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关于黄河的神话传说和人物故事(相当简略)

关于黄河的神话传说和人物故事(相当简略)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976 更新时间:2024/2/3 7:06:03

1华夏儿女缘何称炎黄子孙2黄河的故事3鲤鱼跳龙门的传说4林则徐5大禹治水6苏轼历史人物:夏禹、、郑国、贾让、张戎、王景司马孚、姜师度、刘晏、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宋用臣、苏辙、都实、周用、万恭、潘季驯、杨一魁、朱之锡、靳辅、陈潢、高斌、郭大昌、栗毓美、林则徐、吴大澄、张曜俗语、谚语:跳进黄河洗不清、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天下黄河富宁夏、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成语:砥柱中流、海晏河清、河清海晏、河山带砺、黄河水清、砺山带河、鲤鱼跳龙门、俟河之清、中流砥柱

有关黄河的历史人物故事

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是河图;二是开山斧;三是避水剑。传说河图是黄河水神河伯授给大禹的。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他听说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于是就到处找水仙花。大禹治理黄河之前,黄河流到中原,没有固定的河道,到处漫流,经常泛滥成灾。地面上七股八道,沟沟汊汊全是黄河水。冯夷东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黄河、跨黄河、过黄河,常和黄河打交道。转眼过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冯夷很得意,又过黄河去一个小村庄找水仙花。这里的水不深,冯夷趟水过河,到了河中间,突然河水涨了。他一慌,脚下打滑,跌倒在黄河中,活活被淹死。冯夷死后,一肚子冤屈怨气,咬牙切齿地恨透了黄河,就到玉帝那里去告黄河的状。玉帝听说黄河没人管教,到处横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恼火。他见冯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该成仙了,就问冯夷愿不愿意去当黄河水神,治理黄河。冯夷喜出望外。满口答应。这一来可了却自己成仙的心愿,二来可报被淹死之仇。冯夷当了黄河水神,人称河伯。他从来没有挨过治水的事儿,一下子担起治理黄河的大任,束手无策,发了愁。咋办呢?自己道行浅,又没什么法宝仙术,只好又去向玉帝讨教办法。玉帝告诉他,要治理好黄河,先要摸清黄河的水情,画个河图,有黄河的水情河图为依据,治理黄河就省事多啦。河伯按着玉帝的指点,一心要画个河图,他先到了自己的老家,想找乡亲们帮帮忙。乡亲们都讨厌他好逸恶劳,没人答理他。他找到村里的后老汉,讲了他治理黄河的大志。后老汉见他如今成了仙,要给百姓们办点好事,就答应帮帮他。从此,河伯和后老汉风里来雨里去,跋山涉水,察看黄河水情。两个人一跑就是好几年,硬是把后老汉累病了。后老汉只有回去,剩下河伯继续沿黄河察看水情。分手时,后老汉再三嘱咐河伯,干事要干到底,不要中途而废,画好图就动手治理黄河,人手不够,他说服乡亲们帮忙。查水情,画河图,是个苦差事。等河伯把河图画好,已年老体弱了。河伯看着河图,黄河哪里深,哪里浅;哪里好冲堤,哪里易决口;哪里该挖,哪里该堵;哪里能断水,哪里可排洪,画得一清二楚。只可叹自己没有气力去照图治理黄河了,很伤心。河伯想想,总有一天会有能人来治理黄河的,那时,把河图授给他,也算自己没有白操心。河伯从此就在黄河底下安度晚年,再没有露面。不料,黄河连连涨水,屡屡泛滥。百姓们知道玉帝派河伯来治水,却不见他的面,都骂河伯不尽职尽责,不管百姓死活。后老汉在病床上天天盼河伯,一晃好些年不见面。他对治理黄河的事不放心,要去找河伯。他儿子叫羿,射箭百发百中。无论后老汉如何讲,羿不让他去找河伯。后老汉不听儿子劝阻,结果遇上黄河决口,被冲走淹死,连尸体都没找到。后羿非常恨河伯,咬着牙说,早晚要把河伯射死。后来,到了大禹出来治水的时候,河伯决定把黄河河图授给他。这一天,河伯听说大禹带着开山斧、避水剑来到黄河边,他就带着河图从水底出来,寻找大禹。河伯和大禹没见过面,谁也不认谁。河伯走了半天,累得正想歇一歇,看见河对岸走着一个年轻人。这年轻人英武雄伟,想必是大禹,河伯就喊着问起来:“喂,你是谁?”对岸的年轻人不是大禹,是后羿。他抬头一看,河对岸一个仙风道骨的老人在喊,就问道:“你是谁?”河伯高声说:“我是河伯。你是大禹吗?”后羿一听是河伯,顿时怒冲心头,冷笑一声,说:“我就是大禹。”说着张弓搭箭,不问青红皂白,“嗖”地一箭,射中河伯左眼。河伯拔箭捂眼,疼得直流虚汗。心里骂道:“混帐大禹,好不讲道理!”他越想越气,就去撕那幅水情图。正在这时,猛地传来一声大喊:“河伯!不要撕图。”河伯忍痛用右眼一看,对岸一个头戴斗笠的人,拦住了后羿。这个人就是大禹,他知道河伯画了幅黄河河图,正要找河伯求教呢。后羿推开大禹,又要搭箭张弓。大禹死死拽住他,把河伯画图的艰辛讲了,后羿才后悔自己冒失莽撞,射瞎了河伯的左眼。后羿随大禹一同趟过河。后羿向河伯承认了过错。河伯知道了后羿是后老汉的儿子,也没多怪罪。大禹对河伯说:“我是大禹,特地来找你求教治理黄河的办法哩。”河伯说:“我的心血和治河办法都在这张图上,现在授给你吧。”大禹展图一看,图上密密麻麻,圈圈点点,把黄河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水情画得一清二楚。大禹高兴极啦。他要谢谢河伯,一抬头,河伯跃进黄河早没影了。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米芾是如何处理重复字的?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书法创作过程中,如何避免字形与笔画雷同,是体现一位书家高超技巧的重要方面。通常碰到的问题就是在同一幅作品之中,出现相同的汉字怎么处理?这方面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的行书中有很多经典的处理方式,我总结了以下四种,供大家参考:1、改变字形要领:同一个汉字在行书中可以有不同写法,在出现重复字的时候使用不同写法

  • 王献之有哪些真实故事 300字左右,拜托。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十八口大缸》的故事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父亲很高兴,夸赞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小献之听后心中沾沾自喜

  • 关于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王羲之写染一池水王羲之小的时候,练字十分刻苦。据说他练字用坏的毛笔,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们叫它“笔山”。他家的旁边有一个小水池,他常在这水池里洗毛笔和砚台,后来小水池的水都变黑了,人们就把这个小水池叫做“墨池”。蘸墨水吃馒头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小的时候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孩子,每天都带着自己

  • 王羲之怎样刻苦学习书法的?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入木三分晋代王羲之,字逸少,是世上难得的才子。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时在父亲的枕中看到古代的《笔说》,就偷来读。父亲(发现后)问:“你为什么偷我秘籍?”王羲之笑而不答。母亲说:“你看《笔说》。”父亲见他小,怕他不能守住秘密。就对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后,我再传授给你。”王羲之诚恳的请求父亲:“现在

  • 你知道庆阳有哪些历史故事和名人轶事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庆阳是地级市,名人不少。今天介绍几位甘肃庆阳籍的解放军将军,他们是:△陈秀,甘肃庆阳人,解放军中将。1940年7月出生,1958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新疆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兰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部长、兰州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务,1997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王建民,甘肃庆阳人,解放军中将军衔

  • 请概述一个有关黄河的民间古事或神话传说或历史人物故事。(50字左右)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龙门--流传“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就源于此。这里水流湍急,相传鲤鱼如果能跳过龙门就可成龙。这个传说表达了人们对付出艰苦努力后到达理想境界的美好愿望,也激励着中华儿女顽强拼搏,奋斗不息。这里相传是大禹治水所凿开的一条峡口,因而又称禹门口。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他听说人

  • 杭州丝绸府的丝绸这么样?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不知道,苏杭的丝绸知道个羿唐丝绸,买过他家的,原创老牌子,图案设计别具一格。在苏州有好多家店铺的,苏州和杭州的丝绸不分伯仲应该,所以你也可以去看看羿唐丝绸他家的杭嘉湖平原雨水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合种桑养蚕。近代商品经济发展,沿海又是延长江,交通水运发达,有利于商品的流通。还有江南自古富庶,有购

  • 黄河历史人物以及故事名称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最著名的莫过于“黄帝”,原始社会末期,黄帝部落就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后来与炎帝部落联合打败了想称霸中原的蚩尤部落,再后来又打败了炎帝部落,确立了他中原天子的地位,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逐渐的融合了在一起,史称“炎黄部落”,今天我们自称“炎黄子孙”也就是那时候传下来的。。。。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创造发明了

  • 欧阳询有哪些草书作品?如何评价?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欧阳询书法多以楷书传世,为唐代“楷书四大家”之一。史书记载欧阳询书法初学王羲之。他传世的《草书千字文》“晋味”十足,超出世俗,书写矫健而灵活多变,飘若浮云,矫如惊龙,可见其在草书方面亦是实力不俗。欧阳询,楷书大家,被誉为楷书第一人,法度之严谨,笔画之险绝,让人惊叹。我们平时见到他的最多的作品就是楷书

  • 文学家司马光小楷书法,水平怎样?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司马光是北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他的小楷书法,结字严谨,用笔精到,拙朴方正,有晋人风韵,古雅而不失灵动,书卷气浓厚,非常有欣赏价值和艺术的学术研究价值。是文人气极具代表的一种书风。可供学书者临摹,也是学习的好典范。司马光是北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书法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广为流传,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