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商王朝的甲骨文与周王朝的金文是一个文化体系吗?周王朝的文化水平是否比商王朝更高?

商王朝的甲骨文与周王朝的金文是一个文化体系吗?周王朝的文化水平是否比商王朝更高?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994 更新时间:2023/12/21 9:18:52

感谢邀请。

“文化体系”是个比较含混的概念,是问殷商甲骨文和两周金文有没有继承关系吗?如果是这个意思,答案是肯定的。

周灭商,然后延续了七八百年,文化水平自然会比殷商高了很多。

一甲骨文,是指主要发现于河南安阳殷墟的兽骨龟甲上契刻的文字。其他地区和周代,亦有甲骨文发现,但数量不多。

这些兽骨龟甲共发现了15万余片,从上面搜集了5000余个文字。现在释读的有2000余个。里面有一些专用族名族徽、人名地名。除此之外,与后世有关联的字约1490个。

古文字学者,包括外国的,一致认为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虽然还有明显的象形特征,但已体现出明显的“符号化”倾向。1490个与后代有关联的字里,百分之三十二是形声字是最好的证明。

二对于甲骨文的发展,董作宾先生于上个世纪30年代,将其划分为五期

第一,盘庚以后的二世四王;第二,祖庚以后的一世二王;第三,廪辛以后的一世二王;第四,武乙以后的二世二王;第五,帝乙以后的二世二王。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提出了将甲骨文分为三期的看法早期,从武丁开始;中期,从康丁开始;晚期,从帝乙开始。

这个划分,得到了更多学者附议赞成。(殷商青铜器上的妇好铭文)

三金文,是指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文字。这个说法,最早起于汉代,因为上古时期称金属铜为“金”。

金文,不过是“书写”的材质载体与甲骨不同而已。尽管因为多使用铸造的方法,字体形态上与甲骨文的契刻而有所区别。金文之字与甲骨之字,并无其他不同。而且,已发现的最早金文,与已发现的最早甲骨文,处于同期。

武丁时期的妇好墓中,发现了20多件青铜器上刻有“妇好”的铭文。这足以证明,甲骨文和金文,不外是同一种文字的两种“书写”方式而已。(周代青铜器及铭文)

四早期的青铜器铭文,常常只有二三字;殷商末期,才出现四五十字的铭文。

武王灭商之初,青铜器铭文的风格没啥改变。后来,周人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铭文风格西周中期,青铜器铭文的篇幅及格调,都和殷商有了明显不同;到西周晚期,出现了毛公鼎那样长达497字的铭文鸿篇。

及至东周,青铜器文渐有两极分化趋势一类着力追求以前那种繁缛典雅的式样,例如春秋时期的叔夷钟、战国时期的中山王方鼎、中山王方是其代表。这一类铭文,属正宗庙堂文字,是金文中的“官府文书”,大江南北和黄河上下皆是如此。(周青铜器铭文)

另一类,则向简单方面发展,刻款的铭文日趋流行潦草的刻款、讹误讹变多有,以致不易辨认。有的刻款,像是产品说明书或者广告,记载的是青铜器的重量和容量等等。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战国时期文字的通俗化进程加快。学者们称之为“文字异形”。无论如何,不论从文字学角度,还是从书法发展角度,甲骨文和金文都是同根同源。只不过金文的流行时间,比甲骨文长了几百年而已。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这两种“书写”方法不同的字体,属于不同的“文化体系”。

五关于“文化水平”,也是一个需要界定的概念。

文化,可以指一定社会阶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可以作为考古学概念,比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还用来表示一个人、一群人的受教育程度。但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两周时期的“文化水平”,都要远远高于殷商时期。

从生产水平来说,殷商时期已经懂得了用犁耕地,不过拉犁的不是牛马等牲畜,而是人,一般是奴隶。但到了春秋时期,已经开始使用牲畜犁耕。(商代青铜兵器)

恩格斯说,不在于人们生产什么,而在于人们用什么生产。中国在殷商时期,已经进入青铜时代。但当时的青铜,一是用来铸造大型礼器鼎、爵、、簋等等;二是用来制造兵器斧钺钩叉等等,而很少用于生产。

到了周朝,不但青铜被用来制造工具,而且在春秋之际,进入了铁器时代。郭沫若认为,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是划分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关键性标志,这是很有道理的。

六从精神财富层面说,殷商和两周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周人说,殷商已有“典册”。的确,古文字学者们大多认为,甲骨文时期,其书主要的书写工具是毛笔,只是写下来的东西不好保存,阴差阳错的只有甲骨文流传了下来。但即便如此,当时的文字,肯定只限于范围很小的贞人集团掌握历代商王很可能都是“文盲”。

周朝则不同。尚书,尽管有古文和今文、真和伪的争议,但本于西周应该没有问题。

周代有《诗》、有《易》,有《春秋》,有《论语》,有《老子》。还有《左传》等三传。百家争鸣很能说明问题。突然涌现出那么多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军事家等等等等。这显然是殷商绝对不可比拟的。

天文、历法、医术等等各种形而下学,两周时期,特别是春秋战国阶段,依然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

如果说,殷商时期还处于“学前班”水平的话,到了周朝,至少也到高级小学阶段了吧。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历史周朝可以延续八百年,而之后的王朝最多三百年而已,再没能超过周朝呢?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周朝初期的文化一般认为商朝时期比较迷信鬼神上帝,每遇事必占卜。虽然从《尚书》看也不全然,因为商朝有德的君臣也会讲德政仁爱,如太甲中伊尹说:惟天无亲,克敬惟亲。民罔常怀,怀于有仁。德惟治,否德乱。先王惟时懋敬厥德,克配上帝。无轻民事,惟艰;无安厥位,惟危。慎终于始。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

  • 对于商代历史,是否受周朝影响,我们轻慢了?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没什么轻慢的,首先商朝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朝代,商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从先商到早商再到晚上,一共延续五百余年,三十多位国君。而现在很多人只要一提起商朝,除了末代君主帝辛,甚至连一个商王都不知道。很显然这是一种狭隘、以偏概全的观点。一个拥有五百余年历史,三十多位君主的朝代,肯定是有贤能的君主,也有

  • 三星堆文明和同时期的殷商文明哪个更先进?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感谢邀请。不好意思,“三星堆文明”的表述大约不准确,应该是“三星堆文化”。其与中原夏商文化有联系也有不同,目前看,规模及水平,没有达到或超过中原。一,“三星堆”,位于四川广汉市以西约10公里的南兴镇三星村。那里发现了古城遗址,北面是鸭子河,南面是马牧河。马牧河南岸有三座黄土堆,故被称“三星堆”。马牧

  • 周朝的文明成果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文化方面的成就第一、“五行”与《周易》。西周末年就已出现了对“五行”的认识。《尚书洪范》把水、火、木、金、土这五种物质称为“五行”,并认识到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不同的性能,认为“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墙;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墙作甘”。“水曰润下”,是指水具

  • 商周有哪些青铜器叫什么名字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商代人面纹铜鼎高38.5厘米,口长29.8厘米,口宽23.7厘米1959年宁乡黄材出土鼎为炊器,上有两耳,便于提携,下有四足,便于加温。商代铜鼎很多,此鼎特别引人注意的是腹部浮雕的四个人面,浓眉大眼,高鼻梁,凸颧骨,宽嘴紧闭,表情庄重。在人面的额部左右各有曲折形小角,腮两侧置兽爪。表明此人面并不是人

  • 商周有哪些青铜器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褥富丽。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春秋晚期

  • 商朝时期的青铜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只是简单介绍,中国古青铜器乘水吃饭喝酒祭祀的各种各样青铜器:酗亚方尊容酒器。商代晚期铸品。清宫旧物,现藏故宫博物院。原器通高45.5厘米,宽38厘米。大敞口,宽折肩,高圈足。肩四隅有四立体有角象首,肩中部有四双角分叉龙首。颈饰蕉叶纹,肩及圈足饰鸟纹。腹部与圈足有曲折角型大兽面纹,圈足曲折角雕成龙形。

  •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过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他死后,其子启即位。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2.商朝建立后,王位继承也采用世袭制,其世袭的方式或是父子相传,或者是兄终弟及。3.夏商已经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国王统率大小官员,治理国

  • 有没有可能地方建极致仿古代特色城商业街?游客必须穿汉服逛街?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是千年历史千面游。我觉得你的想法很好,但是可以实施一半。作为古街市,高度还原古代没有问题,对商户也可以进行培训,让他们用古汉语白话去叫卖,这都没有问题。但是对于游客的穿着以及其支付形式和所用货币最好是不作限制。商业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便于商品和货币的流通,对游客进行硬性限制非常不利

  • 大连耗资数十亿打造日本风情街这事你们看?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日本侵略中国,早成历史,我们应记住这段国仇家恨,但是不应该上纲上线,抱着仇恨的心情过日子,我们在指责日本人不承认犯罪历史,不该参拜靖国神社,应该给中国人道歉,从另一个角度看,这都大半个世纪的事了,当时的日本无条件投降,都未向中国道歉,今天的日本后代,他们为什么要向中国道歉呢?不道歉有日本人的理由,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