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传统文化论酒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论酒文化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903 更新时间:2024/4/26 17:40:13

从科学的角度考察什么是酒化?喝酒就是喝酒,喝酒有文化吗?提酒文化是否滥用了“文化”的概念,有损学术的严肃性?一个“酒”字能做多少文章?据调查,11.4%的北京人认为酒量一种麻醉剂,11.9%的人认为酒是酒精和水组成的物质,22.8%的北京人视酒为一种高级饮料,24.6%的人认为酒是造物主赐人间的爱物,29.2%的人认为酒是一种商品。在这里,既有实用的眼光,也有传说的影响;既有经营的观点,也有某些识性的判断;既是公众对酒与酒文化的认识程度的反映,也是学术界尚缺乏统一、全面和系统的理论概括的一种表现。

实际上,从学术角度看,酒既是一种含有机化合物乙醇(酒精)、并能对人的肌体产生各种化学作用的饮料,又是一种能作用于人们精神世界和影响人们行为的物质文化现象。它是一种综合性的研究实体,与自然科学所研究的酒科技相对而言,酒文化则主要是一个从社会科学角度提出的研究范畴。虽然从广议的文化概念来讲,酒科技也可纳入酒文化范畴,但人们一般不采用这一分析角度。所以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弄清什么是酒文化以及它的内涵,不仅对于酒文化理论本身是重要的,对于文明饮酒这一关系到整个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也很重要。从我国有关酿、酤、饮发展的实际状况分析,酒文化应有以下九个方面的内容值得研究。

一、酒论

在学术上,酒文化是一个严肃的理论问题,有它自己的理论。酒论的酒文化理论,要回答酒文化的定义、源头、分类、内容、结构和性质,以及它在整个社会文化发展中的地位,人们对待酒应采取的正确态度等等。与自然科学对酒科技的研究一样,社会科学也有许多学科,如考古学、历史学、文化学、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等,从各自不同的角度研究酒文化。酒文化理论中的一些问题,如酒的自然属性与文化属性,酒的文化属性中的民族性、综合性、两面性、渗透性、升华性和医疗保健性等,不仅对酒文化自身的研究有意义,对其他学科研究也有参考与借鉴作用。

二、酒史

事物都有其起源与发展的历史,酒与酒文化自然也不例外。酒史既包括各类酒起源的历史,也包括酒文化起源的历史,还包括历代名酒文化和历代酒政等方面的历史,以及不同地区、民族和国家之间酒文化交流的历史等。在这里,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对酒的研究相互有交叉。自然科学在研究各类酒的科学技术时,必然会涉及及各类酒的历史发展;同样,社会科学在研究酒文化的历史时,也不可避免地要探讨诸如传统酿造发展的历史。综合地考察,把传统酿造术主要归于社会科学,把现代酿酒科技归于自然科学研究,并积极地待二者的交叉,看来是比较适当的。

三、传统酿造术

与现代工业酿酒的科学技术不同,在民间传统酿造术是代代相传的。人们长期实践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一种有关酒的技艺文化,也是酒文化发展水平的一种标志。它的存在与发展既反映了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也反映了人类改造大自然的成果;既是民族民间酒文化赖以存在的一种基础,也是现代工一酿酒科学技术前发展的可供汲取的营养源泉之一。在我国,许多民族或地区的一般家庭都能自行酿造的甜米酒,既方便食用,又富有营养,有的还把它当作产妇的滋补品食用。这种既简单又珍贵的酒文化成果,就是直接由传统酿造术这一要素决定的。

四、酒具

酒具是一种物质文化现象。其中,酿酒器具属于生产工具,虽也可纳入物质文化范畴,但主要仍应属于酒科技,因为这样可以更好地研究其意义与价值;饮酒器具则属于生活工具,是酒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历代饮酒器具有自然酒具、陶制酒具、青铜酒具、漆木酒具、瓷酒具、名贵酒具、奇异酒具和娱酒器具等类型,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局面。古朴简易的自然酒具常就地取材,反映出一种返朴归真的审判情趣和文化意蕴。历史悠久的陶制酒具是我国社会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标志之一,其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大汶口文化时期,到龙山文化时期便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华贵高雅的青铜酒具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到原始社会末期和进入奴隶社会以后,社会生产力??青铜冶炼技术发展的水平。它们类齐全,造型讲究,具有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当时,是一种重要的礼器,而且在使用上已出现了奴隶主贵族与奴隶、平民之间的阶级差异。庄重典雅的漆木酒具历史也很悠久,最早可追溯到约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到秦代便开始真正取代了青铜酒具,到汉、魏和两晋才盛行起来。直到今天,彝族的酒具也多有各种漆饰彩绘的。东晋时著名的有关“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和叙怀的记载和描写,就是伴随着漆耳杯的使用而产生的。轻盈俏美的瓷酒具历史悠久,距今已有3600多年的历史,反映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瓷器的国家的深厚文化底蕴。瓷器具不仅品种繁多,而且历代造型不断演变,形成种种不同的艺术风格,有的匀称秀丽,有的轻盈俏美,有的质朴大主,有的色彩灿如晚霞,有的莹润堆脂,有的如行云流水,有的上釉后精细幽雅,有的艳丽匀润,有的翠绿晶透。最有代表性的景德镇的青花瓷、成化斗彩瓷和祭红红釉瓷这三种瓷酒具,都有许多成为传世珍品。名贵酒具系用玉石、金银、象牙、景泰蓝等名贵材料制成。自商代以来,多为统治者或富有者使用或多用于宗教祭祀。有的艺术造诣颇高,如元朝广寒殿里有一只可贮酒30石的黑玉缸,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酒具“牙雕山水人物银里碗”;有的是等级与身份的一种象征,如金爵、金卮等;有的富有文化蕴涵,如元至正五年以白银铸胎然后雕琢而成的银质龙槎,造型构思取自仙人乘槎凌空上天河的神话故事,高雅华贵,名扬海内外。

奇异酒具常给人们以不同凡响的美的享受。香木椽杯,有雕刻精美的花纹,用以斟酒,清香霭然。蓬菜盏有蓬来,方丈、瀛洲海上三仙山造型,斟酒时三仙山被淹没,饮酒时三仙山又逐步显露,另有一番情趣和韵味。舞仙盏有仙人漫舞其上,奇巧别致。洞天瓶从屋梁上给鹿肠灌酒以饮客,号称“洞天圣酒将军”,构思玄妙。由西母觞(合起来系一巨桃,分开两瓣形异)、皂绿天(酷似香蕉)、高士觚(状如梧桐)、古锦囊、洞庭波、鉴湖冠、黥涛露珠明、一卷书和瘿斛,共10件组成的“竹木套觚”,大开、形状各异,命名雅美,韵味各别,用以飨客,堪称奇绝。这些都反映了人们酒行为中的一定的审美文化心理。自然,像那种与南唐以来女人裹足的陋习有关的、在女人绣花弓鞋里放置酒杯以行酒的鞋杯等,则是一种畸形审美观的表现。此外,还的劝饮取尔的娱酒器具,如类似“不倒翁”的酒胡子。这本身往往就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品,用以饮酒取乐,既简单又风趣,促使宴饮气氛热烈和谐,兴味盎然。上述精美酒具在人们饮酒时能给人们以精神、文化上的美的享受,意蕴深长。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文章出处:彝学网(网聚彝学)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影响中国饮食文化发张的因素:1、最重要的自然是气候因素,其后是不同的生存环境,在不同的环境下生长不同的饮食材料。气候对人们主食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南稻北麦”上。在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春雨、梅雨雨量丰富,因而降水丰富,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是这里气候的主要特点,

  • 谈谈你对现代饮食文化的感想?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一、饮食结构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多样,气候条件丰富,动植物品类繁多,这都为我国的饮食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我们的祖先们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不断选育和创造了丰富多样的食物资源,使得我国的食物来源异常广博。从先秦开始,中国人的膳食结构就是以粮、豆、蔬、果、谷类等植物性食料为基础,主、副食界线

  • 既然夏,商,西周时期的手工业,农业,畜牧业和商业都很发达,为什么还要以青铜文明作为当时文明的象征呢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原因三点:1、青铜作为新的生产工具,具有坚硬、锋利的特点,它的出现,极大的促进了当时生产的发展。2、商周青铜铸造业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分布广,充分体现当时社会文明发展的水平;3、当时的青铜器已经运用到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及商业之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周朝,就是传说中的封建社会。周王无论在政治还是

  • 商周之间的文化差别在于?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认为“周人制度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实质上说明了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常识制度篇。

  • 有关夏商周的知识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夏朝是中国第一个朝代商朝开始出现青铜器、甲骨文周朝分成西周与东周,西周在前东周在后建立西周的是周武王,使西周成为东周的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东周也可以称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春秋开始,周王室末落,开始了诸候争霸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古代中国第一次学术大动荡,经典代表有儒家,道法,墨家,兵家

  • 商朝宫廷礼仪???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商王和各级奴隶主贵族都有臣、妾、僮、仆、宰、奚等大批的非生产性的奴隶,广泛地使用于家内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些奴隶除了负担极为繁重的家内杂役之外,有时还要直接为奴隶主贵族生产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他们的地位比一般众庶更为低贱。为了防止奴隶逃亡,奴隶主贵族有时还要给奴隶带上刑具。在殷墟出土的三个奴隶陶俑,手上

  • 七年级历史卷子,求答案高分!!!(括号为横线)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西周的(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周天子把(土地)和(权力)。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国君,一般称为诸侯);(国君)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天子作战。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疆土),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夏,商,周)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

  • 商代文化遗存中,为何多次出土青铜面具?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如果仔细去了解中国文化的人都知道,在商朝的时候,先民们是非常喜欢造青铜器的。根据目前的考古学家的发现,商朝经常出土青铜面具。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当时的人们非常喜欢祭祀,而且当时的技术确实能够去造青铜器。一、商代文化遗存中,经常出土青铜面具对于商朝,大家可能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商纣王,但是商朝在

  • 商朝的遗址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商朝的遗址是殷墟。原称“北蒙”,是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盘庚十四年,商朝第二十位君主盘庚迁都于北蒙(今河南安阳),改“北蒙”名为“殷”。盘庚十五年,开始营建殷都。自盘庚迁殷,到公元前1046年帝辛亡国,经历了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共8

  • 殷墟出土了大量以什么为代表的丰富文化遗存?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商周时期的古代中国,青铜器非常兴盛,殷墟里有大量的随葬品都是青铜器,成为考证商朝历史的极为珍贵的文物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