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疲于奔命"是什么意思?"疲于奔命"出自于哪里?

成语"疲于奔命"是什么意思?"疲于奔命"出自于哪里?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340 更新时间:2024/1/19 4:29:25

成语“疲于奔命”是什么意思?“疲于奔命”出自于哪里?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疲于奔命】故事的主人公:

巫臣,本名屈巫,字子灵,春秋时期著名人物。原是楚平王大夫,出自楚国公族之一的屈氏。因慕夏姬之美,而用计携夏姬出奔晋,辅佐晋景公

子重(?—公元前570年),春秋时期楚国令尹,楚穆王之子,楚庄王之弟,楚共王的叔父。

子反(?-公元前575年),即公子侧,春秋时期楚国司马。楚穆王之子,楚庄王之弟,楚共王的叔父。

【疲于奔命】是什么意思?

疲:疲乏,劳累;奔命:奉命奔走。原指因奉命奔走而弄得精疲力尽。现在也形容忙于奔走应付而搞得非常疲劳。

【疲于奔命】出自哪里?

1、《左传·成公七年》:“余必使尔罢于奔命以死。”

2、《三国志·郭淮传》:淮曰:“今往取化,出贼不意,维必狼顾。比维自致,足以定化,且使维疲于奔命。兵不远西,而胡交自离,此一举而两全之策也。”

3、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绍传》:“使敌疲于奔命,人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三年,可坐克也。”

4、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六回《吕奉先辕门射戟曹孟德败师淯水》:且彼或来借粮,或来借兵:公若应之,是疲于奔命,而又结怨于人;若其不允,是弃亲而兵端也。

【疲于奔命】词语辨析:

【疲于奔命读音】:píyúbēnmìng。

【疲于奔命的近义词】:应接不暇、捉襟见肘、马不停蹄、席不暇暖。

【疲于奔命的反义词】:髀肉复生、应付裕如、以逸待劳、悠闲自得。

【疲于奔命用法】:偏正式;作谓语、补语;含贬义。

【疲于奔命】典故:

春秋时期,楚国战胜宋国,大将子重居功要求楚王把北部两处地方封赏给自己,大臣申公巫臣极力反对,楚王没有答应子重的要求。另一个大臣子反想娶美丽的夏姬,巫臣却说夏姬命相不好,不能娶她,可是后来巫臣却娶了夏姬,与她一起逃到了晋国。这样,子重、子反都非常仇恨巫臣。

子重和子反为了报仇,合伙杀了巫臣的家族,瓜分了他们的财产和妻妾。巫臣得知这个消息后,托人捎了一封信给子重、子反两人。信中写道:“你们这两个坏蛋,实在太可恶了!我一定要叫你们受命奔走,疲竭而死!(原文是:‘余必使尔罢于奔命以死。’)”

为了实现诺言,巫臣带了一些战车和军士来到落后的吴国,帮助吴军训练驾车射箭。在巫臣的训练下,吴国的军队逐渐强大起来。于是吴军不断出兵,逐个攻击楚国东边的属国,把它们并入吴国版图。这样,告急的文书经常传到楚国都城。楚王每次接到告急文书,总是派子重、子反率军前往救援。他俩刚结束一场战事归来,还未得到休息,又奉命出兵平定另一处战事。一年之中,两人率领大军往返奔波,竟达七次之多,被弄得筋疲力尽。巫臣达到了复仇的目的。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至死不悟"背后有什么成语故事?该如何解释?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至死不悟”?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至死不悟【拼音】:zhìsǐbùwù【解释】:至:到;悟:醒悟。到死也不醒悟。【成语故事】:古时候,临江地区有一个人外出打猎,捉到了一只小麋鹿,心中十分高兴,便把这小麋鹿带到家中养了起来。

  • 成语"三迁之教"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三迁之教”的历史典故是什么?“三迁之教”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孟子名珂,是我国战国时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3岁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孟母是个很有教养的妇女,为了把儿子培养成为有用的人,非常重视对他的教育。孟家附近有一块墓地,出滨

  • 成语"闻鸡起舞"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闻鸡起舞”?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闻鸡起舞【拼音】:wénjīqǐwǔ【解释】:闻:听到。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成语故事】: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

  • 成语"心有灵犀"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心有灵犀一点通【拼音】:xīnyǒulíngxīyīdiǎntōng【解释】: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现多比喻比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成语故事】:“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个成语,出自《李义山诗文全集·无题》。李商隐字义山,是唐朝晚期诗坛的一颗明星,也是对后代有影响的一位诗人。李商

  • 历史文化探索:割席分坐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成语典故

    割席分坐,拼音是gēxífēnzuò,意思是把席割断,分开坐。比喻朋友绝交。出自《世说新语》。那么成语割席分坐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汉朝时,有两个读书人,一个叫管宁,一个叫华歆(xīn)。他们感情很好,不仅在同一个地方读书,而且形影不离。有一次,管宁和华歆一

  • 成语"上行下效"该怎么理解?背后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上行下效”?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上行下效【拼音】:shàngxíngxiàxiào【解释】:效:仿效,跟着学。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成语故事】:春秋时,齐景公自从宰相晏婴死了之后,一直没有人当面指谪他的过失,因

  • "版筑饭牛"有着怎么样的历史故事?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成语典故

    “版筑饭牛”有着怎么样的历史故事?是什么意思?这个典故成语,说的并不是一个历史典故,而是由两个历史故事合成而来的,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这两个历史典故,一个是商王武丁用筑墙的贤士傅说为相的故事。一个是齐桓公拜喂牛的宁戚为上卿的故事。所以“版筑饭牛”的出处有两个,“版筑”出自《书·说命

  • 成语"论功行赏"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个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论功行赏”?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论功行赏【拼音】:lùngōngxíngshǎng【解释】:论:按照。按功劳的大小给于奖赏。【成语故事】:刘邦消灭项羽后,平定天下,当上了皇帝,史称汉高祖。接着,要对功臣们评定功绩的大小,给予封赏

  • 成语"行百里者半九十"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行百里者半九十”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这个成语是出自西汉时期刘向编订的《战国策·秦策五·谓秦王》,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这段话就是形容越到最后越困难、越关键。其实很多人在做事开始的时候,都很有激情,也都雄心壮志的。但随着工作的进

  • 举案齐眉的历史故事是什么?梁鸿不肯仕,孟光甘佈裙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语典故

    举案齐眉是指夫妻之间非常恩爱,彼此都非常敬重对方,相敬如宾,携手走完了一生。那么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呢?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首先梁鸿和孟光的差距是比较大的,首先是从外形上来说的,梁鸿身长七尺,形貌昳丽,是远近有名的美男子,仅凭他的长相就已经优于旁人了;其次,梁鸿饱读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