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五代创其滥觞,两宋茶事尽其深致,元代诗篇犹赞兔毫,明清建盏已成传说。明清时期,虽然写茶书的文人已不懂茶色为何为白,也不知建盏为何贵重,但建盏并未消失,只是在其他地方发挥余热,等待工业时代的重生。
明初朱元璋废团茶之后,流行了三个世纪的点茶法被泡茶法全面替代,点茶神器建盏随之在中国茶史暂时蛰伏。
但早已经随海上丝绸之路等途径销往海外的建盏,依然在展现异彩,可谓墙里开花墙外香,这段“空白期”其实有迹可循。
清末至民国时期,东西方文化碰撞,美国、欧洲始识建盏,并为其精湛的黑釉瓷技艺所惊艳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建盏技艺成为国家级非遗,建窑遗址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中心,建盏和其他宋瓷一样都在拍卖场上有了姓名,建盏在中国茶史上的空白期终于过去,吸引了新的拥趸。
建盏曾经是不幸的,因饮茶习俗剧变而神隐多年;建盏也是幸运的,在神隐之后,竟能走出空白期,在当代茶室中找到一席之地。
虽然40年前开荒的老工艺师现在已经不再孤独,但要达到两宋的成熟与辉煌,还是任重道远。道阻且路长,逆流方居上,和流浪地球最后的台词一样,我们不知道未来将引向什么方向,但我们选择希望。也许这是流浪者共同的宿命。
明末清初就失传了,但是日本保留,中国1979年政府组织复烧,2017年作为国礼赠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