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汉文帝为何害死异母弟弟

汉文帝为何害死异母弟弟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202 更新时间:2024/1/19 20:04:14

刘邦有八个儿子,结果死的死,亡的亡,等到吕后势力彻底垮台时,只剩下了四子刘恒和七子刘长。刘恒被周勃王平等人迎立为皇帝,即汉文帝。

文帝六年(前174年),身为淮南王的刘长因犯下谋反、僭越等多种罪名,论罪当死,大臣们也劝文帝依法办事。对刘长的同党,文帝二话没说,斩尽杀绝。但是,文帝没有杀刘长,只是“赦长死罪,废勿王”,也就是免其死罪,废掉其王爵。

不杀归不杀,但就这么放了,也不合适。文帝斟酌再三,下令将刘长从长安发配至蜀郡,并要求“载以辎车,令县以次传”,也就是让刘长坐车上路,沿途县令要做好接力,从本县送到下一站。

大臣袁盎认为,这样做不太合适,说刘长性格刚强,遭此摧折可能受不了,万一再遇到恶劣天气,得病死了,陛下会背上杀害手足的坏名声。文帝说“特苦之耳,今复之”,只是想让刘长受点苦头,还会让他回来的。文帝交待,刘长这一路上,燃料、菜蔬、炊具、碗筷、床褥等日常生活用具要一应俱全,还特别指示“给肉日五斤,酒二斗,令故美人才人得幸者十人从居”,不但设施齐全,伙食要好,而且还有美女相伴。

文帝的安排“布告天下”后,辎车一路向西。结果到了雍县(今陕西凤翔县南)时,刘长死了。长安至雍县,约合现在一百七十公里,中间隔着不少县。若以每天二十公里算,差不多八九天时间。刘长的死亡原因,“乃不食死”。物资供应这么丰富,所谓的“不食死”,是绝食而死,还是没得吃饿死了?

答案是后者。原因是刘长坐的辎车车门上被贴了封条。辎车,即一种上有帷盖、前后遮蔽的车;封条,即粘贴在门户或器物上的字条,表示封闭、封存或没收,以防私自开和动用。车是封闭的,车门贴着象征皇命的封条,没有皇帝的命令,谁敢动?谁敢撕下封条?所以沿途县令“皆不敢发车封”,“肉日五斤,酒二斗”自然也就送不进去,“至雍,雍令发封,以死闻”。八九天困在车内,没得吃没得喝,能不死吗?

一边将优待刘长的事儿“布告天下”,一边又命人在辎车上做手脚,致使沿途县令“皆不敢发车封”,文帝表里不一的这手做得确实有点黑,与其留给后世的仁君形象差得很远。其实,这也不能完全怪文帝,刘长非死不可。

刘长“有材力,力能扛鼎”,常常“自袖铁椎”,因为宿怨,审食其就在光天化日之下死在了刘长的铁椎之下,杀了朝廷重臣,刘长还满口道理,好似在标榜自己为民除害。除此之外,文帝即位后,刘长“自以为最亲,骄蹇,数不奉法”,“入朝,甚横”,刘长如此嚣张蛮横,与文帝以仁义治天下相悖,你这么胡来让文帝脸往哪儿搁?不过,文帝觉得就剩这一个兄弟了,算了,不追究了。刘长的事迹还有很多,如“从上入苑囿猎,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益骄恣,不用汉法,出入称警跸,称制,自为法令,拟于天子”,这些文帝都忍了。

其实,文帝最担心的是刘长会造反,因为刘长自幼丧母,刘邦可怜他,“令吕后母之”。刘长是吕后抚养成人的,自然与吕后在同一阵线,或者心里感激吕后;而文帝恰恰是众臣拨乱反正后登基的,与吕后一党界限分明。吕后虽死,吕后抚养的刘长还在,这就让文帝心里不踏实。果然,刘长真的要造反,文帝也只能对这个仅存的弟弟下手了。

平心而论,刘长走到这一步,与文帝的纵容是分不开的。刘长有小错误时,“上以亲故,常宽赦之”;刘长杀死审食其时,“孝文伤其志,为亲故,弗治”;结果刘长越来越嚣张,竟“不奉法度,不听天子诏,乃阴聚徒党及谋反者,厚养亡命,欲以有为”。难怪袁盎也认为“上素骄淮南王,弗为置严傅相,以故至此”,说文帝对刘长放任不管,没有给他找个好师傅教导,才使刘长毁灭。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了郑庄公。郑庄公对弟弟叔段欲擒故纵,坐等鱼儿上钩,最后以“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天理来收拾他。文帝此举,与郑庄公如出一辙。只是冤枉了那些无辜的县令,刘长辎车所过之县的县令全部被杀,云里雾里地给文帝当了替罪羊,这大概是文帝一生最大的污点。

六年后(前168年),传来一支民谣:“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文帝听后,叹了口气说:“舜放逐骨肉,周公杀管蔡,天下称圣。何者?不以私害公。天下岂以我为贪淮南王地邪”(文中所引均出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听文帝此语口气,并没有否认刘长是他害死的。有些事情过去时间长了,也就无所谓了。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王莽头颅为何270年后才焚毁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百科

    在历史上,王莽大名鼎鼎,他的成长,他的改革,他的死亡,都极具传奇色彩;他的头颅同样让人拍案惊奇。公元8年,王莽以新代汉,坐上了龙椅。这一年,他五十三岁。十五年后,也就是公元23年,他的生命走到了尽头。据《汉书·王莽传》记载,地皇四年(23年)十月三日,绿林军冲进长安,“商人杜吴杀莽,取其绶。校尉东海

  • 汉文帝为何要废除“肉刑”?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百科

    “肉刑”,是古代残废肢体、残害肌肤、破坏身体机能的墨、劓、刖、宫等带有原始、野蛮色彩的刑罚。夏、商、周朝如此,秦朝更是风行,《盐铁论》中就有“劓鼻盈车、履贱踊贵”的记述。这种让人切齿痛恨的酷刑,一直延续到汉初。然而,到了公元前167年5月,西汉文帝刘恒却突然发布了废除肉刑的诏书:“今人有过……朕甚怜

  • 项羽请求单挑被刘邦气炸了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百科

    项羽一直瞧不起刘邦,虽然二人都为楚怀王做事。刘邦出身平民,武艺稀松,因为酒后壮胆杀了一条蛇才拉起了一支队伍;项羽贵族出身,力能扛鼎,所向无敌,属下兵多将广,且对他无不又敬又畏。直到刘邦率先攻入咸阳,被楚怀王封为王,项羽这才开始注意刘邦,为此,还破天荒地专门组织了一场宴会,请刘邦吃饭喝酒,主要目的还是

  • 李隆基为何一日废三位皇子?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百科

    开元二十五年,发生了一件震惊天下的大事。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以有异谋的罪名,被皇帝李隆基废斥为庶,监于宫中东城。事过不足半月,李隆基又将三个儿子赐死。这个有“异谋”的罪名,真是无法尽释,这三位皇子且有太子在内,他们到底犯了什么罪,惹恼皇帝父亲下了杀子的狠心呢?事发突然,李隆基也感到很意外。当

  • 一个使节消灭一个国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百科

    公元648年,晚年的唐太宗身体不佳,忙着探求长生不老药,心情很是不爽。但在这时,却发生了一件令太宗特别兴奋的事情。唐朝派往天竺的一个使节,竟然一举消灭了天竺各国。这个一举扬名的使节,就是曾任融州黄水县令、右卫率府长史的王玄策。天竺国在唐时叫印度,分为东、南、西、北、中,五天竺。唐朝与天竺国的友好往来

  • 唐朝边塞诗人用什么确定名次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百科

    在诗歌鼎盛时期的唐朝,出现了很多著名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原因无非是白居易秉承了李杜的风格,与李白、杜甫齐名,才被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我于是想到,唐朝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每一首读起来都感觉热血沸腾。那么,唐朝的著名边塞诗人是如何来确定名次呢?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唐朝的边

  • 唐朝时生擒高丽王的大将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百科

    在中国历史上,隋炀帝三次远征高丽未果,唐朝的李世民也是野心勃勃欲把朝鲜拿下,一直到了唐高宗也是多次远征,终于将高丽征服。历史总是令人回味,在这场决定性的战役中,是哪位大将攻克平壤,生擒高丽国王呢?据历史记载:唐朝在朝鲜的军事行动达到巅峰是在667年,当时唐军在新罗军的配合下,由李勣为将对高丽发起了水

  • 中国第一支娘子军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百科

    作为公主生于帝王之家,贵为金枝玉叶,可以享尽人间的荣华富贵!可历史上有个平阳公主却驰骋疆场,不爱红装爱武装,威名远扬!她率领的娘子军威震关中,为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是中国第一支娘子军,这支队伍队伍对中国女性的影响太深远了,娘子军精神中所蕴涵的胆略与才识、坚韧独立、勇往直前的精神,仍值得现

  • 张大千为什么出家当野和尚?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百科

    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他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来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在张大千先生的人生经历中,曾有当了三个多月的和尚的经历,“大千”本是他的法号,但是这个名字却一直沿用下来。由于不烧戒,也一直被后来人称之

  • 县令得罪权臣却得到不断提拔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官场,很复杂。有时,痛恨谁就提拔谁。这事咋一看很难理解,但确实在历史上真的发生过。在清朝,提拔官员就曾是一种对其残酷打击的手段。且看美国传教士明恩溥在他的《中国乡村生活》一书中记录的一个真实的事例:某军机大臣的儿子在山东乡下为非作歹,被人告到当地知县那里。知县把这位恶少找来跟他讲道理,并且打了恶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