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的出现,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科学技术水平不够发达。人们对于神秘的自然现象无法解释,于是就崇拜自然的力量,渴望获得自然的庇佑。
商朝的祭祀制度是起源于远古时代的,在最初也确实起到了增强族群凝聚力、增加士兵战斗士气、促进商部族发展的作用。但到了商朝的中后期,祭祀已经成为了国家政治活动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并且确立了周祭制度,并且开始大量将奴隶、俘虏杀掉用于祭祀活动。如此,祭祀活动便年年日日的连续举行,对商朝而言已是弊大于利了,主要表现为:
1、常年不断的周祭活动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消耗商朝的国力;
2、祭祀活动的盛行,使得原本附属于王权的祭祀权、占卜权开始旁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王权的衰微;
3、商代中后期的祭祀活动大量屠杀奴隶和战俘,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直至最后牧野之战中商朝的奴隶倒戈,促使了商朝的灭亡。
在商朝灭亡周朝建立之后,吸取了商朝灭亡的部分教训,废除了许多祭祀活动,保留了对于祖宗神的祭祀,用来配合周代宗法制的实行。祖宗祭祀也被保留至今,成为中华文明区别于其他文明的重要特征之一。
中国古代早期进行大的活动时有祭祀的习俗,在殷商时会以人祭祀,请问这种习俗在西周时还有没有
人祭:古代祭祀礼俗。即杀人作祭品来祭祀神灵。起源于原始社会的部落战争,其时处于野蛮阶段,生产力低下,凡俘虏,通常妇女娶为妻,儿童或收养或杀害,男子则杀祭于祖先灵前,以告胜利。河南陕县邯郸涧沟曾发现龙山文化杀祭坑,其中有五至十岁儿童骸骨。商代始,杀祭有大量殷墟甲骨文记载,其人数多者每次达三百至五百人,其次百人,以主三十、十或一二人不等。其方式有伐(以戈砍头),刿(割杀),施(剖腹掏肠,或称刳、剔),磔(张裂风干被刳剔的人牲),火(即灸,炮烙人牲),鼐(即烹煮人牲),焚(焚烧人性),舀(活埋),俎(即菹,做成肉酱),彝(杀而陈尸),等等。古籍中并记载,商末代君主帝辛(纣王)曾“醢九侯”、“脯鄂侯”、剖比干心、“焚灸忠良”、“为炮烙以伤民牲。”种习俗在西周时还有,不过其程度不及殷商。春秋以后,人的价值提高,儒家“仁义”之说兴起,人祭现象大量减少,但用敌方首领杀祭于社,仍然存在。此后,聚众起事,发兵出师也有用人头盟祭者;云南少数民族自古有人祭的野蛮习俗,考古发现的滇王铜鼓,其上即刻有杀人祭铜柱的场院面,其俗一直保持到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