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在真正的历史中,有谁用过空城计?

在真正的历史中,有谁用过空城计?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834 更新时间:2024/4/27 1:55:14

提到空城计,大家下意识想到的肯定是诸葛亮,不少人在看到这个情节的时候都会赞叹诸葛亮的智慧,实际上在真正的历史之中,诸葛亮压根没有用过空城计,准确的说在《三国演义》这本小说之中,很多东西都是虚构的,而且在这本小说中,一直是在刻意神话诸葛亮,当然并不是说否定诸葛亮的才华。

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谁用过空城计呢?根据《资治通鉴》来看,五代南吴的周本用过,当时他在夜里登上城楼与众将士喝酒,敌人用弓箭试探,他们依然是巍然不动,吴越害怕周本安排有伏兵,再加上又是夜晚,于是对方选择了撤退。

还有一个便是唐朝的张守他也用过,此人负责修缮被吐蕃毁去的瓜州城,可是在刚刚修建的时候吐蕃又来攻击,城中能战斗的士兵数量很少,于是张守也命人举行宴会,吐蕃人见到这种情况,也是选择了撤退,他们也怕张守带了大批士兵埋伏,有趣的是张守在见到吐蕃人撤退之后,还派人追击,吐蕃军队更是迅速的撤退。

除了这两个人,还有一位伟人也用过空城计,这位伟人便是我们伟大的主席,毛主席一生用过不少次空城计,第一次是毛主席在塘边村和贺子珍一起开会,结果这个时候有人告诉毛主席外面有七八十人的地主保安队前来捉他,毛主席命人带着村民去山里躲着,自己带人留在了村里,对方来到村里之后,看到主席等人这么淡定,立即选择撤退。

第二次是毛主席在面临追兵的时候,特意将自己的去写在了一块木板子上面,敌人看到之后反而不敢追击。如果说前两次不算什么的话,第三次那绝对是神了,毛主席在西柏坡驻扎的情况被傅作义知道,傅作义决定带十万士兵来突袭,主席得知之后,立即写了一篇章《动员一切力量,歼灭可能向石家庄进扰之敌》,在这篇文章里写上了傅作义的各种事情,并且把傅作义的作战计划都写了进去,并且还用广播四处传播,傅作义得知后突袭计划作罢,要知道这个时候主席只能动用一万人马而已。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空城计故事梗概?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空城计故事概括空城计起因:三国时期,诸葛亮错用马谡失掉战略要地街亭,使魏将司马懿顺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地攻来。当时,诸葛亮身边已经没有大将,城中只剩余2500名士兵。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计成空城计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待命,不许私下大声鲜花,如违斩首示众

  • 忠义小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关羽以忠义著称,考其事迹主要有: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救白马曹操解重围关云长挂印封金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关云长义释曹操等回。忠好理解,忠于刘备。义,应该既指桃园之义,又有曹操待他的深情厚意(如果只是前者,那么关云长义释曹操岂不是不忠不义)。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来看关羽的忠义,前几件事做的没话说,

  • 历史上的空城计,真的是司马懿故意配合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空城计”出自小说家之笔。就三国故事整体而言,“空城计”的经典计谋是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的。诸葛亮运用“空城计”惊退了司马懿,不但使诸葛亮免遭被擒,也使司马懿能巩固自己的位置,为今后夺取魏国政权创造机会,可谓是双赢的妙计。为何上演“空城计”《三国演义》的“空城计

  • 空城计是司马懿故意放走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司马懿真的没有看透空城计吗?《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可谓是用兵如神,所向披靡,不但通晓兵法,善于排兵布阵,而且还能未卜先知,呼风唤雨,可谓是神一样的存在。由于诸葛亮坚持北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又被后人誉为忠诚的代表,人臣的楷模。然而就是这位无往不胜的军事家,因为用错了马谡,导致街亭失守,而不得不上演

  • 杨震暮夜却金 这则小故事的寓意 给故事换个题目 解释字的意义 故人知君 知()何谓无知 何()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杨震暮夜却金》讲述了杨震“暮夜”拒贿的故事,本文妙就妙在“暮夜”二字上。在夜深人静之时,在没有第三者知道的情况下,杨震作为王密的上司,同时又是他的恩师,坚决拒收重金,并且铮铮铁言,这是天理不容,法理不容,人理不容,情理不容的事,其“慎独”的精神可嘉,堪称历代师表。故事虽小,其教育意义却不小。一个人

  • 空城计,诸葛亮司马懿在琴声和沉默中完成了一次怎样的生死交流?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空城计这一桥段的创作真是充满了智慧,把诸葛与司马的战场较量转换为心理斗争,斗智、斗勇、斗耐力、斗胆量、斗见识、斗思想、境界,看谁心理素质好,看谁胆识高。司马懿可辨别的是琴声里面的真伪,其他均为假象。考验诸葛亮的是大胆、沉着、临危不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稳操瑶琴而心不乱。司马懿可谓诸葛亮的知音,料定

  • 我看不懂这些小故事 谁来帮我解说下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第一个应该好理解吧,前一部分是讲述一个女孩的不幸经历,然后通过一个牌友说这个男的影响了社会风气而终结,那个尴尬的笑真是对这个社会极大的讽刺。第二个就是在说,一个人的价值不是体现在做事多少上,更与得到的回报轻重无关,我们不应把生命方在对虚幻东西的追逐上,这是一个典型的寓理故事阳光明媚的一天,小牛和小鸭

  • 历史上,空城计除了诸葛亮这个,还有哪些呢,最后结果都怎样了?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彭老总在西安高调空城,马继援傻傻分不清,最终错失夺回西安的良机。彭老总在西安的这出空城记唱得非常绝妙,在近代战争史中也非常出名,绝对算得上是一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经典战例。也说明了彭老总绝对是一个有勇善谋的战神。彭老总但其实在我军中远不止彭老总使用过空城计,像贺帅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在桑植领导开展土地革命

  • “人尽可夫”的主人公是谁?“人尽可夫”有什么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古人为了注解“人尽可夫”,特地聘请了一个“形象代言人”,不,是“形象代言鸟”鸨。据传,这种鸟有个奇怪的特性,只有雌性没有雄性。你可能哑然失笑,没有雄性怎么繁衍?难不成雌雄同体?雌雄同体只在低等的软体动物和植物中出现,鸟类还没听说过有这种情况,那么大鸨究竟靠什么繁衍呢?借种!古人发现,大鸨是相当的开放

  • 乘人之危的典故,改编成一个小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定语;含贬义,同趁人之危示例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八章,梁鹄的属官苏正和却不畏强霸,而梁鹄又是盖勋的朋友。当时,受凉州刺史管辖的武威太守横行霸道,非忠也,梁鹄果然来与他商议处置苏正和的事。盖勋打比方规劝梁鹄说,是不仁的行为。”之后。盖勋听了断然拒绝说:危险,灾难,并且建议他乘此机会,当上了郡太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