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的传统春节,没有了从前的氛围、热闹、欢乐、味道,为什么?

中国的传统春节,没有了从前的氛围、热闹、欢乐、味道,为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227 更新时间:2024/1/17 7:20:20

这不能一概而论,以偏概全,现在的春节,与以往相比较,略现不同,这与时代的进步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关系。以前是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图个团圆和热闹的氛围,放现在也是一个样,照样有年味,到处都洋溢着欢乐祥和幸福的景象。

至于年味的体会,每个不同年代出生的人,感受都可能会有所差别,这就是我们中华化博大精深的精髓所在。年代稍长的人感受到的是以往物质相对比较缺乏时的年味,能够吃上几顿肉,吃饱几餐饭都是享受幸福的生活,兄弟姐妹聚在一起热闹嬉戏,分享快乐和融洽感情,感觉年味特别浓厚有趣。

随着时间的推移,面临着社会进入少子化阶段,没有了兄弟姐妹齐参与的那种热闹场景,热闹嬉戏的场面不再,加上现阶段也比较讲究环境保护,提倡环保,在很多地方,为了安全和保护环境,禁放烟花炮竹,减少环境污染,在感觉上好象是没有了年味,总感觉好象少了乐趣,其实不然,随着现代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和推陈出新,由过去的燃放烟花炮竹过渡到外出游玩,参与文化娱乐活动中,没有了亲力亲为的那种体验,总感觉少了点乐趣。

如今,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突飞猛进,一些娱乐项目和娱乐模式已经转变为个人喜好,现代的进步已经代替了过去的一些玩乐模式,个中的体会也就不同。所以说,大家都是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实变化中转变角色,在现实中进步。细心体会,年味还是那样浓,还是那样热闹欢腾,还是随处可见欢乐的景象。

1、时间问题,以前的春节从年从农历十二月就开始期待了,一直持续到过了元宵节。现在都是要忙到年前一两天到了初六就全都要出来去上班去忙活了。

2、年俗少了,以前的记忆里正月里舞龙灯弄社火敢庙会好多春节活动都没有或者变味了。

3、年少的我们当时无忧无虑,现在到我们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房贷的年纪,也没有什么心思过年了。

4、亲戚间的各种攀比,各种打听。家里的爷爷奶奶辈不在,整个家族没有了凝聚。亲戚也不愿意走动。

5、部分地区因为环保,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过年冷清清缺少了爆竹氛围,和平时一样。

春节我们的传统大节,需要国家层面的引导,社会层面的配合。越来越多人忘记了年俗,忘记了过年祭祖等等问题。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冯玉祥为何要把退位后的溥仪逐出紫禁城?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好像给很多人的印象是冯玉祥激进的脑袋一热,就把溥仪赶出去了,其实这里也有一段故事,我来絮叨一番。退位后的小朝廷清廷虽然早被推翻,但按着民国政府与清室签订的优待条规定,溥仪在宫内仍然保持着他的“皇帝尊号”。这个“小朝廷”对外虽不能再发号施令了,可是在紫禁城内,清王朝时代的一切陈规旧制丝毫未变。满、蒙王

  • 湖北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

  • 鲍焦的故事谁知道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鲍焦,周之介士也。周朝初期的隐士,传说他因不满时政,廉洁自守,遁入山林,抱树而死!后人多怜其忠烈。与介子推齐名!见庄子。索隐从颂者,从容也。世人见鲍焦之死,皆以为不能自宽容而取死,此言非也。正义韩诗外传云:“姓鲍,名焦,周时隐者也。饰行非世,廉洁而守,荷担采樵,拾橡充食,故无子胤,不臣天子,不友诸侯

  • 陈圆圆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陈圆圆生卒:不详籍贯:常州武进.陈圆圆:常州武进(今属江苏)人,本姓邢,名沅,字畹芬。为苏州名妓,善歌舞。初为田畹歌妓,后吴三桂纳为妾。三桂出镇山海关,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克北京,曾被俘。三桂降清,清军攻陷北京,仍归三桂,从至云南。晚年为女道士,改名寂静,字玉庵。民间传说称吴三桂降清是为了她。陈圆圆母

  • 中国名人故事10篇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

  • 苏辙有什么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苏辙轶闻故事张方平对苏辙兄弟的品评苏洵带苏轼、苏辙去拜谒张方平,张方平与兄弟二人谈论之后颇为惊赏。第二天出了六个题目,让他们拟作,而自己偷偷在壁间窥视他们的反应。两人得题后各自运思。苏辙对某一题意有些疑虑,偷偷指著题目请示哥哥,苏轼也不答话,拿笔倒敲矮桌暗示语出《管子注》,苏辙疑而未决;又指著下一题

  • 燕青绰号“浪子”,却行为表现得“正能量满满”,那他是不是“浪”得虚名啊?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浪子”是燕青的绰号,这个绰号并不是“浪荡子”缩写或者简称,而是隐含着燕小乙的身份:卢俊义的娈童。燕青的出场描写,施耐庵点破了他的真实身份《水浒传》第六十回:吴用智赚玉麒麟,张顺夜闹金沙渡,燕青出场。却说卢俊义让吴用算了一回八字,寸心如割,坐立不安,便让人把主管叫来商量事情。李固等一众主管应声前来,

  • 二十四孝有哪些小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01孝感动天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嚣,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02.戏彩娱亲周老莱子,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着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03.鹿

  • 关于包公祠的神话故事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包公祠墓园内迁安了包拯及其夫人、子孙的遗骨。包公曾言: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故有“不肖子孙,不得入墓”的传说。整个墓园庄重肃穆,寓包拯禀性峭直、刚毅之意。包公祠占地1公顷,由大殿,二殿,东西配殿,半壁廊,碑亭组成。风格古朴,庄严肃穆。祠内陈展有包

  • 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请说说他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说的是吴三桂和陈圆圆的故事,冲冠一怒为红颜。陈圆圆殊色秀容,花明雪艳,能歌善舞,色艺冠时。十六岁时被苏州戏院请去唱戏唱曲,名噪江南。后来,国丈田畹选美,软硬兼施地夺走了陈圆圆,这就是“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只有泪沾衣”。以后,在田府侍宴时,被手握重兵、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