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与郭德纲都是从小学习评书,但现在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二人之间已经拉开了很大的距离,王波各方面都要比郭德纲差。
王波缺点太明显现在专业说评书的不多了,但矮子里面拔高个,王波这样的也算是佼佼者。毕竟从小学习评书,后来虽然说过一段时间相声,最终还是专门说评书。
也说了那么长时间,有了一定的历练和和作品,《聊斋》、《隋唐》说的都不错,是一个比较专业的评书人。
但是,王波由于天赋的原因,评书有个很明显的缺点。
首先,王波的口齿不清,京味儿太重,这并不是好事儿。毕竟面对的是全国的观众,不只是北京那边的人,很多人听不惯京味儿,会觉得很别扭,还是应该用大众的普通话比较好。
其次,王波的口误太多,很明显基本功有欠缺。
他还特别喜欢唠叨,嘴很碎,一段话总是翻来覆去的说,听多了会让人觉得很烦躁。
而且说话的声音也不行,听着感觉不爽,先天条件比郭德纲差远了。郭德纲最起码口齿清晰,说话抑扬顿挫,节奏把握的很好,就像聊天一样,听着一点都不烦。
王波的格局和文化水平均比郭德纲差王波所说的评书中规中矩,故事就是故事,没有太多加工,听着比较死板一点,就像是传统老艺人一样的感觉,没有什么特色。
而郭德纲就不一样了,他的评书二次加工的力度很大,更像是相声评书,把相声与评书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相声里有评书,评书里有相声,节奏特别欢快,创新元素很大。
郭德纲读书多,见识多,经历多,知识面很广,通过评书针砭时事,洞察人情,优势很快就显示出来了。而王波还是那样传统的讲历史故事,个人的感悟和见解比较少。
郭德纲本身单口相声说的就很好,自然说评书对他来说更容易。郭德纲最近的《坑王驾到》就不错,每次开场前都有十几分钟的闲白,把台下的观众逗得哈哈大笑,进而再把他们引到评书里面。
听王波的评书,观众只是感觉听到了一个历史故事,很多人听完以后就忘了,不值得回味。但听郭德纲的评书,不仅能够听到历史故事,还有很多笑点,事后让人回味无穷。
所以,王波成不了大器,最多只是一个艺人,但郭德纲却可以成为大家。
王波观众缘没有郭德纲好郭德纲现在人人都知道,但很少有人知道王波。尽管王波也是从小学艺,后面专业说评书很多年了,但名气远不如郭德纲,观众缘差很多。
王波外表的胖子形象看着比较死板一点,没有喜庆的感觉,又缺乏老艺人的范儿,感觉不那么吸引人,就好像是一个卖艺的。
而郭德纲则不一样了,小黑胖子看着就特别招人喜欢,加上他之前相声的魅力,说评书也有很多人追捧。他们更多是冲着郭德纲本人来的,不管说什么都好听,就喜欢听他说,而且确实可以学到东西,还能得到快乐,这就够了。
郭德纲现在带领的德云社快速发展,他的评书功夫也要提高才能对得起观众,一直在进步。王波进步不明显,各方面比郭德纲已经落后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