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非遗”直到很晚才被普遍重视。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次正式出现在国际法律文件中。而在此之前的数十年中,绝大多数国家对文化遗产的理解还停留在人类遗迹和自然景观层面,世界文化遗产相应也只包括“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看得见摸得着是最起码的条件。
雅乐,直译为“优雅的音乐”,指的是1520世纪中在越南王宫的各种风格的音乐和舞蹈。它在各种庆典仪式的开始和结束时演出,如周年庆典、宗教节日、加冕、丧葬或接见仪式等。越南众多的本土音乐种类中,只有宫廷雅乐堪称是具有全国影响、与东亚各国传统有着紧密联系的音乐。宫廷雅乐的演奏需要人数众多的乐师,有时需要伴舞和伴唱,歌舞演员服饰雍容华贵,衣料质地精良。大型乐队由乐鼓领头指挥,占据中心位置,其他包括多种打击乐器排钟、锣、铃铛、木铃以及管弦乐器笛子、芦笛、小号、筝和琵琶等。
我国有多少项非遗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单
2016年中国二十四节气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至此,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达39个!中国书法、中国篆刻、昆曲、长城、莫高窟…中国39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遗产,是文明的印记。
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南音、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侗族大歌、粤剧、格萨(斯)尔、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热贡艺术、藏戏、玛纳斯、花儿、西安鼓乐、中国朝鲜族农乐舞、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中国雕版印刷技艺、呼麦等22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等3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