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惩羹吹齑"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成语"惩羹吹齑"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991 更新时间:2024/1/17 19:38:35

解释成语“惩羹吹齑”?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惩羹吹齑

【拼音】:chénggēngchuījī

【解释】:羹:用肉、菜等煮成的;齑:细切的食肉菜。被热汤烫过嘴,吃冷食时也要吹一吹。比喻受到过教训,遇事过分小心。

【成语故事】:

“惩羹吹齑”这句成语,出于屈原《九章》的《惜诵》那首诗。屈原在《九章》始用此语。屈原叙述自己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的始末,和自己对待现实的态度,基本内容与《离骚》前半篇大致相似,故有“小离骚”之称。

全篇以楚听信谗言而疏远屈原开头,引出他对天发誓,以表忠诚,并各路神明申诉自己忠而被谤的事实和原因。并且找占梦的厉神以占卜前路。屈原问“终危独以离异兮?”(是否要遭受疏远?)。成语所处诗句为占梦者对屈原的劝告,先告诉他楚王是靠不住的,众口铄金,你遭受这样的对待,已经吃亏了,不如改变志向,放弃对楚王进逆耳忠言,谨慎做人(惩于羹而吹齑兮,何不变此志也?)。后面还摆事实讲道理,劝屈原回头。后是屈原对未来道路的纠结,左右为难之下,他决定独善其身。这首诗对于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的心路里程十分重要。也代表了中国古代士大夫在理想受挫之际,在价值观、人生观上的矛盾心态,以及最终的正面选择。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知难而退"有哪些故事?又该怎样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知难而退【拼音】:zhīnánértuì【解释】:原指作战要见机而行,不要做实际上无法办到的事。后泛指知道事情困难就后退。【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是两个比较大的国家,它们为了争夺霸权,相互之间不断进行战争。郑国是个比较弱小的诸侯国,在晋、楚争霸的过程中,它有时依附晋国,有时又不得

  • 成语"天衣无缝"有什么典故吗?"天衣无缝"的神话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天衣无缝”有什么典故吗?“天衣无缝”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天衣无缝】故事的主人公:郭翰【天衣无缝】是什么意思?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天衣无缝】出自哪里?前蜀·牛峤《灵怪

  • 成语"间不容发"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间不容发”?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间不容发【拼音】:jiānbùróngfà【解释】:间:中间。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成语故事】:西汉的辞赋家枚乘,是吴王刘濞的谋士,他见刘濞积蓄力量准备反叛,便

  • 成语"下里巴人"出自于哪个典故?"下里巴人"含义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下里巴人”出自于哪个典故?“下里巴人”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宋玉是战国后期楚国的一位文人。楚王听别人说了他一些坏话,就把宋玉找来问道:“先生的行为恐怕有些不检点的地方吧!为什么许多人都对你不满意呢?”宋玉答道:“先让我说

  • 成语"举一反三"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举一反三”?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举一反三【拼音】:jǔyīfǎnsān【解释】: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成语故事】:有一天,“至圣先师”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

  • 成语"疲于奔命"是什么意思?"疲于奔命"出自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疲于奔命”是什么意思?“疲于奔命”出自于哪里?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疲于奔命】故事的主人公:巫臣,本名屈巫,字子灵,春秋时期著名人物。原是楚平王大夫,出自楚国公族之一的屈氏。因慕夏姬之美,而用计携夏姬出奔晋,辅佐晋景公。子重

  • 成语"至死不悟"背后有什么成语故事?该如何解释?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至死不悟”?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至死不悟【拼音】:zhìsǐbùwù【解释】:至:到;悟:醒悟。到死也不醒悟。【成语故事】:古时候,临江地区有一个人外出打猎,捉到了一只小麋鹿,心中十分高兴,便把这小麋鹿带到家中养了起来。

  • 成语"三迁之教"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三迁之教”的历史典故是什么?“三迁之教”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孟子名珂,是我国战国时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3岁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孟母是个很有教养的妇女,为了把儿子培养成为有用的人,非常重视对他的教育。孟家附近有一块墓地,出滨

  • 成语"闻鸡起舞"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闻鸡起舞”?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闻鸡起舞【拼音】:wénjīqǐwǔ【解释】:闻:听到。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成语故事】: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

  • 成语"心有灵犀"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心有灵犀一点通【拼音】:xīnyǒulíngxīyīdiǎntōng【解释】: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现多比喻比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成语故事】:“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个成语,出自《李义山诗文全集·无题》。李商隐字义山,是唐朝晚期诗坛的一颗明星,也是对后代有影响的一位诗人。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