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宋朝崛起辽朝为何坐视不管?宋朝崛起时辽朝在干什么?

宋朝崛起辽朝为何坐视不管?宋朝崛起时辽朝在干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578 更新时间:2024/1/23 4:50:17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宋朝崛起时辽朝在干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辽朝创立于916年,彼时中原王朝刚刚进入“五代十国”的混乱时代,而当936年后晋石敬瑭主动向辽称臣并进献“燕云十六州”,从而让契丹获得南向进军的战略要地之时,距离宋朝的建立仍有二十多年,换句话说,早在宋朝立国之时,辽已经是北方边境上的强国。

然而,从郭威创建后周开始重新统一中原的进程,直到宋朝的第二位皇帝,太宗赵光义回师北上,攻灭中原的最后一个割据势力,也是辽朝的名义上的属国、实际上的战略同盟后汉之前,辽朝自始至终保持着一种袖手旁观的态度,没有积极主动的介入,去压制、打击这个强势崛起的敌人,原因何在?

非不为也,实不能也——在上述宋朝崛起的最关键时间段内,辽朝内部始终被两个生死攸关的问题所困扰,根本无暇南顾!

第一个问题是皇位继承。

契丹人部落的首领继承秉持的是兄终及弟的传统,因为游牧民族生活方式所塑造出来的文化决定了其首领必须具有超凡的个人魅力,以此来获得战士们的忠诚,显而易见,首领的兄弟们在年龄和经验上占有明显的优势。

然而,从部落、民族到创立自己的王朝,完全是模仿、学习中原王朝的典章制度来进行的,故而皇位的继承按照传统和礼仪的要求,则必须从皇帝直系的子嗣中选择。

由于上述两种观念在辽朝内部都有大量的拥趸,皇位继承又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皇族、贵族和官员们的切身利益,自然而然产生激烈的碰撞,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接连不断的宫廷阴谋、叛乱。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死后,帝位原本应该按照他身前的安排传给长子耶律倍,但是遭到阿保机遗孀淳钦皇后的反对,最终把皇位给了耶律倍的弟弟耶律德光,是为辽太宗,前者在皇权争夺中失败,不得不逃亡到后唐。

辽太宗死后,把帝位传给侄子耶律阮,是为辽世宗,可是皇太后再次出面干涉,要求按照终及弟的原则,让自己的第三个儿子,耶律德光的弟弟,耶律李胡继位。结果支持前皇帝的军队击败了李胡的军队,皇太后和李胡被流放。

紧接着,辽太宗的儿子和皇太后的侄子图谋发动叛乱,阴谋败露被处死。

辽世宗在33岁时被阿保机弟弟的儿子刺杀,叛乱者没有获得朝臣支持,随即被处死,由于皇帝的儿子还没有成年,皇位由他叔叔,辽太宗的长子继承,是为辽穆宗。此君残暴不仁、嗜杀成性又嗜酒如命,最终被忍无可忍的宫廷侍卫杀死。

辽景宗即位之时,已是969年,至此,辽朝的皇位继承混乱终于告一段落,然而,彼时宋朝已经成立了9年,非但巩固了在中原地区的统治,而且于963年灭楚、965年灭后蜀。

第二个问题,完善统治制度。

燕云十六州的获得与渤海国的征服,除了疆域和人口的急剧增加之外,也把如何统治数量庞大的定居农业人口(其中超过50%以上是汉民)这个难题摆在游牧民族政权面前。

辽朝在摸索和不断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把征服划分为“南面”和“北面”的双重管理体系,南面包括统治汉人、渤海人的南部和东部地区,北面则是主要为契丹人、女真人、奚等部落民为主体的北部和西部地区。

从表面上,两套系统是并立的,但是由于辽朝的皇帝和宫廷经常性地进行迁移,北面的部落贵族通常随侍在侧,具有与皇帝本人亲近的天然优势,故而握有更多更大的权力,如此一来,导致的直接后果是,辽朝南部地区,即与中原王朝接壤的部分,统治的有效性非常差,而百姓对于辽朝的认同与忠诚性则更是个大问题。

当辽朝通过长时间的努力逐渐解决了皇位继承和农业地区的治理两个难题之后,宋朝已经在其国境之外强势崛起,从而失去了遏制的最佳时间窗口,以至于虽然在后期的几次交锋中占据了优势,却不得不接受长期对峙、共处的局面。

标签: 宋朝辽朝

更多文章

  • 吕不韦是怎么扶持嬴异人上位的?为什么“嬴异人”能成为潜力股?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战国,嬴异人,吕不韦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为什么“嬴异人”能成为潜力股?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吕不韦是著名的投机客,他用千金之资谋得一个相国之位,这投资收益不知道要碾压巴菲特多少倍,后世对其谋国能力大为赞赏。那么问题来了,吕不韦为什么能精准选中“潜力股”?吕不韦是如何一步步扶赢异人上位的?今天我们就从利益关系上看问

  • 为什么古装剧里的太监要拿拂尘?拂尘有什么作用?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为什么古装剧里的太监要拿拂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对于太监,由于这些年古装剧的盛行,我们对这种人可以说都略知一二了。有的甚至是非常熟悉,因为很多的影视作品里都会出现太监这种职业。在宫廷戏里面就更不用说了,到处都是这群人的身影。不过细心的人们能够发现,不管是哪个朝代的太监,

  • 康熙为什么不修长城?除了耗费民力还有一个重大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康熙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为什么不修长城?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自大清入主中原以来,从长城的防御作用上来讲,确实大幅降低,但也绝没有到完全无用不必修葺的程度。清代的大一统格局是通过一系列战争手段从而逐步实现目标的,并非一蹴而就,漠北蒙古、青海蒙古、漠西蒙古也是在这个过程中被逐个击破收

  • 土木堡之变瓦剌和大明的目的分别是什么?最后两边都讨不了好!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土木堡之变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土木堡之变瓦剌和大明两败俱伤,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土木堡之变的两个对手,瓦剌和大明,一个是血气方刚的壮年、一个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少年。这是一个壮年与少年的硬碰硬,少年的明英宗被打得头破血流。但是,壮年的也先太师,也只是狂笑一时,旋即便遭遇了北京保卫战的惨败。这

  • 朱元璋是怎么对待元末明初的蒙古人的?“怀柔政策”如何实施?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朱元璋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元璋是怎么对待元末明初的蒙古人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1367年,朱元璋出兵北伐,不到一年的时间便攻下元大都,将元朝的政权赶出了中原腹地。此时,元朝并没有彻底灭亡,在元顺帝带领下,一部分元朝宗室重臣以及蒙古军民退往北方,成立了北元政权,继续与明朝对抗,而另外一部分却

  • 洪武八年镇物案与九年空印案有什么关系?朱元璋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朝,镇物案,空印案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洪武八年镇物案与九年空印案有什么关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洪武八年爆发“镇物案”,造成修建中都凤阳的数千工匠被杀;洪武九年就爆发了“空印案”(当然,空印案爆发还有洪武八年和洪武十七年两者说法)。那么,这两种案件爆发有没有关系呢?再加上,“镇物案”爆发是由李善长告发,薛祥又

  • 明末孙沐结盟有何意义?大顺军余部结局怎么样?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朝,李自成

    明末孙沐结盟有何意义?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杨畏知与孙可望达成合作协议,实际也就相当于沐天波势力与大西军势力同意合作。九月。孙可望率军进抵永昌,以“共扶明后,恢复江山”为原则,与据守滇西的沐天波达成和解协议。混乱已久的云南,终于尘埃落定。孙沐结盟,在明末意义之重大,甚至远远超过了

  • 古代皇帝上朝有哪些规定?什么样的大臣才能参加朝会?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古代朝会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我们看古装剧的时候,经常会看到皇帝高坐在龙椅之上,俯瞰群臣,群臣弓着腰,高呼一声“吾皇万岁万万岁”,这就是我们说的上朝,古代臣子到朝廷觐见君王,奏事议证都要通过上朝来实现。上朝这事里面可是有大学问,不同朝代也有自己的特别规定,甚至还有一些

  • 清代的知县权利巨大!知县手下有多少官府机构?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清朝知县手下有多少机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清代地方“省、府、县”三级行政系统的设置中,县作为基层行政单位,乃系皇权向基层民众延伸的最直接、最有效媒介。所谓“天下之治始于县”,知县作为县级政权最高行政长官,更是被雍正皇帝称为“亲民之官,吏治之始基”的重要官职

  • 清代内务府是什么机构?内务府有多大?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清朝,内务府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清代内务府是什么机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清代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入关后沿袭明制,但在很多机构的设置上体现出了满族的特有风格,并带有一定的“奴”性色彩。其中最为特殊的一个机构便是内务府。有清一代,内务府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清代最大的一个衙门。清中期以后,全国的文职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