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洪武八年镇物案与九年空印案有什么关系?朱元璋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洪武八年镇物案与九年空印案有什么关系?朱元璋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473 更新时间:2023/12/9 2:53:16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洪武八年镇物案与九年空印案有什么关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洪武八年爆发“镇物案”,造成修建中都凤阳的数千工匠被杀;洪武九年就爆发了“空印案”(当然,空印案爆发还有洪武八年和洪武十七年两者说法)。那么,这两种案件爆发有没有关系呢?

再加上,“镇物案”爆发是由李善长告发,薛祥又指责李善长:太师这样做,有损阳寿和子孙后代呀。因此,我认为两案之间有一定联系。

“镇物案”和“空印案”之间的联系猜想

凤阳确实不适合建都,当时天下文臣几乎都反对,其中刘伯温反对最为激烈。这件案子中,最为值得怀疑的是“镇物”是工匠们的单纯所为吗?他们有那么大的胆子吗?即使对朱元璋痛恨之极,工匠们有必要以身犯险吗?

我想无论如何,这里面不是工匠们所为,带头人必然是某些官员甚至高级官员,工匠们只不过是执行者,而这些官员是谁呢?

其一:元朝降臣,这些人对于朱元璋的出身一直不满意。元顺帝北逃之时,身边跟许多儒家子弟、汉族官员,这些人都是心恨“农民起义”的人。而留在“中原”的人难道就没有了吗?

其二:反元起义中各种反对朱元璋的势力。

刘伯温庙遗址

其三:在凤阳建都的官员伤害凤阳籍官员的利益。凤阳地区的官员是朱元璋建国基础,他们的“土地兼并”对象必然也是凤阳!如果凤阳建都,对于他们自身的物质利益伤害特别大。

对元朝降臣及其他们的影响是朱元璋一直不放心的地方

朱元璋在立国后所采用的治国政策。一方面是沿袭了元朝的一些政策例如户籍制度照搬元朝,民户、军户、灶户等等,世袭制;一方面又对元朝的重商政策、海外贸易等改为重农政策和“官方海外贸易的朝贡体系、民间禁止海外贸易”。

再加上其“严刑峻法”政策,使得元朝的既得利益者非常不满。这其中,“元朝降臣”就是重要一点,因此,朱元璋对于他们早有不满。

明朝建国初年,因为治国经验原因又不得不接着用这批人。因此,朱元璋的心中是怀着严重怀疑的。

请看这条上谕:1369年4月6日(洪武二年二月甲午、廿九),朱元璋上谕群臣曰:

昔元时,不重名爵或以私爱輙授以官职,名虽易得实无益于事,徒拥虚名而已。朕今命官必因其才,官之所治必尽其事。所以然者,天禄不可虚费也。

又尝思:昔在民间时,见州县官吏多不恤民,往往贪财好色、饮酒废事,凡民疾善,视之漠然,心实怒之。故今严法禁。但遇官吏贪污蠹害吾民者,罪之不恕。卿等当体朕言。若守己廉而奉法,公犹人行坦途从容自适;苟贪贿罹法,犹行荆棘中寸步不可移,纵得出,体无完肤矣!可不戒哉!

明太祖实录·洪武二年·二月廿九

在朱元璋心中,在元朝做官的的这些人很多甚至大部分都是天生的“贪腐官员”“懒政官员”,再加上对他们的恨。

从朱元璋命人修的《元史》我们可以看出,自从元朝后期,元朝的大部分官员都已经是汉人,毕竟蒙古人人少而且文化素质不高,在这种情况下,治理元朝必须要依靠汉人。

所以,元朝中后期进行了13次科举考试,重用了大批汉族官员。而这些人少部分跟随元顺帝北逃,大部分留在了中原。

空印案主要是朱元璋“铲除”元朝降臣的手段

在“空印案”中省部级高官当中,至少有两人没有受到牵连。一个是“中都罢建”当中保护了许多石匠、铁匠、部分木匠的潘祥,他是反元斗争当中“海盗”或者是“海外贸易”的代表;

一个就是元朝降臣中的代表安然。虽然,安然并没有被消灭,但不代表千千万万元朝降臣、受元朝影响的没有办法被历史记载的官员的命运。

要知道朱元璋治理国家不会是儿戏,他能够选择作为自己政权的知县、知府、布政使等人,除了从自己的“反元队伍”中挑选外,其主力只能是那些反元降臣以及在元朝科举中获得官吏身份的人中进行选择。

然而,到了洪武九年,经过九年的发展,朱元璋认为自己培养出来的官员已经可以替代这些人了。因此,才以“空印”为借口,想将元朝降臣、元朝成为官吏的基层、受元朝降臣影响的自己培养的部分官员进行清洗。

基本上,“空印案”是朱元璋以此为借口对官场的一种整顿,主要整顿对象就是原元朝降臣在地方上思想势力。其次是消灭在反元起义中他的竞争对手的手下。

我们上面提到的两位省长级官员即布政使,安然是元朝降臣,薛祥是反叛元朝的义军,其实说白了也就是海盗,可巧也属于朱元璋的敌人。

为什么说朱元璋的“空印案”是针对元朝降臣呢?

道理就在于,通过朱元璋经过十年的治理(包括吴时期),朱元璋认为(我的揣测):在自身统治下的官员已经能够基本熟悉政务,同时,近几年的科举出来的官员也可以被己身带动。

所以,以“空印案”这个并不太严重的问题(空印案你如果认为有腐败问题就应该查腐败,而不是查“空印”本身),是对元朝降臣、己方受元朝降臣影响的官员的一次治理。

正是朱元璋认为:在自身统治下的官员已经能够基本熟悉政务,同时,近几年科举出来的官员也因被己身带动而脱去了故元的陋习。

很遗憾地说,除去胡惟庸案、蓝玉案两大文武案件有着强大的“政治”因素外,郭恒案的爆发,显示出朱元璋的这一想法完全错误的。

他自身培育出来的官员、科举官员,同样不符合他的吏治思想。

因此,他的“反腐思想”行不通。

他对自身过于高看,一个人永远无法与阶层对抗。

即使他是皇帝。

标签: 明朝镇物案空印案

更多文章

  • 明末孙沐结盟有何意义?大顺军余部结局怎么样?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朝,李自成

    明末孙沐结盟有何意义?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杨畏知与孙可望达成合作协议,实际也就相当于沐天波势力与大西军势力同意合作。九月。孙可望率军进抵永昌,以“共扶明后,恢复江山”为原则,与据守滇西的沐天波达成和解协议。混乱已久的云南,终于尘埃落定。孙沐结盟,在明末意义之重大,甚至远远超过了

  • 古代皇帝上朝有哪些规定?什么样的大臣才能参加朝会?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古代朝会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我们看古装剧的时候,经常会看到皇帝高坐在龙椅之上,俯瞰群臣,群臣弓着腰,高呼一声“吾皇万岁万万岁”,这就是我们说的上朝,古代臣子到朝廷觐见君王,奏事议证都要通过上朝来实现。上朝这事里面可是有大学问,不同朝代也有自己的特别规定,甚至还有一些

  • 清代的知县权利巨大!知县手下有多少官府机构?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清朝知县手下有多少机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清代地方“省、府、县”三级行政系统的设置中,县作为基层行政单位,乃系皇权向基层民众延伸的最直接、最有效媒介。所谓“天下之治始于县”,知县作为县级政权最高行政长官,更是被雍正皇帝称为“亲民之官,吏治之始基”的重要官职

  • 清代内务府是什么机构?内务府有多大?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清朝,内务府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清代内务府是什么机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清代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入关后沿袭明制,但在很多机构的设置上体现出了满族的特有风格,并带有一定的“奴”性色彩。其中最为特殊的一个机构便是内务府。有清一代,内务府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清代最大的一个衙门。清中期以后,全国的文职官员

  • 刘备借荆州孙权为何会同意?曹操南下孙权为何又破坏联盟?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三国,孙权,刘备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三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赤壁之战前,刘备军团几乎消亡曹操南下荆州时,刘备什么情况?1、《三国志·先主传》这样记载当阳溃败: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刘备只剩下数十亲信,军队丧失殆尽。《吴录》记载,赤壁之战中刘备找周瑜借两千兵,把

  • 刘秀为何抛弃长安定都洛阳?关中形势不允许他继续待下去!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汉朝,刘秀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秀为何抛弃长安定都洛阳?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25年,经历了绿林、赤眉等混战的中原大地终于再次迎来一位英主。被网友戏称为位面之子的汉光武帝刘秀在南阳豪族和河北地方豪强武装力量的拥护下,正式在洛阳称帝,年号建武。随后刘秀率领麾下云台二十八将开始了长达数年统一全国的战争,

  • “五胡十六国”说的是几个国家?五胡十六国分别什么时候灭亡的?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晋朝,五胡十六国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五胡十六国”说的是几个国家?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东晋定都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是个偏安一隅的朝代,他的统治范围主要是在江东地区。在同时期的北方地区,还分布着许许多多的割据政权。自西晋惠帝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匈奴人刘渊称王建汉起,到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

  • 为什么说清朝是我国封建王朝的巅峰时期?从三方面看清朝成就!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什么说清朝是我国封建王朝的巅峰时期?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建立了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之后我国进入了封建社会。当然,秦王朝并没有像秦始皇预想的那样,可以传万世,历二世就亡了。之后王朝更替就比较频繁了。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等,一直到后来的唐

  • 王朝霸图二如何创造?“飞鸟尽、良弓藏”封建王朝不变的定律!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汉朝,刘邦,韩信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王朝霸图二如何创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其中封建王朝就占据五分之二。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天下至公元1911年宣统帝宣布退位。封建王朝前后历经两千多年,在这两年余年的封建王朝中,曾诞生过数十个封建王朝。对于这些王朝种,总体来讲有一个共同的共性

  • 春秋时代分封制度是怎么样的?和其他朝代的有什么不一样?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春秋战国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春秋时期的分封,欢迎关注哦。周人以小邦的地位战胜历史悠久的商王朝,这自然是超乎周人意料的。周人不得不从制度和宗教诸方面加以反思,以避免重蹈覆辙。周人反思结果就是政治上的分封制度。分封制度巩固了政权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一,奠定此后历代中原王朝统治的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