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皇帝赏赐给大臣的“胙肉”是什么?

古代皇帝赏赐给大臣的“胙肉”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007 更新时间:2024/1/16 20:40:23

古代皇帝们日理万机,但大臣们之间的交流和保持君臣的关系很重要,所以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赏赐。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章介绍。

对皇帝来说,金银珠宝加官进爵这种赏赐都已经是再平不过的了,况且赏赐这些东西,只能是物质上的奖励,并不能达到帮助皇帝分辨大臣们忠心与否。这时候,一个特别的赏赐也就应运而生。胙肉就是这个特别的赏赐。皇帝赏赐胙肉给大臣吃,可不是为了让他们品尝美味佳肴,也不是为了让他们过过吃货的快乐日子,而是为了培养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皇帝赏赐胙肉的时候,已经不是为了嘉奖,也不是为了套近乎,而是要考验他们,磨炼他们。

给大臣们赏赐胙肉的时候,一般都是重大节日,为什么要挑在重大节日的时候呢,原来,每当重大节日的时候,皇宫中都要举行祭祀仪式,祭祀仪式上当然要有酒有肉才是极好的。

古人总说心诚则灵,皇帝们为了显示自己的诚心,会选择做足排面,一场祭祀上所用到的牲畜非常之多,为了祭祀的成功举行,往往在考虑排面的时候,皇帝也就顾不得考虑开销和事后浪费无度的问题了。这种在祭祀上使用的肉,就叫做胙肉,用这种肉来赏赐大臣,实际上也是考虑到被开水汆烫成熟的肉保质期有限,再来因为祭祀上的肉都是开水烫熟以后,没有加过任作料的肉。

甚至有的肉块头大点,甚至都没有烫熟,所以吃这种肉,根本不是享受,而是一种遭罪。一般仪式之后,皇帝会用这种肉赏赐近臣,用来检测他们的忠诚度,二话不说吃下肉的,皇帝对他会相对更信任一点,如果不吃,那么就无法得到皇帝的信任,甚至会引来杀身之祸。

古代也有很多关于吃胙肉而延伸出的小故事。

相传,雍正皇帝的时候,在一场春季祭祀结束之后,雍正给各个皇子都赏赐了胙肉,吃惯了山珍海味的阿哥们,没对看起来毫无食欲的胙肉,一个个都愁眉苦脸,吃的时候也是难以下咽,唯有一个人,当时的四皇子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帝。弘历接到肉之后,大快朵颐一大口一大口的吃肉,一边吃还一边口齿不清的说好吃,最后风卷残云般吃掉了一盘子肉。

阿哥们吃肉的时候,其实雍正帝一直偷偷躲在一旁,他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看完之后也没有说话,一个人默默走开了。后来,皇子对于皇位的竞争激烈如斯,最后居然是出身并不高贵的四皇子夺得最后的胜利,登上了帝位。从某个角度来说,雍正皇帝在当年吃肉的那件事情中,就已经看到四皇子弘历难能可贵的一种精神,那就是吃苦耐劳。

乾隆继承皇位后,沿袭了雍正的做法,也会给大臣赐胙肉,大臣们都听说过乾隆吃胙肉的故事,但是故事再精彩,看到那难以下咽的胙肉,大臣们也还是头皮发麻。为了应对皇帝赏赐的这种难吃的肉,大臣们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在手帕上抹盐水的,这样吃前擦擦嘴巴,吃肉吗时候就会沾上一点咸味,会好吃一点。

还有些站的远的大臣,还会在宽大的衣袖里藏调味料。即便做了这些手脚,也还是有吃不掉的情况时常发生,乾隆自己吃过胙肉,知道这肉的滋味难以下咽,所以也并不强求,吃不下的就让他退了早朝,带回家去吃。

胙肉是皇帝赏赐的,所以扔掉的人几乎没有,但是这些大臣平日里山珍海味吃惯了,对这肉实在提不起兴趣,大臣中有一个不走寻常路的,纪晓岚对肉就特别感兴趣,只要是肉,他来者不拒统统都吃下肚子。

所以实在吃不下的大臣和纪晓岚之间就形成了一种默契,不想吃肉的大臣就会下朝之后走到纪晓岚的轿子前,轿子下面有一个带盖儿的筐子,大臣们把肉放进筐子里,送给纪晓岚。

对那些大臣而言,既解决了肉,又拉近了和纪晓岚的关系,真是一举两得呀!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管仲是什么人?让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是如何做到的?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百科

    春秋五霸,一般是指春秋时期参与争霸的最具代表性的五人,一般是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和宋襄公。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管仲号称华夏第一相。此人乃春秋时期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是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管仲先是辅佐公子纠的,后来由于鲁国兵败,迫于公子小白(后来的齐桓公)的

  • 明朝明令禁止青词 嘉靖晚年为何会重要“青词宰相”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百科

    对嘉靖皇帝和青词宰相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代时期的清词指的是什么,嘉靖晚年时期为什么会重用青词宰相?嘉靖是老糊涂了吗?明代是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建立的皇朝,在明代三百年的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别具特点的皇帝比如明宣宗就有绰号“蟋蟀皇帝”,明英宗是明代历史上第六任,第八任皇帝,

  • 李昉一生政绩平平,却能得到谥号“文正”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百科

    “文正”是古代文官梦寐以求的一个谥号,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统治者一般不会轻易,将此谥号赐予别人,也就显得尤其珍贵。所以那些拥有“文正”谥号的人,基本都是对国家极其有贡献,以及深受文人敬仰的对象。比如魏征、范仲淹、曾国藩等人,大家都比较熟悉,这些人也深受后世敬仰。但要是提

  • 西汉一侯爷曾被人贩子拐卖十几次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百科

    拐卖人口,在中国历史悠久,西汉时期就是非常严重。在蓄奴成风的西汉,大户人家往往拥有众多奴婢,一些从人贩子手中购得的男童女童,日后或成为从事体力劳动的奴隶,或称为伺候主人的婢女,活得非常艰辛。西汉初年,河北清河观津有一户姓窦的寒微人家,家中有两儿一女,依次为窦长君、窦氏、窦少君。后来,汉廷选美,窦氏以

  • 刘邦和项羽的死亡共同点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百科

    公元前202年,楚霸王项羽兵败身死,时年三十一岁。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不治而崩,时年六十二岁。这对乱世对手,在相隔七年后黄泉再见。刘邦出身平民,从一个小小泗水亭长,到沛公,到汉王,后于楚汉战争中打败了楚霸王项羽,成为西汉开国皇帝,后因箭伤而死。项羽出身贵族,靠江东八千子弟起家,发动会稽起义,后

  • 汉文帝为何害死异母弟弟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百科

    刘邦有八个儿子,结果死的死,亡的亡,等到吕后势力彻底垮台时,只剩下了四子刘恒和七子刘长。刘恒被周勃、王平等人迎立为皇帝,即汉文帝。文帝六年(前174年),身为淮南王的刘长因犯下谋反、僭越等多种罪名,论罪当死,大臣们也劝文帝依法办事。对刘长的同党,文帝二话没说,斩尽杀绝。但是,文帝没有杀刘长,只是“赦

  • 王莽头颅为何270年后才焚毁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百科

    在历史上,王莽大名鼎鼎,他的成长,他的改革,他的死亡,都极具传奇色彩;他的头颅同样让人拍案惊奇。公元8年,王莽以新代汉,坐上了龙椅。这一年,他五十三岁。十五年后,也就是公元23年,他的生命走到了尽头。据《汉书·王莽传》记载,地皇四年(23年)十月三日,绿林军冲进长安,“商人杜吴杀莽,取其绶。校尉东海

  • 汉文帝为何要废除“肉刑”?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百科

    “肉刑”,是古代残废肢体、残害肌肤、破坏身体机能的墨、劓、刖、宫等带有原始、野蛮色彩的刑罚。夏、商、周朝如此,秦朝更是风行,《盐铁论》中就有“劓鼻盈车、履贱踊贵”的记述。这种让人切齿痛恨的酷刑,一直延续到汉初。然而,到了公元前167年5月,西汉文帝刘恒却突然发布了废除肉刑的诏书:“今人有过……朕甚怜

  • 项羽请求单挑被刘邦气炸了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百科

    项羽一直瞧不起刘邦,虽然二人都为楚怀王做事。刘邦出身平民,武艺稀松,因为酒后壮胆杀了一条蛇才拉起了一支队伍;项羽贵族出身,力能扛鼎,所向无敌,属下兵多将广,且对他无不又敬又畏。直到刘邦率先攻入咸阳,被楚怀王封为王,项羽这才开始注意刘邦,为此,还破天荒地专门组织了一场宴会,请刘邦吃饭喝酒,主要目的还是

  • 李隆基为何一日废三位皇子?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百科

    开元二十五年,发生了一件震惊天下的大事。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以有异谋的罪名,被皇帝李隆基废斥为庶,监于宫中东城。事过不足半月,李隆基又将三个儿子赐死。这个有“异谋”的罪名,真是无法尽释,这三位皇子且有太子在内,他们到底犯了什么罪,惹恼皇帝父亲下了杀子的狠心呢?事发突然,李隆基也感到很意外。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