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土木堡之变瓦剌和大明的目的分别是什么?最后两边都讨不了好!

土木堡之变瓦剌和大明的目的分别是什么?最后两边都讨不了好!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909 更新时间:2023/12/7 21:34:54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土木堡之变瓦剌和大明两败俱伤,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土木堡之变的两个对手,瓦剌和大明,一个是血气方刚的壮年、一个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少年。这是一个壮年与少年的硬碰硬,少年的明英宗被打得头破血流。但是,壮年的也先太师,也只是狂笑一时,旋即便遭遇了北京保卫战的惨败。

这场战争的起因就是钱,所以远到不了生死存亡的地步。于是战后,大明还是大明,瓦剌还是瓦剌。然而,因为这场架打得太惨烈,所以瓦剌和大明遭遇了双输的结果。他们鹬蚌相争了,虽然谁得利不好说,但他俩肯定都是完败。

01.土木堡之变的两个对手:瓦剌和大明

解释瓦剌,就得先说大元之后的草原。大元和蒙古毕竟入主过中原,他们改变了中原,而中原也改变了他们。最深刻的改变,就是蒙古草原的诸部落开始有了法统意识。简单说,就是在谁当草原大可汗的问题上有了共识。大元之后,草原帝国的大可汗只能是黄金家族。别的部落分支,想都别想。但是,黄金家族毕竟人少,后来也没出几个英雄。于是,其他蒙古分支就要做大。

瓦剌,自称卫拉特,是广义蒙古的一支。所以,瓦剌连蒙古分支都算不上。但是,它就是做大做强了,建立了一个草原帝国。然而,瓦剌的头领也先,还是不能称大可汗、或草原皇帝,因为大可汗和皇帝只能是黄金家族。所以,也先是瓦剌帝国的太师,但事实上是一把手。也先野心勃勃、韬略满满,不仅统一北方草原而且征服了东北女真。所以,瓦剌之时的草原帝国,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

大明立国之初,算是武功卓著。但是,传到第六任皇帝明英宗朱祁镇之时,大明的武功就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地方了。即便是想吹牛也没得吹。1427年,交趾叛乱、大明放弃交趾,于是由之前的十四个承宣布政使司变成了十三个,十三省也就是这么来的。自1439年到1448年,大明四次征伐云南麓川宣慰司思任发、思机发父子的叛乱。虽然取胜,但也是惨胜,空耗了国力。三杨内阁时期,大明的文官系统极为强势。而其原因就是杨荣、杨溥杨士奇这三个士大夫的代表人物,历任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时间足够长、门生足够多、人脉足够强,文官系统也就野蛮生长了。

1449年,23岁的明英宗朱祁镇亲政,立即就任用了大太监王振,以其专制朝堂。朱祁镇的目的,当然是打压野蛮生长的文官系统。文官系统肯定不会造反,而且理性上说,它是皇帝的绝对支柱力量。但是,人做事往往都是凭感觉、凭直觉、凭情绪的。你们一群文官那么强悍,我这个皇帝就只能躲在角落中了。所以,明英宗一定要重用太监,才能彰显皇帝权威。但是,皇帝要立威,光抓权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让人叹服的武功。所以,这个年轻气盛的少年天子,一定要在战争上搞事情。

一个是壮心不已的瓦剌,一个是少年豪迈的大明,两个对手一定要擦枪走火了。但是,这个火走实在是太大了点儿。

02.土木堡之变的两个目的:要钱和耀武

土木堡之变的起因是钱的问题。

太师也先主政瓦剌,但是还要向大明称臣朝贡。称臣朝拜是次要的,朝贡贸易才是主要的。原因是中原对草原的文明代差。在草原连个铁锅都是奢侈品,草原骑兵就是再彪悍也只能在大明面前低下高昂的头。瓦剌要用自己的战马,美其曰贡马,交换大明朝廷的各种回馈封赏。

每年冬天,瓦剌都要派遣使者贡马朝奉,起初的规模是五十人左右,大明按人数给予回馈封赏。在大明看来,这是是瓦剌的臣服;在瓦剌看来,这却是丰厚的买卖,一个讲政治、一个讲金钱。所以,讲利润的瓦剌当然想尽办法扩大朝贡规模,从五十人增加到两千多人。而且,朝贡的次数也越多越好,只要有可能,瓦剌巴不得天天朝贡。大明也知道瓦剌的目的,但是讲政治的大明就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金钱不是关键、政治才是核心,维持边地稳定比啥都重要。

但是,到了明英宗亲政,就不行了。这个少年天子可不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这年二月,瓦剌又派人朝贡,实际规模是2000余人,瓦剌却诈称3000人。大宦官王振也是新官上任三把火,自然不允许瓦剌明目张胆地糊弄主子皇帝。于是,这一次朝贡,大明死活不装糊涂,就是按照实际的人数封赏,而且还把马价减去了五分之四。

这就是土木堡之变的背景起因。大明不糊涂、瓦剌没钱赚;大明很强势、瓦剌更强势。然后,大明和瓦剌就只能兵戎相见了。于是,也就有了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瓦剌干掉了大明20多万精锐和五十多位朝堂重臣,甚至俘虏明英宗、兵临北京城。这个结果很严重。但是,从上述的背景原因来看,瓦剌和大明都没想致对方于死地。

首先是瓦剌的目的:就是要钱。

太师也先肯定追慕成吉思汗和大蒙古国,但这只是情怀。作为一个雄主,他的理性分析告诉自己这是不可能的。一个原因是蒙古各部忠诚的是黄金家族,而不是他这个太师,所以草原尚需整合;另一个原因是大明真的强,人多、钱多、地方大,也先真没有吞下去的胃口;再一个原因就是变化得太快,年初还朝拜进贡,年底就要问鼎北京,也先的思想真心没准备。

所以,也先的当务之急就是钱,要钱。抓了大明皇帝,他并没有看到大明帝国在向他招手,而是看到了大明的银子在向他招手。所以,也先就是拿着明英宗这个人质,拼命向大明索要赎金。

第二是朱祁镇的目的:就是耀武。

他没打过仗,但是非要去打一场仗,而且要跟最狠的对手瓦剌打。朝廷百官一个接着一个的反对,而这个少年天子却固执己见、无动于衷。

仅仅就是大太监王振撺掇的吗?一定要搞清主次关系,太监是皇帝的奴才,而且是皇帝的私人奴才,而皇帝才是主子。皇帝有错误,大臣可以批评,但太监不能批评,就是错误也要执行。这就是奴才与臣子的区别。所以,正是因为朱祁镇想打仗,所以大太监王振才会推波助澜。

那朱祁镇为什么要打仗呢?

三杨之后,大明朝堂的文官系统野蛮生长,而且已经从朝廷长到了宫廷。这时候,大明皇帝连个立足之地都没有了。少年皇帝,自然有冲动的荷尔蒙支配,但是也有理性分析。朱祁镇就是要立威,要打一场大胜仗给朝廷百官看看自己是个什么皇帝。所以,御驾亲征的朱祁镇带走了半个朝廷,原因就是扬威战场得有观众。

所以,朱祁镇的目的是耀武草原,然后巩固自己的皇帝权威。这个大明皇帝真的没想把瓦剌怎么样,也没想把草原怎么样。揍一顿、打服了,然后咱们还是继续朝贡交流,大明要政治、瓦剌就朝拜,瓦剌要银子、大明就给钱,两国邦交也就如胶似漆了。

03.土木堡之变的同样后果:鹬蚌相争

土木堡之变后是北京保卫战,瓦剌不仅没能拿到更多的钱,而且彻底领教了中原大炮的厉害。于是,之后就只能躲在蒙古草原耀武扬威了。

经历大元入主中原,草原帝国确实建立了法统的共识。但是,草原的底层逻辑还是强者定章程,谁是雄主、谁能打胜仗、谁能抢掠多,谁就说了算。而北京保卫战,瓦剌损兵折将而回,也先这个草原雄主只能低下了高昂的头。

要彻底实现草原诸部的拥护,也先需要一直战场扬威,然后才能靠着自身的威信颠覆黄金家族的法统共识,最后取而代之。但是,土木堡之变和北京保卫战之后,大明和瓦剌算是彻底交恶了,即便表面和好,也是你提防我、我提防你。也先这位雄主,也就很难再有什么作为了。公元1453年,也先击败黄金家族的岱总汗、孛儿只斤·脱脱不花,自立为“大元田盛大可汗”,建年号“添元”。但是,也先因为没有更大的威信,所以随即遭遇诸部叛乱和部下刺杀,而后也先的瓦剌帝国分裂。

土木堡之变后的大明,又爆发了夺门之变,明英宗复辟再立。前有二十万精锐尽丧,再有朝堂连续跌宕,大明肯定是伤筋动骨了。

土木堡之变中,大批靖难老臣战死。朝廷上就少了这支勋贵力量。而得位不正、历史无光的明英宗朱祁镇,与官僚系统之间的猜疑越来越大。所以,太监力量迎来了快速生长的春天。大明的权力格局,就是皇帝、太监和大臣之间斗地主,简单说就是皇帝和太监联手斗大臣。君臣关系如此猜疑、权力格局如此混乱,那大明帝国就止不住地下坡路了。

所以,土木堡之变的后果就是大明与瓦剌鹬蚌相争,争来争去是同样的双输结果。

标签: 明朝土木堡之变

更多文章

  • 朱元璋是怎么对待元末明初的蒙古人的?“怀柔政策”如何实施?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朱元璋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元璋是怎么对待元末明初的蒙古人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1367年,朱元璋出兵北伐,不到一年的时间便攻下元大都,将元朝的政权赶出了中原腹地。此时,元朝并没有彻底灭亡,在元顺帝带领下,一部分元朝宗室重臣以及蒙古军民退往北方,成立了北元政权,继续与明朝对抗,而另外一部分却

  • 洪武八年镇物案与九年空印案有什么关系?朱元璋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朝,镇物案,空印案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洪武八年镇物案与九年空印案有什么关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洪武八年爆发“镇物案”,造成修建中都凤阳的数千工匠被杀;洪武九年就爆发了“空印案”(当然,空印案爆发还有洪武八年和洪武十七年两者说法)。那么,这两种案件爆发有没有关系呢?再加上,“镇物案”爆发是由李善长告发,薛祥又

  • 明末孙沐结盟有何意义?大顺军余部结局怎么样?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朝,李自成

    明末孙沐结盟有何意义?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杨畏知与孙可望达成合作协议,实际也就相当于沐天波势力与大西军势力同意合作。九月。孙可望率军进抵永昌,以“共扶明后,恢复江山”为原则,与据守滇西的沐天波达成和解协议。混乱已久的云南,终于尘埃落定。孙沐结盟,在明末意义之重大,甚至远远超过了

  • 古代皇帝上朝有哪些规定?什么样的大臣才能参加朝会?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古代朝会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我们看古装剧的时候,经常会看到皇帝高坐在龙椅之上,俯瞰群臣,群臣弓着腰,高呼一声“吾皇万岁万万岁”,这就是我们说的上朝,古代臣子到朝廷觐见君王,奏事议证都要通过上朝来实现。上朝这事里面可是有大学问,不同朝代也有自己的特别规定,甚至还有一些

  • 清代的知县权利巨大!知县手下有多少官府机构?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清朝知县手下有多少机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清代地方“省、府、县”三级行政系统的设置中,县作为基层行政单位,乃系皇权向基层民众延伸的最直接、最有效媒介。所谓“天下之治始于县”,知县作为县级政权最高行政长官,更是被雍正皇帝称为“亲民之官,吏治之始基”的重要官职

  • 清代内务府是什么机构?内务府有多大?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清朝,内务府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清代内务府是什么机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清代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入关后沿袭明制,但在很多机构的设置上体现出了满族的特有风格,并带有一定的“奴”性色彩。其中最为特殊的一个机构便是内务府。有清一代,内务府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清代最大的一个衙门。清中期以后,全国的文职官员

  • 刘备借荆州孙权为何会同意?曹操南下孙权为何又破坏联盟?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三国,孙权,刘备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三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赤壁之战前,刘备军团几乎消亡曹操南下荆州时,刘备什么情况?1、《三国志·先主传》这样记载当阳溃败: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刘备只剩下数十亲信,军队丧失殆尽。《吴录》记载,赤壁之战中刘备找周瑜借两千兵,把

  • 刘秀为何抛弃长安定都洛阳?关中形势不允许他继续待下去!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汉朝,刘秀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秀为何抛弃长安定都洛阳?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25年,经历了绿林、赤眉等混战的中原大地终于再次迎来一位英主。被网友戏称为位面之子的汉光武帝刘秀在南阳豪族和河北地方豪强武装力量的拥护下,正式在洛阳称帝,年号建武。随后刘秀率领麾下云台二十八将开始了长达数年统一全国的战争,

  • “五胡十六国”说的是几个国家?五胡十六国分别什么时候灭亡的?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晋朝,五胡十六国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五胡十六国”说的是几个国家?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东晋定都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是个偏安一隅的朝代,他的统治范围主要是在江东地区。在同时期的北方地区,还分布着许许多多的割据政权。自西晋惠帝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匈奴人刘渊称王建汉起,到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

  • 为什么说清朝是我国封建王朝的巅峰时期?从三方面看清朝成就!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什么说清朝是我国封建王朝的巅峰时期?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建立了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之后我国进入了封建社会。当然,秦王朝并没有像秦始皇预想的那样,可以传万世,历二世就亡了。之后王朝更替就比较频繁了。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等,一直到后来的唐