复字,可以通过适度的简省笔画来改变,但是不要影响阅读,以避免雷同;如米芾《大伊尚书帖》中的“顿首”的“首”字:
4、借用草书要领:这也是一条非常使用的技巧,可以将重复字一个写行书,一个写草书,如米芾《从天竺归隐溪之南冈诗》中的两个“从”字:
米芾使用的上述四种技巧非常实用,可以直接拿来借鉴。处理重复字,还有很多其他技巧,欢迎读者朋友留言交流。
更多书法技巧文章,欢迎关注【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
这个问题有点难度。
第一,米南宫生于宋代距今己有近干年,
对干他当年的创作环境,用纸用墨等是
不得而知的。
第二,在书法练到一定的时侯,也就是
炉火纯清时,创作才能得心应手,比如
晋时王右军酒后一挥而就的《兰亭序》
作品就有二十余个之字不尽雷以致使唐
王李世民爱不释手死后成了陪葬品(现存
范都是冯承素等了双钩填写善本)。
第三,就米南宫就如何处理重复字的,并
且说出一,二,来那就是他的《德忱贴》
能找出几个来,林,海,寺,等。都有重
字,不过历代大家对于他的创作处理给予
很高的评价,并传流至今。
第一个是林字看上去有点慵懒,书写时慢
不经心,最后一个长点和君字有笔承连接
气势铺张,气势十足。
第二,个是寺字。前者书写硬性,后者二,
三划连结时用下钩承接锋力感得到提升。
第三,海字。前者每字向右倾斜用饱满
后者用略细每字向左倾斜,并且每字露
出坚钩上宽下紧。很好地运用了笔技巧使
整篇作品得到气势连贯,相得益彰,使人
看了耳目以新,充满精气神。
第四,本人愚见如有不对之处,肯请业内
人士批评指正,。
)
米芾的书法理想“晋人格”是什么,如何临学王献之“一笔书”?
米芾书法理想的晋人格是:平淡天真,高古自然。他认为晋人格最高的一位是谢安。
(谢安书谢万帖)
谢安东晋名士、政治家。米芾称赞他的书法山林妙寄,岩廊英举,不繇不羲,自发淡古。″
(谢安中郎帖)
晋人格″出自米芾《论草书》: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辙,徒成下品,张颠俗子,变乱古法,惊诸凡夫,自有识者。怀素少加平淡,稍到天成,而时代压之,不能高古。高闲而下,但可悬之酒肆,光犹可憎恶也。″这则书论米芾写有关于晋人格定义的几个关键词:平淡、天成、高古。
(米芾书复官帖)
当然,晋人尚韵还讲究洒脱飘逸的风度、个性率真的情趣,超然物外的精神。
(米芾书复官帖)
在米芾书法作品中,对二王用笔、结构、章法都有借鉴,有飘逸萧朗风气,有晋人格。
他为了得二王笔意,用功尤深。《宋史》上称他妙于翰墨,沉着飞翥,得王献之笔意,尤工临移,至乱真,不可辨。″
米芾书《复官帖》写于1104年五月。作品文后有米友仁、郭天锡、成亲王等人的题跋。
(米芾书复官帖)
这件作品章法横无行、纵无列,行轴线自然摆动,字组的疏密轻中有变化,不正中求正,无法中求法,无序中求序。对立矛盾中求和谐。用墨枯湿浓淡变化自然。字的造型左摇右摆,大小错落,一任自然。
(米芾书复官帖)
如何临学王献之一笔书?
王献之《中秋帖》,明董其昌跋云:大令此帖,米老以为天下第一。″临此帖时注意:虽线条提按动作变化不大。但笔势连绵,行气贯通。用笔中锋侧锋兼用。写时突出速度感。一气呵成。有雄强豪迈之气。
(王献之书中秋帖)
释文: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
(王献之书中秋帖)
晋人书法其书风飘逸,运笔有一定的特点,是按毛笔结构来运笔,入优美,回峰无做作。尤其是兰亭集序的每一个字,以笔峰顺应,手感好把握,字以露峰入笔为多,连笔畅快,当然不是所有晋人书法都好。这就是书法之真性,名曰真书。
米芾的字就是入笔随意,而具美感,有八面出锋之谈,八面出锋是运腕灵活,任何方向都可入峰,可出锋,出其不意。是毛在纸上的动感强,结体美观大方,这就是晋人风格的升级,至于一笔书,我暂不提倡,把握不好则乱,笔断而意连才是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