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史文化探索:投笔从戎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历史文化探索:投笔从戎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229 更新时间:2024/1/17 6:33:37

投笔从戎,拼音是tóubǐcóngróng,意思是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出自《后汉书·班超传》。那么典故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东汉初期,有一位受命出使西域,经过艰苦斗争,重新打通丝绸之路,成为我国历史上继张骞之后,为促进中西经济和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的英雄,他就是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的弟弟,名叫班超。

汉光武帝建立东汉王朝以后,请了一个大学问家班彪整理西汉的历史,班超便是著名大文豪、史学家班彪的儿子。父亲班彪,哥哥班固,都是非常有名的历史学家,著名的史书《汉书》就是他们父子俩编撰的。班超,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他肯动脑筋,能言善辩,读了不少书。

公元62年(汉明帝永平五年),班固被明帝刘庄召到洛阳,做了一名校书郎,班超和他的母亲也跟着去了。当时,因家境贫寒,班超便找了个替官家抄书的差事挣钱养家。

然而,虽然出生于文学世家,班超却对文学不感兴趣,日子久了,他再也不甘心做这种乏味的抄写工作了。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突然感到一阵莫名的厌烦和苦恼,忍不住站起来,弃笔感叹:“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就这样,他决心投笔从戎,抛弃案头工作去从军。听了这番话,周围的人都讥笑他异想天开,班超感叹地说:“庸人怎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啊!”

公元73年,班超投笔从戎,如愿以偿。当时,汉明帝派大将军窦固出兵攻打匈奴。班超随军出征,担任窦固手下的代理司马官职。由于他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得到窦固的赏识,派他出使西域,目的是联络西域各国,共同抗击匈奴。

那时候,东汉和匈奴都希望拉拢西域诸国以增强自己的实力,削弱对手,所以不得不对西域诸国恩威并用。班超带着随从人员三十六个先到了鄯善,开始的时候鄯善王对他们很客气,过了几天,匈奴也派使者来同鄯善国联络,由于匈奴使者的从中挑拨,鄯善王对班超的态度渐渐冷淡起来,并且产生了敌意。警惕的班超想到可能是匈奴派来了使者,鄯善王有倾向匈奴之意,必须先下手为强。一天晚上,刮起了大风,班超一把火烧了匈奴使者团的大营。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灌夫骂座"有什么典故吗?"灌夫骂座"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灌夫骂座”有什么典故吗?成语“灌夫骂座”是什么意思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灌夫骂座】故事的主人公:灌夫,西汉著名将领。【灌夫骂座】是什么意思?指灌夫酒后骂人泄愤,形容为人刚直敢言。【灌夫骂座】出自哪里?《史记·魏其武安侯列

  • 如何解释成语"曲突徙薪"?背后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曲突徙薪”?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曲突徙薪【拼音】:qūtūxǐxīn【解释】:曲:弯;突:烟囱;徒:迁移;薪:柴草。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东汉·班固《汉书·霍光

  • 一鸣惊人语出《韩非子·喻老》,关于它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一鸣惊人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一

  • 如何理解成语"一代楷模"?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一代楷模”?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一代楷模【拼音】:yīdàikǎimó【解释】:一个时代的模范人物。【成语故事】:隋朝末年,隋炀帝穷兵黩武骄奢淫逸。他好大喜功,先是开凿大运河,后来几次兴兵东征,大举侵略朝鲜。全国的青壮男

  • 弃官奉亲是什么释义?这个历史典故又有怎样的成长心语?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弃官奉亲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 成语"州官放火"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何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州官放火”?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州官放火【拼音】:zhōuguānfànghuǒ【解释】:指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成语故事】:宋朝时,有个名叫田登的州官。为了维护他的尊严,下令不准人们

  • 历史文化探索:明察秋毫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成语典故

    明察秋毫,读音是míngcháqiūháo,形容眼力好到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事物。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一切,也指视力很好。出自《孟子·梁惠王上》。那么成语明察秋毫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齐桓公小白、晋文公重耳曾在春秋时先后称霸,统领诸侯,是霸主中的代表。几百年后,战

  • 如何理解成语"因势利导"?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因势利导”?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因势利导【拼音】:yīnshìlìdǎo【解释】:因:顺着;势:趋势;利导:引导。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成语故事】:战国时期的孙膑是有名的军事家,他曾经与庞涓一起学过兵法。后来庞

  • 成语"后生可畏"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后生可畏”?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后生可畏【拼音】:hòushēngkěwèi【解释】: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成语故事】:孔子在游历的时候,碰见三个小孩子,有两个正在玩耍,另一个却

  • 成语"之乎者也"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之乎者也【拼音】:zhīhūzhěyě【解释】:这四个字都是文言虚词,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成语故事】: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在当上皇帝以后,准备拓展外城。他来到朱雀门前,抬头看见门额上写着“朱雀之门”四个字,觉得别扭,就问身旁的大臣赵普:“为什么不写‘朱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