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人对神鬼的态度,从这个人始发生转变

人对神鬼的态度,从这个人始发生转变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138 更新时间:2023/12/21 18:06:06

中国人作为东方人的代表,和西方人在文化习俗上是有明显不同的。比如对神鬼的态度,西方基督教与天主教信上帝,上帝是全知全能的,而我们人类都是罪人,上帝的使者耶稣替我们赎罪,我们对于上帝只能敬畏丝毫不能怀疑;伊斯兰教呢,信真主安拉,他是这宇宙间唯一的主,地位和上帝是一样的。其实在远古时期,中国也是一个神的国度,中国有一个别名,叫做“神州”,对待神的态度,起始和西方也差不太多。但后来,中国人对待神的态度,发生了重大转变。

神话人物

在商代以前,中国是一个传说中的国度。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我们虽号称炎黄子孙,但炎黄时代直到、舜、禹以及夏朝,只是传说,因为我们并没有足够的证据破解那些历史迷雾,直到商代甲骨文的发现,我们才确切地了解到三千五百年前,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商朝是一个神性至尊的时代,神是至高无上的,一切要听从神的安排,人完全是神的附庸,受神的支配,那时侯社会地位最高的是巫师,巫师是神与人的信使,在国君、卿士、庶人、卜、筮五方面因素中,起至关重要作用的是卜、筮的意见。人们遇事狐疑,总喜欢向神请示,殷人用龟,周人用筮。我们发现的甲骨文,就是龟卜记录下来的甲骨文卜辞。

这时侯中国神的地位,相当于西方的上帝。

商代有一位圣贤,叫做伊尹。伊尹辅助商汤灭掉夏朝,历事商朝商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君主五十余年,活了一百岁。伊尹是开国元勋,被封为“尹”,就是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伊尹另一个身份,其实是个巫师,“伊尹格于皇天”,是代天言事的。相当于耶稣,上帝的使者,神与人之间通话的桥梁。伊尹的地位有多高?天子太甲违反了“上天的旨意”,伊尹便将他下放到成汤墓葬之地桐宫,他本人与诸大臣代为执政,史称共和执政。等太甲三年后“醒悟”过来,他又把太甲重新放在天子地位上。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伊尹就是个明证啊。

伊尹虽代天言事,掌握了无上权威,但伊尹更加强调的是德,伊尹对太甲说:“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在伊尹心中,是不是真的上帝至上,象西方人一样,还是借天之威,象后世的洪秀全、杨秀青一样,只是权谋之术?我们不好妄加揣度,但那时整个社会,确实是神权至上的。因为就连天子太甲,也可以让伊尹以上帝的名义,行废立之事,何况百姓呼?

对神的态度发生转变,是从伊尹的儿子伊陟开始的。伊陟发展了伊尹关于“以德治国”的理论。伊尹去世后,伊陟也当了“尹”,也即天子的相。他辅佐的是商王太戊,太戊是商朝第九任君主,也是商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当政了75年。太戊在位初期,商朝进入衰落期,当时发生了这么一件事,商朝都城亳一颗怪异的桑树和楮树合生在朝堂上,一夜之间长得有二手合抱那么大。按当时神在人间社会的地位,这一定是上天示警了。太戊很害怕,便问伊陟这是怎么回事。伊陟说:“我听说过,妖魔鬼怪不能战胜有德行的人。君王的政令难道有过失吗?你注意修养德行吧。”伊陟这几句话,放到现在是很简单的几句话,但在三千多年前,那个巫师至上,神权至上的时代,这是很大但、很有开创性、很有颠覆性的的几句话,他发明了一个成语,叫“妖不胜德”。本来害怕上天惩罚的太戊大帝听从了伊陟的话,不再害怕妖魔鬼怪,专一以德治国,使商朝再度复兴,太戊也因此与太甲、祖乙被后人称为“三示(即三位有贡献的君主)”。也不知是真有神鬼还是假有神鬼,亦或是神鬼对伊陟对他不敬的态度气死了,反正最后,那颗奇怪的桑树竟然枯死了。

伊陟在中国哲学史上做出的巨大贡献,是确立的“妖不胜德”原则。从此,中国人虽然相信神,但对于神的态度不再象西方人信上帝一样惟命是从。你看对于龙的态度,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不是武则天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究竟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百科

    在中国历史上,自从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以来,妇女的社会地位便“飞流直下三千尺”,从天堂到了地下。尤其到了“夫为妻纲”的年代,妇女是没有任何社会地位的,“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反正你得围着男人转,否则没有出路。当然,也并不是每一个妇女都那么悲惨,当中也出了许多女英雄,“巾帼不让须眉”,比如

  • 远古人的发型 玉器讲故事之一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百科

    距今4600年前,生活在黄土地上的北方人,男男女女的头发是什么样子的?那时可没有文字,没有图片,没有照片。那时只有比着人的模样琢磨出来的玉器。人类的手闲时喜爱揣摩能带来舒适感的器物以放松愉悦平和情绪。公元前7000年到公元前5000年的兴隆洼文化遗址里面就有了玉器。近几十年有了那盈盈一握的手机,虽手

  • 商朝灭亡源于一位盐商的秘密情报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百科

    周国只是商朝的一个较为强大的诸侯国之一,但商周的牧野之战,周武王一战定天下,商纣王命陨摘星楼,铁打的江山一日失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周武王的情报工作做得好,策反了商朝的许多重要大臣。这些大臣,包括商纣王的大哥微子启,还有另一位重要的人物,商朝的大夫胶鬲。正是胶鬲,探知了商朝防务空

  • 揭秘三国时代魏蜀吴各国之间的派系斗争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百科

    看过《三国演义》的读者,都比较关注三个国家的斗争,蜀汉与曹魏的战争,东吴与曹魏的战争,蜀汉与东吴的战争,三个国家的英雄你方唱罢我登场,三个国家的谋士你有谋来我有计。鲜为人知的是,这三个国家的内部,其实也充满了斗争,从而影响着国家的兴旺与历史的进程。蜀汉:四大利益集团并不团结,刘禅选择投降另有原因表面

  • 刘备的江山:得之于眼泪也失之于眼泪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百科

    在中国历史上,刘备是最重情义的皇帝,刘备的江山,得之于眼泪,也失之于眼泪。“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这是说评书的单田芳在《三国演义》里给他做的定位。在《三国演义》里,刘备确实爱哭,因为各种事情哭,他这一哭,感动的别人稀里哗啦的,关羽、张飞、赵云誓死相随,诸葛亮鞠躬尽瘁。一没有天时,二没有地利的刘备生

  • 陆弃:三国兵器谱上最为知名的兵器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中国古代史就是一部豪强争霸史,三国时代更是将这一点体现的淋漓尽致。与三国英雄人物同样引人关注的莫过于三国文化沉淀千年衍生出来的三国兵器谱。除了皮甲、鱼鳞甲、玄甲、环首刀等一般兵士使用的兵器,三国时代各家英雄好汉的拿手兵器更加值得关注。从三国普及性武器来说,当时人多习惯使用短戟护身,孙权投虎、董卓袭吕

  • 是扶不起的阿斗还是大智若愚?蜀汉后主刘禅的大智慧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刘禅完全委政于诸葛亮,看似放权,和汉献帝一样是傀儡皇帝,但却是明智之举。因为因人而异,诸葛亮不是董卓、曹操、司马懿。“扶不起来的阿斗”,这是《三国演义》里给刘禅的盖棺论定。刘禅这个绰号的由来,一是来自于诸葛亮,一是来自于他最终的结果。诸葛亮神机妙算,未出茅庐而定三分天下,但刘备死后,他五出祁山也未成

  • 一代枭雄曹操为何只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却不称帝?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百科

    汉献帝盼着曹操死,曹操死了,没想到曹操的儿子更穷凶极恶,让他连傀儡皇帝也当不成了,只能去做山阳公。汉末三国时期,曹操可说是数一数二的英雄。“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对于曹操和刘备来说,孙权是晚辈,所以有“生子当如孙仲谋”之说。曹操依靠他的能力,挟天子以令诸侯,将吕布、袁绍、袁术、张绣等割据势力一一剪

  • 蜀汉竟然被一个结巴灭了国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百科

    人们都知道,诸葛亮在人生的最后,收了一个得意弟子姜维。姜维深得诸葛兵法,九伐中原,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其中的邓艾,便是司马懿的高徒。诸葛亮与司马懿既是对手又是知音,他们仙逝后,其弟子接着交战。诸葛亮虽然智高,但司马懿用一个“忍”

  • 蜀汉有谥号的十二位大臣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蜀汉立国时间短,得谥的大臣并不多,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中这样记载:“初,先主时,惟法正见谥。后主时,诸葛亮功德盖世,蒋琬、费祎荷国之重,亦见谥;陈祗宠待,特加殊奖,夏侯霸远来归国,故复得谥;于是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及云乃追谥,时论以为荣。”根据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蜀汉加“谥”的不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