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如何理解成语"一问三不知?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如何理解成语"一问三不知?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505 更新时间:2023/12/21 12:13:25

解释成语“一问三不知”?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语】:一问三不知

【拼音】:yīwènsānbùzhī

【解释】:原意是对某一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都不知道,现在用来表示对实际情况一点也不知道。

【成语故事】:

公元前468年,晋国的荀瑶率兵攻打郑国。郑国在春秋初年是个强国,后来日渐衰弱,成为一个弱小的诸侯国。郑国君抵挡不住晋军的进攻,于是派大夫公子般到齐国去求救。

公子般到了齐国后,齐国的君主陈述了晋国如果吞并郑国就会威胁到齐国的情况,祈求齐国派兵救援郑国。齐国的君主平公觉得公子般说得有理,况且他也不能容忍晋国吞并郑国而更加强大,构成对齐国的威胁,于是就派大夫陈成子率军前去救援。当陈成子率领军队到达淄水河岸的时候,天下大雨,士卒们不愿意冒雨过河。这时,郑国的向导子思很清楚,如果齐军不抓紧行进的话,郑国的都城可能就会有危险了。于是,他力劝陈成子赶快渡河。陈成子也知道情况紧急,于是下令过河。

陈成子披着雨篷,拄着兵戈,焦急地站在山坡上指挥齐军过河。战马见了的滔滔的河水吓得嘶叫,他使用鞭子狠抽,硬逼它们过河,经过一番努力,齐军安全地渡过了淄水,准备与晋军交战。

晋军统帅荀瑶见齐国军队来救郑国,感到很意外,因为他没有想到齐国会出兵晋国交战。他看到齐军军容严整,心里有点害怕,便对左右的部将说:“他们的军队排列得非整齐,我们恐怕打不过他们。我们还是撤兵吧。”荀瑶一边下令撤军,一边派一位使者去齐军营地拜见陈成子,想让这位使者去离间陈成子和郑国的关系。没想到,陈成子根本就不信这个使者说得话,把他赶了回去。

齐国的使者走后,有个名叫荀寅的人报告陈成子说:“有一个从晋军来的人告诉我说,晋军打算出动一千辆战车来袭击我军的营门,要把齐军全部消灭。”陈成子听了,骂他说:“出发前国君命令我说:‘不要追赶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马。’晋军即使出动超过一千辆的战车,我也不能避而不战。你方才竟然讲出壮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话回国以后,我要把你的话报告国君。”

荀寅自知失言,于是感慨说:“唉,君子谋事,对于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都要考虑成熟才能上报。而我现在对这三方面全不清楚就发表意见,怎能不碰壁呢?难怪我总是得不到信任,只身逃亡在外,全怪我不懂策略呀……”

几天后晋军撤兵,陈成子也率军回国。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不可救药"有什么历史典故吗?"不可救药 "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不可救药”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不可救药”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拼音】:bùkějiùyào【解释】: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成语故事】:西周的厉王,生活奢侈,骄奢淫

  • 成语"万马齐喑"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万马齐喑”的历史典故是什么?“万马齐喑”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清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龚自珍,也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之一。龚自珍27岁中举,11年后才中进土。倒不是他不肯用心,而是因为他从小讨厌那些禁锢思想的八股文,不愿写

  • 成语"不敢越雷池一步"是什么意思?雷池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不敢越雷池一步”是什么意思?所谓的雷池是在哪里呢?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不敢越雷池一步出自于《晋书·庾亮传》:亮并不听,而报温峤书曰:“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白话意思就是:庾亮给温峤写信:我更加担心在西边镇守的陶侃

  • 成语"气壮山河"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气壮山河"是什么意思呢?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气壮山河”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气壮山河”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拼音】:qìzhuàngshānhé【解释】:气:气概;壮:使壮丽;山河:高山和大河。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成语故事】:北宋末年,解州闻喜县人赵鼎,少年时

  • 红楼梦第三回主要内容是什么?这回该如何解析?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成语典故

    红楼梦第三回内容概括:贾雨村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贾雨村传闻朝廷起复古员,请林如海写信给贾政帮助(自己有此意,却偏要林如海说出,是奸雄之心)。林如海热心帮助,并且说出荣国府的贾母要接黛玉的工作,让贾雨村和黛玉同行。贾雨村有了两个小童,当是林家所赠。贾府接黛玉只要几个老妇人,连牢靠下人都没有,则是王

  • 历史文化探索:釜底游鱼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成语典故

    釜底游鱼,拼音是fǔdǐyóuyú,意思是指在锅里游着的鱼。比喻处在绝境的人。也比喻即将灭亡的事物。出自《后汉书·张纲传》。那么成语釜底游鱼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成语故事】:张纲是东汉顺帝时的一个小官,为人忠诚,刚直不阿。他不怕专断独行的大将军梁冀,上奏皇

  • 历史文化探索:白驹过隙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语典故

    白驹过隙,汉语成语,拼音是báijūguòxì,意思为比喻时间过得快,光阴易逝。出自《庄子·知北游》。那么成语白驹过隙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春秋时期,孔子专程去向德高望重的老子请教关于“至道”的学问,老子对孔子说道:“你想问道的学问,就必须先斋戒,把心里的杂

  • 成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拼音】:chéngménshīhuǒ,yāngjíchíyú【解释】: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成语故事】:“

  • 成语"尔虞我诈"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尔虞我诈”?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尔虞我诈【拼音】:ěryúwǒzhà【解释】:尔:你;虞、诈:欺骗。表示彼此互相欺骗。【成语故事】:春秋时,楚庄王率领军队攻打宋国,因久攻不下,决定撤军。这时,替庄王驾车的申叔时建议说:我们如果在

  • 成语"半老徐娘"有什么历史典故吗?详解半老徐娘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半老徐娘”有什么历史典故吗?这个成语出自《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徐娘”是何许人,她是南朝梁元帝的一个妃子,娘家名叫徐昭佩,因年过芳龄,却还打扮的十分的风骚,故有“徐娘半老,犹尚多情”一说。可见不是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