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简述夏商周青铜器上得主要代表图案是哪些

简述夏商周青铜器上得主要代表图案是哪些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1473 更新时间:2024/1/24 1:04:50

饕餮纹亦称“兽面纹”。青铜器上常见的装饰纹样之一。纹样象征古代传说中一种贪食的凶兽饕餮的面形,图案多有变化。饕餮一词见于《吕氏春秋先识览》:“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商代至西周时常作为器物上的主题纹饰,多衬以云雷纹。西周后期以后逐渐推动主题纹饰的突出地位,常用仿器耳或器足上的装饰。自代宣和时的《博古图录》称此类纹饰为饕餮纹后,历代沿用这一名称。龙纹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龙是古代神州传说中的动物。一般反映其正面图象,都是以鼻为中线,两旁置目,体躯两侧延伸。若以其侧面作图象,则成一长体躯与一爪。龙的形象起源很早,但作为青铜器纹饰,最早见于商代二里冈期,以后商代晚期、西周、春秋直至战国,都有不同形式的龙纹出现。商代多表现为屈曲的形态;西周多表现为几条龙相互盘绕,或头在中间,分出两尾。传说龙的出现与水有关,《考工记画缋之事》谓:“水以龙,火以圜。”是用龙的形象来象征水神,因此在青铜水器中,龙的图卷或立体形象有更多出现。根据龙纹的结体大致可分为爬行龙纹、卷龙纹、交龙纹、两头龙纹和双体龙纹几种。自宋代以来的著录中,在青铜器上,凡表现为一爪的这样纹饰,又称为“夔纹”或“夔龙纹”。爬行龙纹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通常为龙的侧面形象,作爬行状,龙头张口,上唇向上卷,下唇向下或向上卷向口里,额顶有角,中段为躯干,下有一足、二足或仅有鳍足之状,简单的也有无足的,尾部通常作弯曲上卷。大多作对称排列。盛行于商末和西周时期。卷龙纹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龙的躯干作卷曲状,首尾相接,或者呈螺旋蟠卷状,常饰于盘的中心。《仪礼玉藻》:“龙卷以祭。”郑玄注:“画龙于衣。”孔颖达疏:“龙卷以祭者,卷谓卷曲,画此龙形卷曲于衣,以祭宗庙。”古以为龙、蛇属于同类,故把龙画作蛇身蟠卷状。自殷墟到战国各个时期青铜器上都有这类装饰,只是图像结构有所不同。双体龙纹亦称“双尾龙纹”。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其状以龙头为中心,躯干向两侧展开,这类纹饰呈带状,因而体躯有充分展开的地,实际上是龙的整体展开的对称图形。盛行于商末周初。大多施于方彝或方鼎口沿上。交龙纹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是两条或两条以上龙的躯干相互交缠的纹饰。结构多有不同,有单体接连式,龙的躯干有规律的向同一方向交缠连接的,也有甚多的龙体交缠在一起,成多叠式的。《仪礼觐礼》:“载龙旗弧乃朝。”郑玄注:“交龙为旗,诸侯之所建。”《周礼春官司常》:“建大常,诸侯建旗。”郑玄注:“诸侯画交龙,一象其升朝,一象其下复也。”是交龙为龙交缠的图象。盛行于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夔纹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图案表现传说中的一种近似龙的动物夔,多为一角一足,口张开,尾上卷。自宋代以来的著录中,在青铜器上,凡是表现一足的类似爬虫的物像,都称之为夔或夔龙,这与古籍“夔一足”的记载有关。《说攵部》:“夔,神也,如龙一足。”有的夔纹已发展为几图形化的装饰,变化很大。常见的有身作两岐,或身作对角线,两端各有一夔首。盛行于商和西周前期。蛇纹青铜器上的一种纹饰。有三角形或圆三角形的头部,一对突出的大圆眼,体有鳞节,呈卷曲长条形,蛇的特征很明显,往往作为附饰缩得很小,有人认为是蚕纹。个别有作为主纹的,见于商代青铜器上。商末周初的蛇纹,大多是单个排列;春秋战国时代的蛇纹大多很细小,作蟠旋交连状,旧称“蟠虺纹”。蟠虺纹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以蟠屈的小蛇的形象,构成几何图形。盛行于春秋战国。蟠虫离纹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图案表现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斜口,卷尾,蟠屈。盛行于春秋战国。鸟纹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鸟长翎垂尾或长尾上卷,作前视或回首状。在青铜器上大多作对称排列。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琮上已有明确的鸟纹。青铜器上最早出现的是二里冈期的变形鸟纹。殷墟时期已有鸟纹作为主要纹饰。西周早期起鸟纹大量出现,一直到春秋时期。商代鸟纹多短尾,西周鸟纹多长尾高冠。鸟纹包括凤纹、鸱枭纹、鸾纹及成群排列的雁纹等。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夏、商、西周这一时代的代表性文明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青铜文明青铜文明是在两河流域文明兴起后,经过刀耕火种,石器时代后,通过粗浅冶炼得到铜器的第二次人类文明大发展时期,中国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出现了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商朝出土的司母戊鼎,便是现在世界上已知的最大出土青铜器,用于祭祀。四羊方尊造型奇特,工艺精美.

  • 商朝的青铜器主要可以分为哪几个种类呢?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说到商代的青铜器,人们自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司母戊方鼎,它是商代后期王室的青铜祭祀器。它是一个长方形的腹部,有两个耳朵和四个圆柱形的脚。其内壁铸有司母戊字样,故称司母戊鼎。因其形状为长方形,故又称司母戊方鼎。商代重器带耳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875公斤。它是在中国发现的最大的古代

  • 为何春秋战国时期,文化那么繁荣?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西周以前,东周以后“学在官府”逐步走向民间的时期。春秋战国时代,由于王权衰落,奴隶制度解体,奴隶主贵族独占文化的局面被打开。诸侯争霸,各国开放政权以延人才,因为人口的增加,土地分配困难,社会发生了剧变。这一时期有思想的知识分子,面对现实的社会问题,人生问题等方面,提出了解决的

  • 孔子思想与儒家学说为何在鲁国产生?产生的历史根源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谢谢邀请。孔子思想与儒家学说诞生在鲁国,与鲁国特定的文化环境有关。鲁国地处泰山之阳、黄淮平原东部属东夷,农耕文化和礼乐传统发达较早。大汶口文化与海岱龙山文化的考古成果令人信服地证实了这一点。商部族源出东夷,商王朝在盘庚迁殷以前,曾在这一带建都四十余年。西周建立后,周公父子受封建鲁,这里又成为周王朝控

  • 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文化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春秋战国时代是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时代,出现了百家争鸣盛况,各种文化思想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概括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儒学思想。儒家以孔子丶孟子和荀子为代表,其思想核心是仁和“礼。目的是以礼教化人的思想,以仁”为做人准则。二,道家思想。道家以老子丶庄子为代表。其核心是道法自然,按自然规律办法。作

  • 《易经》中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核心思想,核心思想就是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贯穿全文的核心,是提纲挈领的道理,是作者在文章中努力通过各种细节来阐明的中心议题。那么什么是易经?一般人们认为是周易,其实周易只是易经中的一种。了解什么是易经需从它的起源说起。在石器时代,随着人类会使用石头木棍等工具

  • 有什么文化内涵或者思想文明,从古至今一直没有中断?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我是“十二十页”我来回答您的提问文化内涵与思想文明都属于中华文明的一部分,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已经延续几千年了,而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则早已在历史长河中几度中断。中华文明之所以是唯一留存下来的古文明,十二十页认为原因有两个:第一:文字的发展第二:语言的多元化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

  •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大思想很多?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周王室衰落,再没有周厉王那样的君王控制人们的思想,同时,各诸侯国为了称霸称雄,到处网罗人才,各种人才开始把自己的思想、谋略公开出来,甚至相互辩论,希望引起国君们的注意,于是就有了思想家们百家争鸣的局面。随着秦始皇大一统的建立,百家争鸣不需要了,思想的火花熄灭了,剩下的就是如何“学好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 商文化有什么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商起初是黄河下游的部族,大约在公元前十六世纪,即传说中商汤伐夏桀以后,成为中原诸邦国之长,到公元前十一世纪为周所取代。它是一个奴隶制国家。商文化中引人注目的一点,是文字的使用。清末民初,在河南安阳小屯(商旧都所在地)发现了大批刻有文字、用于占卜的甲骨,证明汉字在商代已经基本定型,汉字最重要的特点——

  • 商鞅的治国思想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商鞅的治国思想是怎样的?商鞅是先秦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和思想家,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其治国思想坚持不法古、不循礼,主张“明法”。虽然商鞅的变法触及了很多人的利益,乃至无形中也给自己掘了坟墓,但两次变法对秦国甚至秦朝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一、商鞅及其变法前后商鞅年轻时对刑名法术之学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