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怎样评价米芾的书法?他的书法有什么特点?

怎样评价米芾的书法?他的书法有什么特点?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70 更新时间:2024/2/3 7:05:42

米芾(1051一1108),湖北襄樊人。精通书画,特别擅长行书。他的行书达到了很高水平。

米芾行书高古脱俗,率真自然。深受二王″影响。一生临过很多名家古帖。达到了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变法境界。他的书法作品气势恢宏,重意趣。

在字形结构上,左紧右松,上松下紧,通过倾斜和错位来打造奇特险绝结构。变化丰富。

米芾行书章法疏中有密,密中有疏,计白当黑,虚实相生。就象中国画一样,无画处皆成妙境。下面举例说明:

图一,《临沂使君帖》,前三行与最后一行中间隔有较大距离,形成大疏大密关系。

图二,《清和帖》。第二行和第四行,还有最末一行有二、三字未写满,整体上看有透气感。

图三,《竹前槐后帖》。第二行、第四行、最末一行下部留有大片空白,虚实对比强烈。

图四,《长至帖》。整幅作品中间四行下部分留有大片空白,虚实相生。

图五,《晋纸帖》。前五行行距疏,后五行行距密。有疏密变化。

图六,《淡墨秋山诗帖》。字密行疏,行距相等,显得中和典雅。

宋四家之一的米芾,性豪放,行怪诞,拜石为兄,人称“米颠”,有魏晋遗风!

此人学书路径先学颜及柳,后学欧褚,再转入魏晋,研习“二王”,深悟得其精义,博采众家之法书,终获自家面目。

宋高宗《翰墨志》载:”米芾能得书之名,似无负于海内,芾于真楷、篆隶不甚工,惟于行、草诚人能品。以芾收六朝翰墨,副在笔端,故沉着痛快,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不烦鞭勒,无不当人意。然千古效真法者,不过得真外貌,高视阔步,气韵轩昂,殊不究其中本六朝妙处酝酿,风骨自然超逸也。”此九五之尊评价,草民多言无用!

米芾推崇“无刻意做作乃佳”理念,追率真求平淡,惟自然方能脱俗之“尚意书风”。特喜小王之新异天真而又不失自家风格。精神超凡,性格兀立,终成大家。

传世书法名录:《苕溪诗卷》、《蜀素帖》、《多景楼诗贴》、《李太师帖》《研山铭》、《东坡木石图题诗》等。

《苕溪诗卷》,是其“集古字”向自家面目过渡作品,有二王笔法和结构兼自家法则,侧锋落笔,八面出钟,在顿挫提按中一改欧、、颜、柳的单调笔法,使作品之长短粗细、欹侧正屈、疏密大小,乃至整章行气都极富变化。使执笔处于控制与被控之间,意匠经营和自然天成日臻完美,充满着灵气动感。

《蜀素帖》为最精彩,字迹左斜,自然洒脱,清雄绝俗,简直超妙人神,正锋、侧锋、藏锋、露锋之施展,长短粗细,姿态万千,展示其个性独具的“刷字”风格。表现出纵逸豪雄、天马行空之特质,影响巨大,亦是后人追慕之范本!

苏东坡的书法观与米芾的书法观有何不同?二人谁的成就对后世影响更大?

谢谢你的提问。米芾与苏轼可谓忘年之交。

苏轼要比米芾大16岁,出名也早,米芾久闻苏轼大名,第一次到汴京,首先四处打听苏轼,看见苏轼的书法,也崇拜不已,连忙临摹。

米芾31岁那一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贬官在黄州,米芾去拜访苏轼。后来,苏轼回到汴京,与李公麟、苏轼、米芾一起雅集,可谓历史上文人的盛事。

米芾多次与苏轼讨论书法,苏轼指点他要学习魏晋书法。

可以说,苏轼是米芾的老师,也是米芾的朋友。

但是在书法上,米芾应该是术有专攻,所以,他的书法要更胜一筹。

米芾曾经说过自己与苏轼书法的不同。他说,苏轼画字,我刷字。

其实,米芾把他和苏轼的书法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米芾的刷字,其实就是用笔放得开,所以,他能做到“八面出锋”,笔法章法有一种汪洋恣肆的潇洒与超脱。

而苏轼就没有那样放得开。

米芾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影响是深远的,苏轼的书法也影响深远,但是,临摹学习书法,还是米芾比较多。

米芾与苏轼的书法,都是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人物。米芾以深得魏晋精神,特别是深得王献之的笔意,笔法更加丰富变化,所以,实际影响要比苏轼大一些。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散文、诗词、绘画都有极深的造诣,其书法更是位列“宋四家”之首,历来备受称誉。“宋四家”中除了才华横溢的苏轼之外,还有雄放奇肆的黄庭坚、八面出锋的米芾,以及蔡襄,“苏黄米蔡”宋四家的书法观都存在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

那么苏轼的书法观与米芾的书法观有何不同呢?二人谁的成就对后世影响更大?首先,苏轼书法力求创新,(创新就是苏轼所推崇的书法观)并且重视天然之美、字外功夫,把“意”放在书法的中心地位,他说:“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苏轼还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苏轼书法以“二王”风姿妩媚为基础,兼融汉碑之宽厚,魏碑之刚健,其书广泛汲取前人营养,有颜真卿的丰雄,李邕的豪纵,杨凝式的任意,柳公权的清劲;在书法理论上,苏轼徭调“意”和“韵”,不拘古法,力求创新,作品体现了他作为一位大文学家、大书法家的深厚素养。

其次,米芾的书法观是强调“得笔”,就是执笔和运笔,要能提能按,能往能收,米芾天资高迈,为人狂放,又称“米颠”,其书法以笔势为最具特点,就像黄庭坚所称:“如快剑入阵,强弩射千里,所当穿扎。书家笔势,亦穷于此。”苏轼称赞米芾书法:“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苏轼都自叹不如米芾啊,

但不管如何,“苏黄米蔡”宋四家的书法观都是强调抒情和主观表现,“宋人尚意”,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至于苏轼、米芾两人谁的成就对后世影响更大,只能这么说,“自成一家”者各有各的成就,后世书法不管是取法苏轼,还是取法米芾,都可得之精髓。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比较长江之歌和黄河颂的相似之处?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相同之处:《长江之歌》和《黄河颂》都是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它们都抒发了作者的爱国情怀。长江与黄河都是我国的代表性景物,也表现了我国的富饶与广阔,更能体现出作者们的爱国之情。长江之歌和黄河颂都是以爱国为主,同样的波澜壮阔,同样的催人奋起。两首诗风格相近,都是直抒胸臆,热情豪迈。扩展资料:《长江之歌》你

  • 传说黄河是黄龙黄帝变的,长江是青龙炎帝变的,是这样吗?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是这样,黄河是黄龙,长江是青龙。它养育了两岸子孙,促进灌溉良田,土地肥沃!发展航运,水电能源用之不竭,鱼虾等水产品取之不尽……更调节了山川秀丽的景色,容纳千百河流乱水,是大禹治水的见证,是我们中华儿值得骄傲的母亲河!传说是古代先民在科学不太发达的时代对一些自然现象的神话。我们祖先在漫长的进化史中,创

  • 关于黄河的神话传说和人物故事(相当简略)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1华夏儿女缘何称炎黄子孙2黄河的故事3鲤鱼跳龙门的传说4林则徐5大禹治水6苏轼历史人物:夏禹、、郑国、贾让、张戎、王景、司马孚、姜师度、刘晏、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宋用臣、苏辙、都实、周用、万恭、潘季驯、杨一魁、朱之锡、靳辅、陈潢、高斌、郭大昌、栗毓美、林则徐、吴大澄、张曜俗语、谚语:跳进黄河洗不

  • 米芾是如何处理重复字的?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书法创作过程中,如何避免字形与笔画雷同,是体现一位书家高超技巧的重要方面。通常碰到的问题就是在同一幅作品之中,出现相同的汉字怎么处理?这方面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的行书中有很多经典的处理方式,我总结了以下四种,供大家参考:1、改变字形要领:同一个汉字在行书中可以有不同写法,在出现重复字的时候使用不同写法

  • 王献之有哪些真实故事 300字左右,拜托。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十八口大缸》的故事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父亲很高兴,夸赞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小献之听后心中沾沾自喜

  • 关于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王羲之写染一池水王羲之小的时候,练字十分刻苦。据说他练字用坏的毛笔,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们叫它“笔山”。他家的旁边有一个小水池,他常在这水池里洗毛笔和砚台,后来小水池的水都变黑了,人们就把这个小水池叫做“墨池”。蘸墨水吃馒头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小的时候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孩子,每天都带着自己

  • 王羲之怎样刻苦学习书法的?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入木三分晋代王羲之,字逸少,是世上难得的才子。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时在父亲的枕中看到古代的《笔说》,就偷来读。父亲(发现后)问:“你为什么偷我秘籍?”王羲之笑而不答。母亲说:“你看《笔说》。”父亲见他小,怕他不能守住秘密。就对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后,我再传授给你。”王羲之诚恳的请求父亲:“现在

  • 你知道庆阳有哪些历史故事和名人轶事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庆阳是地级市,名人不少。今天介绍几位甘肃庆阳籍的解放军将军,他们是:△陈秀,甘肃庆阳人,解放军中将。1940年7月出生,1958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新疆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兰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部长、兰州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务,1997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王建民,甘肃庆阳人,解放军中将军衔

  • 请概述一个有关黄河的民间古事或神话传说或历史人物故事。(50字左右)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龙门--流传“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就源于此。这里水流湍急,相传鲤鱼如果能跳过龙门就可成龙。这个传说表达了人们对付出艰苦努力后到达理想境界的美好愿望,也激励着中华儿女顽强拼搏,奋斗不息。这里相传是大禹治水所凿开的一条峡口,因而又称禹门口。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他听说人

  • 杭州丝绸府的丝绸这么样?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不知道,苏杭的丝绸知道个羿唐丝绸,买过他家的,原创老牌子,图案设计别具一格。在苏州有好多家店铺的,苏州和杭州的丝绸不分伯仲应该,所以你也可以去看看羿唐丝绸他家的杭嘉湖平原雨水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合种桑养蚕。近代商品经济发展,沿海又是延长江,交通水运发达,有利于商品的流通。还有江南自古富庶,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