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得还不错,祝贺!赵孟行书代表性的有三种风格,一是中年时期“二王”一脉书风的《前后赤壁赋》,尽得魏晋风流遗韵;二是67岁时作《相州昼锦堂记》卷,多用方笔,力可扛鼎,气宇轩昂;而赵孟的手札作品,与上述两类略有不同,属于第三种,自然随意风格。
赵孟《行书十札卷》信手拈来,自然随意,其中楷、行、草相间,温润匀美,自然地流露出作者的性情意趣和功力修养。
与原帖相比,题主这个临得略显拘谨,可以放松一点,临习时不光看字形,也要体会原作者的书写性情和喜怒哀乐,尽量与原作性情相仿佛,恣性而书,也许效果会更好!
更多书法技巧与精彩内容,请关注【麓风轩】
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赵孟是不是历史上一流的书法家?
绝对一流书法家!
我认为他是继王羲之以后的又一个书法大家。其行书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峰!
如果说,王羲之的行书为少女,赵孟绝对是少妇的成熟而温婉。
赵体看起看简洁易懂,但学书者十有八九难以靠近其殿门!看起来尽在咫尺,实际写起来,差距在十万八千里之外!学《兰亭序》的六七分时,你的行书就已经能看得过去,学赵体非到九十分,才可看到功夫了得!
欧体有道家仙骨清俊,柳体有如如金刚不坏之庄严,而赵体字,似历经过除却巫山不是云,曾经桑海难为水的敦厚儒者,既有人间气息,更有超越与旷达!
而颜体则是铮铮的托孤大臣!
对于赵孟,董其昌,傅山,都在生命的晚年,最终心悦诚服!
赵孟是书法史上一代宗师,这个毋庸置疑。他们楷书,行书,草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以他为代表的元代时期以帖学为主的书法面目。另外他精于六体,正草隶篆都写得很到位。特别楷行书,几乎每一幅都是精品,而且留下了大量墨迹,在书法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汲黯传》是赵孟真迹吗?有何依据?
【《汲黯传》是赵孟之真迹,但是欣赏到这幅书法作品之际,我有点怀疑这是他的真品?】
元代最负盛名之大书法家赵孟赵孟之楷书与柳公权、欧阳询、颜真卿合称为“楷书四大家”,其中赵孟之书法取法为“二王”、直接魏晋,其“真、行、隶、草、篆等俱是当世首位,小楷又是子昂诸书首位。”此论为同期之大书法家鲜于枢对赵孟之评价。
笔者阐述道,赵孟之小楷主要师法于“二王”以及钟繇、东晋道士杨羲,对于“二王”的《黄庭经》、《东方塑画赞》、《洛神赋十三行》与钟繇各贴推崇备至。因此赵孟之小楷面貌的风格,与“二王”和钟繇之书风大多有相似之处。
所谓赵孟之小楷《汲黯传》赵孟之小楷代表作品有多种,这其中我们能够经常欣赏到的就是《老子道德经》、《汲黯传》等。这其中的《汲黯传》是小楷代表作品中难得之珍品。
所谓赵孟之《汲黯传》小楷特点,与他的《老子道德经》相比更加显得厚重典雅,其用笔轻重得宜,行笔从容不迫一气呵成;不急不躁,虽然多方笔却不失温润,飘逸而不矫揉造作,收笔稍重,更加显得用笔用墨而一丝不苟。特别是在弯笔从容使转,折笔立顿方棱,竖笔捺撇重,其它笔划疏淡参差而穿插当中。
历代书法大家对该作品都作了崇高积极之评价,但依笔者之见,该作品与《老子道德经》书写风格有明显不同的地方,并不是赵孟那一贯的让我们比较熟悉之风格行径,值得研究与推敲。
感觉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