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在二王书法中讨生活的人,怎么能超过二王?可以说,是二王成就了赵孟。谢谢
赵孟算是超过了二王吗?
从历代对赵孟的书法评论中,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认为赵孟超过了二王。我们就事论事,不去理会前人的评价,单纯的从书法角度来看赵孟是否超过了二王。
赵孟书法,受赵家皇族的影响,有宋高宗赵构的遗风,圆润上不如赵构,而遒丽过之。这是他学习王羲之《兰亭序》和《圣教序》的结果。赵孟所学的《兰亭序》,是石刻定武《兰亭序》拓本。体态劲瘦。没有神龙本《兰亭序》丰润。我们都知道,学习书法取法乎上。赵孟学习王羲之的两件作品,均为刻本。这在法上就输了一把。他为什么不学神龙本墨迹《兰亭序》?开玩笑!虽然神龙本不是王羲之原迹,那也是天下独一无二的一件孤品,就算他见过,也不可能朝夕临习啊。这件东西不是他的。能看一眼都是非常幸运的事。
其实不只是赵孟,中国古代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见过王羲之王献之的字像什么样。有钱人家,买到王羲之王献之的作品拓片,就已经很不错了。真迹能见到的,凤毛麟角!没见过二王的笔迹,去讲超越二王的话,是不是有点不靠谱!
我们不是要把王羲之神秘化,可以把赵孟和二王的作品进行对比。二王书法自然逸纵的神态,把赵孟的作品和他们放在一起,就可看到赵孟作品局促,谨小慎微的用笔。除了本身的性格外,他的生活环境,迫使他做任何事都得小心谨慎。
赵孟是大宋皇室宗亲。远祖是宋高祖赵匡胤。本来皇位应该是他们这一支族继承的。却被赵光义篡夺了。失去皇位继承权的赵德芳一脉的后人,只能夹着尾巴做人。当大宋被蒙古人灭了以后,元世祖忽必烈把赵孟请到朝廷做官,忽必烈见到赵孟时,惊呼他“真天人也”。赵孟那个帅,直接秒杀现在的小鲜肉!虽然忽必烈对他恩宠有加,也只是封他一个闲职,并没有实权。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只能事事小心。包括写字,都不能有出格的地方。要知道,在古代,“字如其人”,给他随便挑个茬子,脑袋就要搬家。所以赵孟的书风,妍媚柔弱。比不得傅山宁可被杀,也决不为清人做事。所以傅山极其渺视赵孟的为人。从而连带他的书法一道被傅山痛恨。
在四大楷书中,赵孟占有一席之地。大家觉得四大楷书中,各人都有自己的书体,而做为书圣的王羲之,为什么没有列在四大楷书中?这四大楷书,全部出自于王羲之书法体系当中。他们都是王羲之书法体系里的脉流。而王羲之则是源头。就如一个父亲生育了四个孩子,辈分上的差异,没有王羲之,四大楷书也就无从谈起。
赵孟有“前后五百年,纵横一万里”的美誉。虽然如此,往前数五百年,他才到唐代大约柳公权的这里,离王羲之还远着呢!
赵孟为什么能日写万字?
历史上记载赵孟能“日书万字”,这个并不是夸张,能够熟练掌握毛笔技法的古人,一天写一万字是完全有可能的,正常情况下,古人用毛笔的熟练程度和我们今天使用钢笔或者中性笔一样。
我们今天的人用中性笔一天写一万字是可以做到的,我们上学的时候写作文一般都是四十分钟写1000字左右,一天是能够写10000字的。我用业余时间用手机一天还能打5000字呢。
古人能够做到一天写一万字,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他们从小使用的是毛笔,对于毛笔的性能掌握的非常的熟练,完全可以自由的书写,不像我可就今天有人写毛笔字要考虑很久才写上一笔,写完还要来回的欣赏自己的大作。
第二,由于工具的限制,古代人写的字都是非常小的,古人拳头大的字都属于大字了,我们今天一些人用斗笔写还算不上大字,因为有人已经开始用拖把写字了。
我们之所以认为古人不可能一天写一万个字,是因为我们平时见到的写毛笔字的人写的都非常的慢,影响了我们的判断,其实练习书法的时候是要慢的,我们看的是练习的状态,不是正常文字书写的速度。
加上我们现在大部分人写的字都非常的大,所以速度也会比较慢,一天写一万字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古人,一其实赵孟这样的高手是可以的。
日书万字,即使在以毛笔为书写工具的古代,能有这样能力的人,也是很稀少的。赵孟具有的这个能力,才会被人们世代夸奖。
他为什么能日书万字?这个日书万字,指的是他的小楷。他的小楷,近于行楷。流动性非常的强,点画间的承接完美,这在速度上会有相当大的提升。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有熟练的书写能力,扎实的书写功底,是流畅的保证。小楷的书写速度,也会比大字快很多。
现代人练书法,写的都是大字。以大字的书写速度,写的又是唐代碑版楷书,一天磨蹭出几百字来,根本体会不出来日书万字的真实性,一说日书万字,便有人出来质问。总拿自己去和古人较量。如果有古人的能力,谁还会无事乱喷!
书体也是决定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与赵孟同时代的另一个大书法家康里夔夔,日书三万字,真正的笔下生风,快如闪电。写草书的话,现代人也有人能达到这个数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