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的特点、种类、及作用

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的特点、种类、及作用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853 更新时间:2024/1/18 1:26:00

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代始有青铜容器兵器。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春秋晚期至战国,由于铁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奏汉时期,随着瓷器和漆器进入日生活,铜制容器品种减少,装饰简单,多为素面,胎体也更为轻薄。中国古代铜器,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虽然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我国铜器的出现,晚于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铜器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铜器相比拟。这也是中国古代铜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视的原因之一。西周青铜器从器形之间看,由于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制作方法同夏、商时期一样,没有太大的变化,都是陶范制作,且一器一范,手工制作,这样就不能铸造出相同的陶范,所以,在西周时期也是没有完全相同的青铜器造型,如果有,肯定有一件是伪器,或二者皆伪。从纹饰之间看,由于同夏、商时代一样为陶范铸成,一范一器,几乎没有完全相同纹饰或刻痕的青铜器,除了个别用单范铸造成器的有相同的纹饰,不过这样的纹饰在西周时期很少见。从铜铁合铸上看,近年来的考古发现新材料证明,在商代晚期和西周早、中期,这类铜铁合铸器所使用的铁都是陨铁,那么究竟什么时候出现人工冶铁?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时间推定问题,因为,只要这个时间铆定了,我们才可以知道从商代晚期到什么时候属于陨铁和铜材料结合成器存在的时间?而什么时候又是人工冶铁和铜结合器存在的时间。1990年,河南三门峡西周晚期虢国贵族墓地出土了一把玉茎铜芯柄铁剑,为铜铁合铸的典型器物,且是人工冶铁,被称之为“中华第一剑”,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人工冶铁实物,由此我们可以推定,中国历史上铜和陨铁合铸的时代是从商代晚期到西周晚期。而人工冶铁与铜合铸成器的时代至迟在西周晚期技术上已经成熟。青铜器分类鼎相当于现在的锅,煮或盛放鱼肉用。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鬲(li,音历)煮饭用:一般为侈口、三空足。(yan,音演)相当于现在的蒸锅。全器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甑,置食物;下部为鬲,置水。甑与鬲之间有一铜片,叫做箅。上有通蒸气的十字孔或直线孔。角饮酒器。形似爵,前后都有尾,无两柱。有的有盖。(jia,音甲)温酒器。形状像爵,有三足,两柱,一。觚(gu,音姑)饮酒器。长身、侈口、口和底均呈喇叭状。觯(zhi,音志)饮酒器。圆腹、侈口、圈足、形似小瓶,大多数有盖。兕觥(sigong,音四公)盛酒或饮酒器。椭圆形腹或方形腹,圈足或四足,有流和,盖作成兽头或象头形。尊盛酒器。形似觚,中部较粗,口径较小,也有方形的。卣(you,音有)盛酒器(是盛酒器中的主要一种)。一般形状为椭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腹或圆或椭或方,也有作圆筒形、鸱形或虎食人形。(he,音和)盛酒器,或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一般是深圆口、有盖、前有流、后有,下有三足或四足,盖与之间有链相连接。方彝盛酒器。高方身,有盖,盖形似屋顶,且有钮。有的方彝上还带有觚棱。腹有曲的,有直的,有的在腹旁还有两耳。勺取酒器。一般作短圆筒形,旁有柄。盛酒或盛水器。有方形和圆形两种形式。方形宽肩、两耳,有盖;圆形大腹、圈足、两耳。两种形状的一般在一侧的下部都有一个穿系用的鼻。壶盛酒或盛水器。如《诗经》上说:“清酒百壶”,《孟子》上说:“簟食壶浆”。壶有圆形、方形、扁形和瓠形等多种形状。盘盛水或承接水。多是圆形、浅腹,有圈足或三足,有的还有流。(yi,音仪)《左传》有“奉沃盥”,沃的意思是浇水,盥的意思是洗手洗脸,说明是古代盥洗时浇水的用具。形椭圆,三足或四足,前有流,后有,有的带盖。盂盛水或盛饭的器皿。侈口、深腹、圈足,有附耳,很像有附耳的簋,但比簋大。簋(gui,音轨)铜器铭文作“毁”,相当于现在的大碗,盛饭用。一般为圆腹、侈口、圈足、有二耳。(fu,音甫)古书里写作“胡”或“瑚”。盛食物用。长方形,口外侈,四短足,有盖。(xu,音须)盛黍,稷,稻,粱用。椭圆形,敛口,二耳,圈足,有盖。敦(dui,音对)盛黍、稷、稻、粱用。三短足、圆腹、二环耳、有盖。也有球形的敦。豆盛肉酱一类食物用的。上有盘,下有长握,有圈足,多有盖。爵(jiu,音决)饮酒器。相当于后世的酒杯。圆腹前有倾酒用的流,后有尾,旁有(把手),口有两柱,下有三个尖高足。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商朝后青铜器主要用于哪些方面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酒杯。圆腹前有倾酒用的流,后有尾,旁有(把手),口有两柱,是祭祀的礼器之共名,腹或圆或椭或方,正合于商汤立国的时期,但是二里冈文化的下限还不大清楚。二里冈遗存分上下两层,置食物、等柱状足成锥状足和器腹相通,这是由于当时还没有掌握对范芯的浇铸全封闭技巧。椭圆形、尊,定爵形器无流而具两翼若尾者为角。商周

  • 古代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的特点、种类、及作用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商代早期公元前16世纪前15世纪中叶:相当于商二里冈文化期。郑州商城夯土中木炭测定碳14年代为公元前1620年,正合于商汤立国的时期,但是二里冈文化的下限还不大清楚。二里冈遗存分上下两层,上下层青铜器的差别不是属于风格方面,而是上层比下层的器类有更多的发展。商代早期青铜器在郑州出土很多,这是由于郑州

  • 我国商朝时期为什么会形成灿烂的青铜文明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青铜时代(或称青铜器时代或青铜文明),在考古学上是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因金属具有易腐蚀的特性,四五千年以上的青铜遗存发现往往为数不多。青铜时代必须具备这样一个特点:青铜器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偶然地制造和使用青铜器的时代不能认定为青铜时代[1]。青铜时代是以使用青

  • 商朝时期青铜工艺有哪些突破成就?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1)商代晚期前段:本期新出现的器类有方彝、觯、觥等。方形器大为发展,几乎所有的酒器都为方形。纹饰方面,动物形象比较具体,有的甚至有写实感,主体花纹和地纹明显区分,地纹常为细雷纹,与主体花纹构成强烈对比。主体花纹多采用浮雕手法,风格有浑圆、峻锐两种。铭文多为一二字,为器物所有者的族徽。器形方面,鼎的变

  • 神仙在商朝可以干预人间,为何到了周朝就不行了?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人皇亡,仙路断!人皇亡灭时以大神通斩神路断仙途。神仙不能鱼肉人间,真身不能下凡。人间神界之间有阴煞之火,阳罡之风。最大能下来一缕神魂,人间天地能承受。我们通常会有一个思维习惯上的误区,认为夏朝之后是商朝,当然,从天下共主的角度而言,这个说法并没有错,但从部落起源来说,起源于东北的商部落大体是与夏部落

  • 商朝时期青铜器多用做祭祀礼器为什么是因为宗法制的盛行?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宗法制是周朝才订立完善起来的。商朝青铜器多为祭祀礼器,和那时候的神学政治有关。商朝迷信神灵,每次大事都要进行占卜,祭祀活动相对频繁。刻在甲骨上的卜辞是用于占卜的。做法是先在龟甲和兽骨上钻洞,用火烤之后形成裂纹,然后通过裂纹的形状占卜吉凶,占卜的结果则刻在甲骨上。

  • 周朝是为商朝养马崛起的吗?为什么后来把看家本领丢了?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周朝在今天陕西西部、甘肃东部一带兴起。很多人会认为西北自然环境更差,周应该是游牧部落。恰恰相反,周是农耕部落,因为那个时候那一带自然条件不错,只是后来才被破坏。周部落没有养马,养马的是西周末年的秦部落。周朝的兴起,其实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周朝建立之前历代君主的励精图治,季历、周文王时代稳步扩张。二

  • 我国古代祭祀文化的探究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内容摘要】古人的祭祀分为对祖先的祭祀和对自然界万物的祭祀两类。由于祖先之鬼和自然之神在先民心目中都是保佑他们生活安宁,及活的生存必需品的无形力量,先民就希望通过向鬼神贡献牺牲来祛除灾祸,获得福佑。另一方面,在“事死如事生”的观念作用下,对祖先的祭祀就像孝道一样成了道德的根本。后来祭祀又与政治挂上了

  • 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它为什么那么珍贵呢?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第一个: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是镇国之宝,传国重器。第二个问题:后母戊鼎的铸造工艺十分复杂。根据铸痕观察,鼎身与四足为整体铸造。鼎身共使用8块陶范,每个鼎足各使用3块陶范,器底及器内各使用4块陶范。鼎耳则是在鼎身铸成之后再装范浇铸而成。铸造此鼎,

  • 周朝取代商朝,尽管周朝也认可黄帝后裔,事实上是否存在华夏正统发生了偏移的现象?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文王有百子的事,《封神演义》里只作了简要的说明,但在民间的庙堂里却各有祭祀的神位,做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这种现象之所以经久不衰,故然有他的实际作用。周期率的现象大自然中经常发生,从钱塘江的潮水,一年四季中的二十四个节气里都可获得证据,所以说,改朝换代的事也理所当然,况且商王的昏晕无道必然会引起天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