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史文化悠久的古都郑州,为何感觉它很年轻呢?

历史文化悠久的古都郑州,为何感觉它很年轻呢?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745 更新时间:2024/1/24 14:00:46

最近郑州成为特大城市的消息刷爆网络。2018年郑州市GDP总量首破万亿大关,成功晋级“万亿俱乐部”。与此同时,全市常住人口突破千万,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种种数据表明,郑州已经正式跨入特大城市行列。

关于郑州,很多人的印象就是年轻,发展速度很快,之前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郑县”,仅仅70多年时间便跨入特大城市行列。

其实,这只是经济发展大潮下,郑州呈现给我们的一面。如果抛开经济发展不谈,郑州的历史底蕴同样不遑多让。

郑州地处九州腹地,背靠邙山,历史底蕴是比较深厚的,具体在何处呢?盘点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标签:

黄帝故里。尽管这一说法有争议,但郑州有记载、有遗迹却是不争的事实。黄帝是华夏部落首领,本姓公孙,后来改姓姬,因此又称姬轩辕。后来,黄帝又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也称有熊氏。《史记·五帝本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黄帝居于轩辕之丘。”《辞源》有释文“(黄帝)生于轩辕之丘,故曰轩辕氏,国于有熊,故亦曰有熊氏。”地理总志《一统志》记载的更为直白“轩辕丘在开封府新郑县。”不仅如此,郑州下辖新郑市拥有轩辕氏旧墟以及众多的轩辕庙、轩辕桥、轩辕碑,也都说明郑州与黄帝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八大古都之一。郑州入选八大古都,主要是因为历史上曾五次为都。约公元前2070年,禹在阳城(今登封市)建立了夏朝;约公元前1600年前,商朝第十任君主仲丁将国都自亳西迁于嚣(今郑州商城遗址);西周时期,周武王弟弟叔鲜受封,在管城区一带建立管国;春秋战国时期,新郑又成为郑、韩国的都城。在古都中,郑州仅次于北京、南京、西安、洛阳等,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

六大遗址片区之一。众多朝代政权建都于此,造就郑州遗址众多。商城、郑韩故城、裴李岗、大河村、二里岗、老奶奶庙等遗址,让人数不胜数,这说明在很久以前我们的先祖就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生活。

荥阳郑氏。依托郑国,后人以国号为姓,到汉代自大司农郑当时始,荥阳郑氏名臣、名儒不断,逐渐发展为高门望族,成为北方著名士族之一。入唐之后,荥阳郑氏仍为北方望族,累计出现了11位宰相和众多节度使、将军、司马、参军,荥阳郑氏是天下郑氏中最为显赫的一支。

郑州的历史文化底蕴比较深厚,但给人的感觉却不强烈,甚至有点“名不副实”,这是为何呢?原因不难理解。一是郑州的历史侧重于先秦,辉煌也在先秦,而先秦太过遥远,并不如唐、宋、明等朝代那么令人印象深刻;二是郑州虽然遗址众多,在学术内很有名气,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而对于普罗大众其价值难以体现,也难以商业化;三是郑州东有开封、西有洛阳。唐末五代以前,河南的中心在洛阳,此后至民国时期,又转移到到开封,郑州夹在两个巨人之间,名气难免被压制。

然则然矣!进入近代,郑州抓住了一次极为关键的机遇。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时,有感于南北交流不便,便上奏清廷,力主修筑北京卢沟桥至汉口的卢汉铁路。卢汉铁路经由河南,由于考虑到自然因,郑州便成了不二的选择。卢汉铁路1906年通车,后来改为京汉铁路,经由郑州贯通南北。当然,这仅仅是开始,京汉铁路之后,陇海铁路的前身汴洛铁路也经由郑州,直达洛阳,并连接陕西、甘肃两省。如此一来,两条铁路交汇郑州,郑州迈入了近现代化的征程。此时的郑州还只是一个小城市。

解放后,考虑到交通因素,河南省将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此时,郑州的政治、文化、经济意义进一步被强化,由此步入了跨越发展的行列。及至交通格局大变革,郑州成为全国的铁路枢纽,更是奠定了郑州成为特大城市的基础。

总体来看,郑州很老又很年轻。老到其历史一不小心就被人忽略,年轻到仿佛一夜之间突然崛起。对于郑州而言,老是一种积累,年轻意味着活力。这座城市的未来更值得我们期待。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郑州在历史上的名字叫什么?是古都吗?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郑州又称商都、绿城。郑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为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故里,历史上曾五次为都、八代为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商朝第十任君主,仲丁即位元年,都城亳(今商丘)遭遇河决之害,遂将国都自亳(今商丘)西迁于嚣(亦作;今郑州商城),商朝自此开始迁都。扩展资料在中国历史

  • 郑州古代有多繁华?为什么能名列八大古都之一?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通常来看,判断一座城市有没有古城韵味,至少要看两个方面:一是大家的心理认知,即古都是否和有影响力的特定朝代联系在一起;二是古都的遗存物,尤其是遗迹是否大量存在,这是人们最直观的感受。关于古都,以前我们有“四大古都”“五大古都”的说法,后来又衍生出“七大古都”。这“七大古都”分别是西安、南京、北京、洛

  • 历史上为什么没有一个朝代是在洛阳开创?都是以陪都的身份存在?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商汤开国定鼎洛阳;东周一直都于洛阳;西汉高祖刘帮开国于洛阳,东汉光武帝刘秀亦都于洛阳;魏文帝曹丕都于洛阳;晋武帝司马炎都于洛阳;隋文帝杨坚也是都于洛阳的;西周经周公卜洛后周成王时代即已迁都于洛阳,而不是陪都!以上这些朝代不知道算不算开创?什么样的王朝帝都才算开创呢?在中国历史上,两汉之强盛,开疆拓土

  • 中国古代的政治中心为什么是长安为中心的西北地区?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关中平原,又有800里秦川之称。孕育着周,秦,汉,隋,唐历史上大一统王朝!关中平原之所以被历代皇帝选为定都之地。首先在关中地区南依秦岭有大散关控制入蜀通道;西靠陇东高原,北靠黄土高原。东临黄河,有潼关天险,西南有武关;此用武之地,东控汴洛,如西汉刘静(娄静)向汉高祖建议:关中居四塞之地,居高临下,以

  • 民族音乐的三大来源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中原音乐、四域音乐、外国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三大来源。1、中原音乐指的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发展起来的音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黄河流域音乐文化。其中,殷商和西周时期的音乐文化具有代表意义。除六代乐舞及其他多种乐舞的发展和整理,礼乐制度的阶级化和等级化,大司乐机构的设置,三分损益

  • 考古学要具备什么素质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考古学比较研究的五个层次比较研究适用的范围极广,只要是两种以上的文化,不管是对文化的整体,还是对文化中的某项因素,都可以进行比较。可以对照中与外国的文化,也可以对照中国境内的不同文化。我觉得,在中国考古学范围内展开比较研究,不妨分为下列五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中原地区各文化的比较研究。这里说的“中原

  • 初一上册历史第5课的知识点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人教版第5课(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青铜铸造业(1)在原始社会末期,(2(3)商朝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4)西周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5)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

  • 西周初期镐京与洛邑的关系是什么样呢?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镐京和洛邑同是周朝国都,只不过是一个老家,一个新家。镐京所在地是周朝龙兴之地,周人在这里出发向东突袭商朝,周武王得胜后,仍旧定都镐京将新占领的地区分封给其他功勋作为封地。镐京地处西边,不利于周朝对东方的控制,周武王有意在东边洛水、伊水之间营建新都。周成王继位后,原商朝遗民在武庚的鼓动下联合周王室管叔

  • 什么叫金文?它对研究商周历史有何重要作用?(概括就行了。。。)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谓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所记内容也很不相同。其主要内容大多是颂扬祖先及王侯们的功绩,同时也记录重大历史事件。如著名的毛公鼎有497个

  • 简述夏商周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异同?和论述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装饰纹样对现在设计的启发和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青铜器在夏商西周发展:(1)萌生期(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夏代青铜器数量和种类已较多,主要是青铜容器、兵器、乐器、工具和饰件。青铜容器有明显的仿陶器特征,有简单的几何纹装饰。其中有酒器和食器,初步表明青铜礼器制度开始出现。青铜兵器和工具与石器完全不同,而且形成了自身的特点。陶范法是这一时期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