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盖勒大天使驱逐叛逆天使》这幅画又名《米盖勒大天使战胜恶魔》。画家以强烈的明暗和冷暖色彩的对比,渲染非人间的人物情节,借以制造恐怖不安的气氛,大概想借以表现美好的天堂和善恶争斗的人间。就艺术风格而论,是对文艺复兴现实主义的背叛,表现了画家个体意识。
谁知道马的故事
塞翁失马的故事
在我国古代,北方边塞的一位老翁走失了一匹马,乡邻们都来安慰他,老翁说:“这件事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过了几个月,那匹走失的马自己跑了回来,而且还带回了一匹雄壮的骏马。乡邻们知道后,都前来表示庆贺。这位老翁说:“这未必不是坏事。”老翁的儿子喜欢骑马,他在骑那匹骏马时摔了下来,跌断了大腿。乡邻们听说以后,都前来慰问。这位老翁却毫不在意地说:“这倒未必不是福。”不久,匈奴兵大举入侵,老翁的儿子因腿跛而免去了征兵。乡里的其他青年都被征兵调去打仗了,而且大多数战死沙场,老翁的家庭却安然无恙。
故事线人启示:心态决定命运。
一位伟人曾经说过:“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要么你控制命运,要么命运控制你,故事中老子不就是这样吗?当我们财产遭到损失时,不要过于伤心,更不能因为失去了财富而影响身心健康。有些东西,无论是什么原因,丢弃也好,损坏也好,被盗也罢,被骗也罢,既然事情已经发生,就让它过去了,不应再为它心痛不已,久久不能忘记。只要从中认真吸取教训就是了。本来损失心爱的东西,心灵上已经有了创伤,如果不能很快让心平静下来,而是伤心不止,势必造成霜上加冰,更加伤害身体,影响自己继续创造财富。
其次,当你突如其来的得到身外之物时,不能盲目乐观,一定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有它也可,没它也罢,不宠不惊。而且还应倍加小心,切不可忘乎所以才是。就以这位老翁为例。当他家的马丢失后又带回来另一匹骏马时,别人都向他庆贺,而老翁却心知肚明,认为“这未必不是坏事”。为什么?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儿子爱骑马,这是一匹生马,儿子未必能马上降住它,难免不被摔伤。后来,果罗真如此。所以,当儿子摔断了腿,别人来安慰时,他才又能不在意地说出“这倒未必不是福”的感叹来。他不但没有因为儿子摔伤而遭受致命的打击,而且还保持了乐观的态度。
另外,在亲人遇到伤害和灾难时,不能整天沉浸在悲痛之中,要学会尽快解脱,振作精神,鼓足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要客观面对现实,心胸宽广,多往好处想,遇事往前看。这样,再大的困难也能征服,再难过的坎也能迈过,再悲愤的日子也能尽快度过,而且还能化悲痛为力量,无所畏惧。你看,当老翁的儿子摔断了腿时,老翁不但没把它视为祸,还当作福来看,这是何等的乐观和大肚啊!正因为老翁有如此良好的心态,他才始终把握住了自家的命运,无论发生什么事,都没能大起大落,大喜大悲,而是依如平常,赢得了安然无恙地幸福生活。
伯乐相马的故事
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延续到现在。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干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连素以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都仔细寻访,辛苦倍至,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即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