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日本人所说的“寂”是什么?

日本人所说的“寂”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253 更新时间:2024/3/2 8:57:35

寂是一种审美体验,到底是什么审美体验呢?

这么说吧,寂就是通过人的观察、感受,愣是在一个主流审美认为有残缺、甚至丑陋的物品身上能寻找出美来的体验。

比如苹果手机、无印良品等我们很多现代产品的设计,其灵感都来自与寂。当主流都在做加法,争相地整一些花里胡哨的设计时,它们的设计理念却反其道而行,就是两个字简洁。

这时候你或许会说,哇塞,日本化真NB!这么厉害的审美文化,中国怎么就没有呢?

先别着急对我们自己的文化自卑,也别去跪舔日本的“寂”,下面咱们先了解下“寂”怎么来的,再做分辨也不迟。

日本的寂到底是什么?先讲一个三只茶碗的故事:

话说18世纪末,日本人用500多两黄金,从中国大清国买走了一只陶碗。当时的500多两黄金是什么概念?放在今天,差不多是几千万人民币。

除此之外,日本还有两个更有名的茶碗,一只藏在藤田美术馆,另一只藏在静嘉堂。是19世纪初,日本人分别花了40公斤黄金和120公斤黄金的巨款把它们买回去的。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日本人买三只茶碗,在中国一定是国宝级别的宝贝吧?

其实并不是,那时候,中国人更喜欢精致的青花瓷,不太把这些看起来有些粗陋的茶碗当回事。这就相当于你到了巴黎香榭丽舍大道去买包,没有买LV也没买爱马仕,而是花大价钱买了个当地的小品牌,那肯定是因为自己是真心的喜欢。

这说明什么?说明你有强烈的个人审美,而且你的审美跟主流不一样。这就是理解寂的其中一个核心词否定否定主流。

日本自大化改新之后,开始借鉴大唐的制度,中国的文化更是更为了日本贵族阶层的社交符号,文人们互相见面,你不会吟诵几首唐诗词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

然而,日本人经过一段模仿中国文人主流文化的热潮之后发现,自己总是这样照搬人家的东西很没面子,但当时日本学习中国开设太学开展教育还没多少年,大多数的日本人还在忙着上山下海抓刺身,也确实捣鼓不出来什么搬得上台面儿的东西。

因此,日本想弄出一套跟中国主流的文化稍显不同的文化,还是得去中国寻找。因为,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隐藏着很多小众的宝贝。

所以到日本的博物馆去看吧,宋代以后,日本人从中国买回去的,几乎都不是中国主流的东西。

如果你带着明代人的审美标准去参观日本国立美术馆,会觉得很奇怪。日本人为什么要把中国的二流货色当成国宝呢?其实就是这个原因,日本人想提高自己的文化审美水平,出于自尊心又不肯完全照搬中国的主流文化(那不成为中国的文化附属国了吗),但当时又苦于自己捣鼓不出来像样儿的东西,就只能从中国的小众文化中挑选出一些他们认为的精品。

所以,今天中国人会觉得日本保存了很多中国没有的古籍,还有已经失传的艺术形式,比如禅宗画。这不是因为他们保存文化传统的意识更好,而是因为他们选择的标准跟我们不一样。我们主流文化界所忽视的,正是他们主流文化珍视的。

因此,很多少去过日本后就会发感慨:中国文化中的很多宝贝生在了中国,最后却长在了日本。

比如说南宋的僧人画家牧溪,他在中国的艺术界根本就不入流,他的画在中国也几乎失传,但是他的画对日本禅画有着深刻的影响,倒成了“日本画道的大恩人”。

(图|松猿图)

(图|牧溪的远浦归帆图,现京都国立博物馆)

日本著名的美学家被誉为“民艺之父”的柳宗悦:“当我第一次看到牧溪的画,看了好久好久。我认为牧溪的故乡在日本。”

柳宗悦的意思是说,中国人不认可牧溪,就算他生在中国,但是他的艺术、他的精神是属于日本的,他的故乡就在那里。

所以你看,日本人为什么要买中国人看不上茶碗?要推崇进不了中国绘画史的牧溪?正是因为他们虽然中国学习,却又不希望被中国彻底同化。

中华文明如此之伟大,日本想要摆脱它的影响,建立自己的文化,你想这得有多难?日本人就像是从大山旁边再起高峰,他们的否定得有多决绝。

从丰臣秀吉的时代开始,他们就彻底不再亦步亦趋地效仿中国,而是拿当时中国二流的东西,跟中国强大的主流文化对抗,靠否定主流文化,再改造非主流文化来创造自己的文化。

比如日本茶道,中国茶刚传入日本的时候,日本流行奢华的茶室。丰臣秀吉甚至在北野大茶会上,就摆出一个完全用黄金打造的黄金茶室,奢华至极。

然而,日本茶道的鼻祖千利休(丰臣秀吉的茶师),却简化了茶道,用朴素的道具,建简陋的茶室,选择用跟丰臣秀吉完全相反的画风,将中国的茶文化改造成一种全新的文化。千利休就是要否定“黄金屋”这种审美,用朴素否定奢华,简化否定繁缛,日本茶道也就彻底脱离了中国的茶文化。

你看,日本否定中国文化的方式并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原有的文化基础上,建立一套新标准。中国主流觉得二流,觉得小众的文化,我日本可不这么看。

这时候或许你就会恍然大悟了,日本人还真是这样,不管这文化是中国的,是欧美的、还是南洋的,只要比日本先进,它都能坦然接受这外来文化,然后基于自己的理解和自己的需要,对外来文化进行改造。最后,这种改造也好,传承也好,还都能保存下来。

外来文化,尤其是中国的文化,日本改造的非成功,比如日本的八道(歌道、书道、茶道、花道、剑道、艺道、柔道、香道),都是从中国文化中摄取来的,但它们经过改造后给人的感觉又非常的“日本”,究其根本是日本人为这些文化在形而上注入了一种统一的标准。或许你已经猜到了,这套标准也属于“寂”的范畴。

说来也“巧”,日本的这套改造中国文化的标准,其思想资源也来自中国,只是它也不是中国主流的儒家思想,而是禅宗。

日本是如用禅宗思想重新建立审美标准呢?这就要说到寂的第二个关键词:物化。

虽然,禅宗思想被日本僧人从中国带回了日本,也跟中国的禅宗沿着完全相反的路径发展。

从禅宗的受众上来说,中国禅宗是向上的,而日本禅宗是向下的。什么意思呢?就是从禅宗影响的社会阶层来看,在中国,禅宗所影响的是中国上层社会的文人士大夫,而在日本则完全相反,日本的全民都受到禅宗影响。

在中国南宋的时候,日本的荣西和尚把禅宗从中国带到日本后,先是吸引了武士阶层,然后在社会中迅速发酵,传播到平民中。

从禅宗思想的本身来看,中国禅宗更像是一种思维训练,是形而上的;而日本禅宗呢,从一休和尚开始,禅宗就往形而下的方向发展。日本人把禅物质化,跟生活结合在一起,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日本,一切皆可以为禅,生活中的一切皆有禅意。修禅的方式并不限于寺庙和各个道,而是社会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践行禅宗,所有的东西都可以通向禅。

在日本,吃饭可以禅、喝茶可以禅、读书可以禅、杯子可以禅、房间也可以禅。“修为高”的日本人甚至在蝉鸣鸟叫的声音中都可以感受到禅意。他们觉得虫鸣是动听的音乐,深秋时分,从蟋蟀的叫声中,能听出悲秋的惆怅,因为夏天已然逝去,冬天就要来了,因此而产生人生苦短的悲叹。

怎么着?听着很神奇吧?日本就是这么个神奇的国度,估计他们上厕所方便时都能通过禅获得巨大的精神力量。他们认为这种精神力量,就是美的力量,就是寂。

总之,日本人的寂美学简直就像是一场大型的禅宗思想应用实验,其中最成功的要数茶道和能乐了。

日本的茶道,前面咱们提到过了,你平时肯定有所了解。就是通过几十道复杂的工序,能把三块钱一两的高沫、满天星喝出三千块一两的感觉来的那种神奇的技艺;能乐呢,你可以把它理解成日本传统的音乐剧。

是茶道之美,寂就是能乐之美。

在日语中的本意是简陋,日本茶道就是从简陋中求美,追求一种不要繁华、不要装饰,直指本源的精神,这就是的体现。

寂在日语中的本意是旧的。在能乐表演中,慢慢地延伸出了一种美学含义,简单来说就是沧桑美。换言之,“寂”未尝不是对凄清、衰微、没落、凋零、空旷、孤苦、古旧等一般视为负面的、不完美事物,而是把其引起的负面心绪进行把玩、欣赏、转化和升华,赋予其一定的积极意义和价值。日本人认为外表衰朽、老旧,不会减损这种美,反而会强化这种美。

是空间的,寂是时间的;是哲学的,寂是美学的;是主观的,寂是客观的。

把和寂这两个字结合一下,我们就大概能得到寂的美学意义了。寂是物之禅,也就是通过人和物交流,获得宗教般的审美体验。这种美,需要摒弃各种装饰,存在于事物的内在,还得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结语读到这里了,相信各位看官对日本的“寂”的认识,在自己的心中也有数了。我个人认为日本的寂很nice,但我们也不用盲目地羡慕和或模仿。其实,这些东西在我们中国文化中都有

在哲学上,寂不仅同佛教禅宗简朴洒脱的生活趣味具有深层关联,同中国老庄哲学返璞归真的自然观也如出一辙。在审美意识上,寂同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冲淡”、“简淡”、“枯淡”、“平淡”等“淡”之追求也一脉相通。

日本的寂审美文化、脱胎与寂的产品设计之所以在现代社会流行,不正是我们生活在热闹、拥挤、嘈杂的现代社会环境里,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为我们带来的太多多于、甚至没用的东西吗?

人对物质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为了不被物质欲望淹没,我们需要在精神上找寻自我。

理解寂,我们可以脱下五颜六色的品牌服装,换上纯色质朴的衣服;我们可以暂时离开喧嚣的都市生活,到远郊山林中修复自我。

“寂”让现代人在物质和精神的天平上保持平衡,因为它可以让人一边过着世俗的物质生活,一边去享受原本宗教苦修才能够获得的精神满足。所以,寂开始在世界流行。

END

本文为“达文有话说”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从最先开始了解日本美学,是从“物哀、幽玄、寂”开始。

前几天重新看了《寻访千利休》,千利休是日本的一代茶圣,也是他将寂这个美学概念推向了极致。

最先开始,是信了别人推荐时说的那句话,“也许看懂了这部电影,就明白了寂”。

在概念里,寂一般指的是朴素又安静的事物。它源自小乘佛法中的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

一直以来,我了解寂,但我从来不能好好说明这种感觉,或者像别人解释。

但是当我看完这部电影时,也释然了,不仅是我,日本人本身也是如此,寂无法被解释。

包括《茶之书》,作者冈仓天心在文章里也避免直接提到“寂”这两个字。

因为寂这个概念本身就是非理性的,未完成的,太过清楚的解释“寂”这个概念,也许只会削弱他的力量。

所以,如果我说清楚了寂是什么,也许这是失败的。

在美的国度里,理论永远次于感觉。

寂到底是什么?

在此之前,我的理解是粗糙,不对称,简朴、节制、自然、亲切。

更具象一些,也许是长满青苔的庭院石灯,缺角的古旧茶碗,枯寂留白的禅寺山水。

在千利休的眼里,寂是这样的。

他打扫完满地的落叶,然后摇晃一棵树,好让少许的叶子落下来。这是寂。

他割下一捆捆草,使它们竖立在原野上,并把顶部绑紧束好,就这样,一座草屋出现了。

第二天,松开草束后,一瞬间草屋又回归为广大草原上的草堆之一,这也是寂。

后世给日本茶道美学列出了七个文化关键词,同时,这也是寂的。

自然,缺陷,枯槁,简素,幽玄,脱俗,静寂。

我在看《寻访千利休》的时候很多次都想哭,因为每一个片段几乎都融合了一个或几个寂的关键元素。

自然之美

利休举办茶会招待前,走到樱花林,折了樱花,而归布置茶房。

轻轻推开房门,屋顶装饰的樱花被风吹落,大自然让整个茶室变成了气韵流动的“间”。(“间”,也是日本的八个审美要素之一)

这一点还有千利休年轻时造出来的水月。

乍一看只是普通的漆器,拿来给织田信长献宝时还遭到了同行的嘲笑。

而当它注满水,放置到月亮之下,月亮倒映进来,便是镜花水月。

朴素之美

黑乐茶碗是利休特别推崇的茶具,质感漆黑,极为朴素,甚至留有手工的痕迹。

千利休所创建的草庵风格的茶室“待庵茶室”,是日本三大国宝级茶室之一。

而这座国宝级的茶室大概只有三四平方,装修布置极其简素。

简素之美

幽玄和阴翳分不开。

庭院深深深几许,通往茶室的路要穿越树木,栅栏,岩石,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慢慢与俗世逃离。

幽玄之美

而幽玄之美一定会引发脱俗之美。

脱俗,脱离俗世。

我觉得这是任何美学都不能缺少的一个要素,逃离感。

丰臣秀吉还是织田信长的家臣时,官场失意,于是就来千利休的茶室讨一杯茶喝,接着就进入了一个安然、静谧的空间,茶室短短的帘,隔开的是一整个外面的世界。

脱俗之美

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很喜欢和学艺术的朋友待在一起,他们自身的小宇宙,有时候就是一个可供逃离的空间。

电影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样一个细节。

千利休在烛火前,放有剪着鸟儿影子的薄纸,上下晃动,移动在只有树枝的古画前,就像鸟儿在挥动翅膀。

电影的最后一句台词,是由千利休的妻子,宗恩说出来的。

深爱的丈夫被丰臣秀吉下旨自裁,而她却依然能保持镇定的盖一袭白布到一地的鲜血之上。

这又何尝不是“无常之美”的一种。

“格子拉窗、小炉床、

土制的柱子和天花板围成壁龛,

弯腰才能穿过的小门……

凡此种种,莫不为美,

皆为我夫利休,对完美茶道的极致追求“

千利休完成了对茶道的改革和完善。

自此,日本茶道不再是饮茶,而是融合了饮食、园艺、建筑、花木、书画、雕刻、陶器、漆器、竹器、礼仪,变成了一种综合的文化体系。而茶室的本身也从一个空间变成了一种场域文化。

千利休对于日本的影响其实远远超出了茶本身,他所坚持的东西不仅影响到了美学,也影响到了日本文化、世界观和哲学。

现在的我已经放弃了对“寂”这个概念的追寻,也许它就像佛教中的智慧一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看到夏日繁茂的树木,想到冬日就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横过天空,看到华美的宅院大厦看似宏伟华丽,其实底部的地基长满了杂草和苔藓。

这让我想起了曹雪芹的《好了歌》。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也许这就是寂的力量。

寂是动态的,是让你想象到过去或未来的,是随时可以发生的,也最不是固有的。

当衰减、染浊和退化的自然过程,都在你的眼前中如实呈现,那一刻,一朵花,一杯茶里,都能看到“人生有限,众生皆苦”。

也许寂的真相,就是人生的真相,就是大自然的真相。

所有事物都是非永存的,所有事物都是不完美的,所有事物都是未完成的。

《茶之书》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我给很多人讲过,也很多次写过。

在16世纪,朝颜花在日本是非常罕见的花朵,千利休却整整种植了一个园子,并悉心照料。

这消息传到了丰臣秀吉的耳朵,他表示想要去赏朝颜,于是利休就邀请丰臣秀吉到家里喝一杯早茶。

在约好的那一天,丰臣步入花园,却发现所有朝颜花已消逝无踪。地已经整平,铺满精巧的卵石与砂砾。

暴君勃然大怒,可当进了茶室,映入眼帘的那一幕让他彻底转怒为喜:在壁龛之上,珍贵的宋代铜器中。

独插一枝朝颜。

这就是花朵的全部意义。花朵们自己也能理解与欣赏这种全然的意义。

有些花死得绚烂,将生命交于风,无拘无束,随之飘散。

当百年前,已被岁月附上痕迹的古旧铜瓶中,插着一只满是露水,但明天就会凋谢的花朵。

当被古旧的青苔和千年前被造好的房屋包围着的水塘中间,一只青蛙跳进其中,激起一圈涟漪。

我真的不懂这是什么,或为什么,却一次次因为太美,而流下泪来。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浙江有哪些美食?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谢师友邀请。浙江省有典型山水江南、鱼米之乡美誉,有11个地级市、37个市辖区、19个县级市、32个县、1个自治县。有5657万人口。这么大的省,问我有哪些美食,真叫人难以回答。别说是一个省有哪些必吃美食有多少,就是一个地级市的美食也答不全。但是,浙江菜系也是中国八大名系之一,菜式小巧玲珑、菜品鲜美滑

  • 你们村里有没有人无意之中挖到了古代的宝贝,现在过得怎么样了?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我们村就有个老头,上世纪九零年代,出来跟人家包工头修路,有一次,修路过程中,就发现了座古墓,那时候普通人文物保护意识也不强,当时包工头就朝他喊,下去看看,有东西没,没东西就填了,工期紧。老头当时还精壮,就跳下去了,一个人在墓洞里扒拉了会,出来说,没啥东西,然后就回填了!其实老头下去,真扒拉到几件好东

  • 端午节要到了,糯米怎样做才好吃?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端午节,糯米除了可以包粽子以外,其实还可以做成特别简单的糯米酿油豆腐。这道糯米酿油豆腐,是广东人特别喜欢吃的家常菜。包粽子实在是太费时了,而且工序特别繁琐,而今天强嫂要跟大家分享的这道糯米酿油豆腐,做法十分简单,简单快捷又好吃,喜欢吃糯米粉朋友绝对值得一试。【糯米酿油豆腐】【准备食材】:油豆腐,糯米

  • 怎么做一桌让对方今生忘不掉的晚餐?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

    大家都这么认真的吗?那我来皮一下。楼上的所有回答都是有难度的。因为菜看着都很好吃,而把好吃的菜做好不容易。那么为什么不反其道而行之?让别人这辈子忘不掉,一定得是惊喜吗?惊吓了解一下?毕竟一次性把很多可怕的东西全集中在一张桌子上也是需要实力的好吗?ok我先列个菜单。题主不要慌,不要担心具体的菜谱到底怎

  • 山东有哪些历史名城?有什么样的文化传承?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山东临淄,是我国古代东方历史名都。从西周初年姜太公封齐建国,经春秋桓公称霸,战国威宣称雄,开创稷下学宫,倡百家争鸣,至西晋废齐,临淄作为诸侯王国的都城累计1300余年。时光流逝,那宏伟华丽的宫室台榭虽不复存,但齐国故城垣和宫殿台基依然存在,故城内外还耸立着150多座齐王和名士陵墓。齐国故城人为景观荟

  • 求莎士比亚的几个故事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十二夜》剧情简介:第一夜爱情就如一场大病,过了,就好第二夜只有恋爱中的人才认为他们的相遇不是偶然第三夜小心那些热恋中的人,因为他们都是疯的第四夜因为热恋,再累再衰,还是可以提着早餐来见你第五夜男人的尊严都放在女人其它男人身上第六夜女人的尊严都放在他们脸上第七夜你快乐所以我快乐?第八夜女:为什么我为

  • 无头骑士异闻录的故事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无头骑士异闻录》的故事简介?答:故事简介:以池袋为舞台,一个以向往非日常的少年、爱找碴的小混混、跟踪狂的电波系少女、以作情报贩子\“为乐”的青年、专接不寻常病患的密医、迷上魔物的高中生以及骑着漆黑色机车的\“无头骑士”等展开一连串不正常但爽快的恋爱故事。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答题不易,如果满意望

  • 科技创新 例子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科技创新意味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技术应用力及技术发展力,有别于科技创新的另一个领域,就是基础科学的创造力,不过,基础科学目前要有新的突破,制约的条件很多,全球的高端科学家们,致力于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的发展,然而,有很多的应用科学,是在实践中去发现的。简单的描述这两个领域,就像我们国家的“科学院”与“工

  • 简述杨致远的创业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

    杨致远于1968年11月8日出生于中国台湾省台北市,其父在其两岁的时候去世,他和弟弟由母亲抚养长大。母亲是英文和戏剧教授,在杨致远10岁时,她带领两个男孩举家迁往美国,为孩子寻求更好的成长环境,定居在加利福利亚州圣何塞市,取英文名JerryYang。刚到美国时,杨致远英文基础几乎等于零,他当时惟一知

  • 泥人张的故事写了一件什么事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泥人张在天庆馆偶遇海张五,遭其戏弄,泥人张遂捏海张五像反击,海张五说贱卖都没人要,第二天,满大街都是海张五的泥人还贴着贱卖海张五的条,海张五只好自己出大价钱全买走。蛇这种肉食性爬行动物,应该很多人都惧怕把,特别是住在丛林附近的人,如果早上起来发现一条蛇在自己的床边,那非得吓死不可。其实蛇也没那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