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如何解释成语"人弃我取"?背后有什么历史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人弃我取"?背后有什么历史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515 更新时间:2024/1/19 9:01:31

解释成语“人弃我取”?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人弃我取

【拼音】:rénqìwǒqǔ

【解释】:别人抛弃的东西我拾起来。原指商人廉价收买滞销物品,待涨价卖出以获取厚利。后用来表示不跟别人争,仍然有好处。

【成语故事】:

“人弃我取”这则成语是白圭说的“人弃我取”,它的本意是别人抛弃,我去取来。现在用来表示自已的兴趣或见解不同于他人。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货殖列传》,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战国初,魏候任用李悝为相国,厉行改革,加强统治。他实行保护农民利益和发展农业的“平籴”法。所谓“平籴”,就是国家在丰收年份用平价买进粮食,到荒年时以平价卖出,使粮价保持稳定。这样,就促进了封建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之一。

李悝的经济改革,尤其是所实行的“平籴”法,使一个名叫白圭的商人受到发。经过反复思考,他想出了一种适应时节变化的经商致富办法,这就是“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这个办法说起来也很简单,那就是别人不要的我要下来,别人要的我就给予。

按照这个办法,在丰收季节,农民收的粮食很多,大家都不要,价钱也就便宜下来,他就大量买下粮食。这时,粮价虽然很低,但蚕丝、漆等因不是收丝或割漆的季节,没有大量上市、价钱自然很高,他赶紧把这些货物卖出去。

到了收丝时节,蚕丝大量上市,价钱贱下来,而粮价却高了起来。这时,他就收进蚕丝,卖出粮食。就在这买进卖出之间,牟利致富。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羊质虎皮"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羊质虎皮”?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羊质虎皮【拼音】:yángzhìhǔpí【解释】: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成语故事】:在所有的动物

  • 成语"小巫见大巫"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解释呢?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小巫见大巫【拼音】:xiǎowūjiàndàwū【解释】:巫:旧时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人。原意是小巫见到大巫,法术无可施展。后比喻相形之下,一个远远比不上另一个。【成语故事】:三国时期,东吴孙权身边的名将张绂,是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不但能写诗,还擅长作赋。当时著名的文学家陈琳是他的同乡,

  • 成语"铁砚磨穿"有什么历史典故吗?"铁砚磨穿"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铁砚磨穿”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铁砚磨穿”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铁砚磨穿】故事的主人公:桑维翰(898年—947年),字国侨,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大臣,石敬瑭卖国的帮凶。【铁砚磨穿】是什么意思?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形容立志不移,持久不

  • 历史文化探索:宾至如归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成语典故

    宾至如归,读音为bīnzhìrúguī。宾:客人,指客人到这里就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形容招待客人热情周到。出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那么成语宾至如归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成语故事】:春秋时,郑国子产奉郑简公之命,出访晋国。晋平公摆出大国架子,没有迎接他。

  • 成语"吴越同舟"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吴越同舟”?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吴越同舟【拼音】:wúyuètóngzhōu【解释】:吴越:指吴国人和越国人。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成语故事】:春秋时,吴国和越国经常交战。一天,在吴越交界处河面的一艘渡船上

  • 历史文化探索:手不释卷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成语典故

    手不释卷,读音为shǒubùshìjuàn,意思是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那么成语手不释卷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一次,他点兵3万,用船80余只袭击荆州。水手一律身着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舱里。黑夜,船

  • 成语"​髀肉复生"是什么意思?"​髀肉复生"出自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髀肉复生”是什么意思?“髀肉复生”出自于哪里?这个成语是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髀肉复生的出处国志》:曹公既破绍,自南击先主。先主遣麋竺、孙乾与刘表相闻,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

  • 成语"疾风劲草"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疾风劲草”?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疾风劲草【拼音】:jífēngjìncǎo【解释】:在猛烈的大风中,只有坚韧的草才不会被吹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知道谁真正坚强。【成语故事】:西汉末年,刘秀起兵反抗王莽。一次他率人马在经过

  • 成语"闻雷失箸"出自于哪里?"闻雷失箸"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成语典故

    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成语“闻雷失箸”出自于哪里?成语“闻雷失箸”是什么意思?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闻雷失箸】故事的主人公: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

  • 成语"脍炙人口"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脍炙人口”?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脍炙人口【拼音】:kuàizhìrénkǒu【解释】: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和称赞和传讼。【成语故事】:这个成语是从《孟子·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